他出家为僧,卖房裸捐寺院,几年后被赶出来,感叹活得像狗一样!

2022年12月13日22:38:03 佛学 1342

他出家为僧,卖房裸捐寺院,几年后被赶出来,感叹活得像狗一样! - 天天要闻

雪中步行的僧人


很少有人,会了解到底层僧人们的真实情形。


就像名气很大的某某净土宗的大寺院,居士们去这个道场住的时候,都觉得挺好,到这个寺院的信众很多,一片兴旺之相。但很少有人知道,如果一个僧人,在不认识这个净土宗大寺院其他僧人的情况下,单独一人去客堂挂单,会出现怎样的场景。


几年前,我到这所很人都赞叹的净土宗大寺院去挂单时。看到寺院给居士们安排的住处有专人打扫,还满干净,但是给普通外来僧人所安排的僧房,却相差甚大。一进去走廊上,还有房间中,都有一股极大的臭味,床上的被子似乎从来就没有人帮忙洗换,感觉可能半年到一年,都没有人洗换过。看了之后,不禁让人心寒不已。想不到一所标榜修行的名寺院,也是如此这般。至于那些经忏寺院,包括很有名的经忏大寺院,更是大多如此。


前几年,有一位四十多岁的僧人也和我讲到,他在寺院的时候,因为喜欢喝可乐,得了糖尿病。寺院也没有人愿意照顾他,也没给他支付医药费,生病一长,外面居士们渐渐地也不关心他了。没有办法,后面他只能回到家里,由家里的父母亲给予照顾,加上他老家有个亲戚在医院上班,住院治疗也方便些。


我几年前身体很是不好时,实际上在寺院中也是没有人会照顾,也没有办法只能回到家里,由家里的父母亲给予照顾。并且我生病这么多年,常住寺院中没有一个人,向我提及医药费的事情。生病之后,所有的一切,都是我自己想办法解决。


很多的居士,眼光更多放在寺院的住持当家那里,很少会去关心那些默默无闻,没有名气,处于寺院底层的普通僧人。

他出家为僧,卖房裸捐寺院,几年后被赶出来,感叹活得像狗一样! - 天天要闻

流浪乞讨的老病僧人

在浙江有一所很有名的大寺院,寺院中也住着一些老的僧人。很少有人会知道,这些僧人们老了,也是很可怜的。大部分僧人老了之后,身边没人照料,衣食都是要自己料理。有的老僧人在房间里死了之后,都没有人知道,过了几天才能发现。这是住过这所寺院的僧人,亲口告诉我的事实。


而现在不少寺院,不再接收外来老的僧人来居住。甚至有一所弘扬戒律的标榜修行的著名寺院,也夸张地宣布,40岁以上的外来僧人,寺院不再接收。这种做法实际上是严重违背佛教教义,有损寺院安僧的准则!


宋朝的高庵善悟禅师他在住持云居山时,曾写了一篇劝说各大寺院要安置赡养老、病僧人的文章。


高庵善悟禅师说到,他曾阅读大藏经,仔细体察佛的本意,了解到佛原本不允许少壮僧人,安然坐享无功之食,以免生懒惰的心,起人我贡高的想法。因此才规定每天早晨,佛和弟子们都要亲自到城市聚落中去托钵乞食,对施主不选择贵贱,让自己的心没有高下之分,这是佛在世时的行为。


他出家为僧,卖房裸捐寺院,几年后被赶出来,感叹活得像狗一样! - 天天要闻

生病的僧人躺在路边

到了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国寺院虽然没有废除乞食这一制度,但形式上已有所改变了。就是推举有才能的人当住持,把化缘所得的财物存放在寺院,这样便中止了僧人每天托钵乞食的规矩。


宋朝高庵善悟禅师在文中还指出,他最近听说有好几座寺院的住持,不明因果,居然不肯收留老病僧人,这不但违背了佛祖旨意,而且也削弱了法门。试问,如果不让老病僧人住在寺院里,那么他们将来老了,能到什么地方去安身?更不回过头来想一想,寺院所聚积的财物,原是为谁收置的?作为住持,理当想想应该有怎么样的心念,才能符合佛的悲心?又应当想想该怎样做事,才能符合佛的行愿?


当年佛住世的时候,施主经常请僧受供,佛有时不接受施主的邀请,自己留在精舍中,到各僧房巡视,看望老病的僧人,一一向他们致以亲切地慰问。亲自帮他们做各种事,并劝勉僧人们,应该互相恭敬,互相关怀,随时方便照顾老病的僧人,不可以对老病的人,怀有嗔怒嫌弃的心理。这些都是佛为后世留下最好的榜样!

他出家为僧,卖房裸捐寺院,几年后被赶出来,感叹活得像狗一样! - 天天要闻

寺院中的老和尚


宋朝高庵善悟禅师还说到,反观宋朝现今寺院中的住持,往往恣意滥用寺院常住的财物,供给自己一身的享受。或取常住的财物去结交权贵,乞求巩固自己的地位,而对待老病的僧人,却要把他们赶出寺院山门,弃之不管。把僧众共有的财物据为己有,连一丝毫的佛心佛行都没有了,这种住持真是可悲也真可怜。


高庵善悟禅师文中还指出,古大德曾说过:“老的僧人是佛门中不可缺少的典范榜样。”而现在寺院住众中,一百个人中看不见一个老僧。出家人活到老了,寺院中却不肯收留,想到老无所靠,即使能够活到高寿又有什么好处,反不如早一天死了还省心。


高庵善悟禅师在文中特别强调,但愿当今寺院中的住持,能够遵守佛的教诫,既为绍隆祖教,也为尽自己的本份,理宜要安抚老病的僧人,根据寺院现有的情况,适当提供他们生活上的所需。千万不可以怀着愚昧心理,专权弄势而坏乱道法,致使来世招感短命夭寿的果报。这事寺院住持一定要留心省察!


他出家为僧,卖房裸捐寺院,几年后被赶出来,感叹活得像狗一样! - 天天要闻

三步一拜的苦行僧

今天写的这一篇文章,希望能够唤起一些寺院住持的良知,不要将老的僧人,生病的僧人赶出寺院。不要将寺院沦为商业化的场所,愿意收留那些真正修行的僧人,让他们可以安心办道。

佛学分类资讯推荐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 天天要闻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01佛陀说过,智慧不可传。在佛陀看来,这尘世间真正的智慧,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对于那些悟性不够的人,哪怕你倾囊相授,也只能是对牛弹琴,毫无作用。对此,不少人都疑惑,人与人之间的悟性,真的就相差极大吗?很遗憾地说,人与人之间的悟性、认知差距,比人与哈士奇之间的物种差距还要大。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 天天要闻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这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节日,许多地方都会举行相应的庆祝活动。然而,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却让人对这一天降雨产生了恐惧。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下雨又有哪些可怕之处呢?四月初八浴佛节的由来四月初八浴佛节,又称佛诞日,是佛教的重要节日之一。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 天天要闻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缘生如幻,自性本空。大家好,欢迎收看《妙志禅悟》,我是妙志。本期视频给大家带来的内容是:这个"宝"要赶快找到?接下来请花几分钟时间收看。佛教里形容菩提心叫"菩提心妙宝",就是指每个人觉醒之后的心灵的力量。但这心灵的力量里面又是无我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 天天要闻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何为明性?明性既明心见性,在佛教当中的意思是真心显露出来而测地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可以理解为,明性即为本我!我们常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己也是明性的一种,如果连自己的本来面目都不知道,又该如何认识这个世界呢。也许只有认识本我,才能够又勇气面对一切苦难。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 天天要闻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头儿,四月四到了,俺们东北的人都知道这一天,有个特殊的名字,叫“菩萨生日”。你信不信,这可是百年难遇的大吉日呢!咱们来看看,这个菩萨生日有啥不一样的地方吧。有福之人,评论区留下一句:“一顺百顺,菩萨保佑”,为自己、为孩子、为全家接福纳福。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 天天要闻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此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任何平台不得搬运,搬运必究“信仰”一词最早便是源于佛教经典之中,佛典中所阐述的"信仰"乃是对于天地万物以及祖先的尊敬与景仰,这两者的有机融合便构成了我们今日所熟知的"信仰"之定义。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 天天要闻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很多人都把静安寺称为“中国最贵的寺庙”,因为它地处在上海最繁华的商圈之一 —南京西路。而它周边更是车水马龙,邻边也多是商场和写字高楼。来寺庙的信众更是数不胜数。它为什么会在这?经历了什么?又为什么强调要造得金碧辉煌?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 天天要闻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关于“天才”的传闻,从古至今从未有过停歇,似乎每个时代都会涌现出那么几个天赋异禀的能人,展现出超越常人的智慧。对普通人而言,德、智、体、美、劳,一生能精通于几样就很是不易,想要做到全知全能就好比“难于上青天”。可在李叔同的眼中,这些都是弹指间就熟练掌握的技巧。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 天天要闻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熏修就是多了解佛法方方面面的知识,提升认知。正确的认知,帮助我们少走弯路。才能坚定念佛。我最近在跟大家介绍一些基本的佛法方面的知识,包括八正道,包括很多高僧大德的一些事迹,以及各个中派的情况等等。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