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步行的僧人
很少有人,会了解到底层僧人们的真实情形。
就像名气很大的某某净土宗的大寺院,居士们去这个道场住的时候,都觉得挺好,到这个寺院的信众很多,一片兴旺之相。但很少有人知道,如果一个僧人,在不认识这个净土宗大寺院其他僧人的情况下,单独一人去客堂挂单,会出现怎样的场景。
几年前,我到这所很人都赞叹的净土宗大寺院去挂单时。看到寺院给居士们安排的住处有专人打扫,还满干净,但是给普通外来僧人所安排的僧房,却相差甚大。一进去走廊上,还有房间中,都有一股极大的臭味,床上的被子似乎从来就没有人帮忙洗换,感觉可能半年到一年,都没有人洗换过。看了之后,不禁让人心寒不已。想不到一所标榜修行的名寺院,也是如此这般。至于那些经忏寺院,包括很有名的经忏大寺院,更是大多如此。
前几年,有一位四十多岁的僧人也和我讲到,他在寺院的时候,因为喜欢喝可乐,得了糖尿病。寺院也没有人愿意照顾他,也没给他支付医药费,生病一长,外面居士们渐渐地也不关心他了。没有办法,后面他只能回到家里,由家里的父母亲给予照顾,加上他老家有个亲戚在医院上班,住院治疗也方便些。
我几年前身体很是不好时,实际上在寺院中也是没有人会照顾,也没有办法只能回到家里,由家里的父母亲给予照顾。并且我生病这么多年,常住寺院中没有一个人,向我提及医药费的事情。生病之后,所有的一切,都是我自己想办法解决。
很多的居士,眼光更多放在寺院的住持当家那里,很少会去关心那些默默无闻,没有名气,处于寺院底层的普通僧人。
流浪乞讨的老病僧人
在浙江有一所很有名的大寺院,寺院中也住着一些老的僧人。很少有人会知道,这些僧人们老了,也是很可怜的。大部分僧人老了之后,身边没人照料,衣食都是要自己料理。有的老僧人在房间里死了之后,都没有人知道,过了几天才能发现。这是住过这所寺院的僧人,亲口告诉我的事实。
而现在不少寺院,不再接收外来老的僧人来居住。甚至有一所弘扬戒律的标榜修行的著名寺院,也夸张地宣布,40岁以上的外来僧人,寺院不再接收。这种做法实际上是严重违背佛教教义,有损寺院安僧的准则!
宋朝的高庵善悟禅师他在住持云居山时,曾写了一篇劝说各大寺院要安置赡养老、病僧人的文章。
高庵善悟禅师说到,他曾阅读大藏经,仔细体察佛的本意,了解到佛原本不允许少壮僧人,安然坐享无功之食,以免生懒惰的心,起人我贡高的想法。因此才规定每天早晨,佛和弟子们都要亲自到城市聚落中去托钵乞食,对施主不选择贵贱,让自己的心没有高下之分,这是佛在世时的行为。
生病的僧人躺在路边
到了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国寺院虽然没有废除乞食这一制度,但形式上已有所改变了。就是推举有才能的人当住持,把化缘所得的财物存放在寺院,这样便中止了僧人每天托钵乞食的规矩。
宋朝高庵善悟禅师在文中还指出,他最近听说有好几座寺院的住持,不明因果,居然不肯收留老病僧人,这不但违背了佛祖旨意,而且也削弱了法门。试问,如果不让老病僧人住在寺院里,那么他们将来老了,能到什么地方去安身?更不回过头来想一想,寺院所聚积的财物,原是为谁收置的?作为住持,理当想想应该有怎么样的心念,才能符合佛的悲心?又应当想想该怎样做事,才能符合佛的行愿?
当年佛住世的时候,施主经常请僧受供,佛有时不接受施主的邀请,自己留在精舍中,到各僧房巡视,看望老病的僧人,一一向他们致以亲切地慰问。亲自帮他们做各种事,并劝勉僧人们,应该互相恭敬,互相关怀,随时方便照顾老病的僧人,不可以对老病的人,怀有嗔怒嫌弃的心理。这些都是佛为后世留下最好的榜样!
寺院中的老和尚
宋朝高庵善悟禅师还说到,反观宋朝现今寺院中的住持,往往恣意滥用寺院常住的财物,供给自己一身的享受。或取常住的财物去结交权贵,乞求巩固自己的地位,而对待老病的僧人,却要把他们赶出寺院山门,弃之不管。把僧众共有的财物据为己有,连一丝毫的佛心佛行都没有了,这种住持真是可悲也真可怜。
高庵善悟禅师文中还指出,古大德曾说过:“老的僧人是佛门中不可缺少的典范榜样。”而现在寺院住众中,一百个人中看不见一个老僧。出家人活到老了,寺院中却不肯收留,想到老无所靠,即使能够活到高寿又有什么好处,反不如早一天死了还省心。
高庵善悟禅师在文中特别强调,但愿当今寺院中的住持,能够遵守佛的教诫,既为绍隆祖教,也为尽自己的本份,理宜要安抚老病的僧人,根据寺院现有的情况,适当提供他们生活上的所需。千万不可以怀着愚昧心理,专权弄势而坏乱道法,致使来世招感短命夭寿的果报。这事寺院住持一定要留心省察!
三步一拜的苦行僧
今天写的这一篇文章,希望能够唤起一些寺院住持的良知,不要将老的僧人,生病的僧人赶出寺院。不要将寺院沦为商业化的场所,愿意收留那些真正修行的僧人,让他们可以安心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