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候门的天台宗创始人~~智顗大师

2022年12月03日21:45:05 佛学 1166

智顗(公元538年农历2月16日-公元597年农历8月3日),俗姓陈,字德安,隋代荆州华容人(今湖北公安),祖籍颖川(河南颖州),世称智者大师、天台大师。父陈起祖,学通经传,谈吐绝纶,梁元帝时,为散骑常侍,封益阳侯,智顗是益阳侯第二子。智顗乃佛教天台宗四祖,也是实际的创始者~中国天台宗始祖。

传说其母徐氏怀智顗时,曾梦见香烟五彩缭绕在怀,欲拂去之,只听见有人说:“此乃宿世因缘,寄托王道,福德自至,怎么能把它拂走呢?”又连梦三次自己吞食白鼠,她颇感奇怪,遂去占卜。占卜师告诉她:“此乃吉兆,白龙入怀也。”等到她临产智顗那一晚,屋内光亮如白日。举家欢庆智顗的诞生,家人杀猪宰羊,炖肉招待宾客,以示庆贺。但肉一下锅,火就灭了,点了几次都是那样。人们感到很诧异,这时两个相貌奇特的僧人推门而入,对智顗的父亲说:“恭喜恭喜,你家里出了高僧,阿弥陀佛!”说完之后就隐身而去,家人及众宾客都十分诧异。由于智顗出生时有各种异瑞,故邻里都称之为“王道”以及兼用后来的瑞相又称为“光道”。

智顗大师的眼睛天生有重瞳(据载中国古代的许多帝王圣人都有此相),家人怕招来是非,故刻意掩饰,但终为外人知道了。他幼时即卧则合掌,坐必面西。稍大后从不乱吃食物,每见佛像必定礼拜,每遇僧人都十分恭敬。

智顗大师出生在一个十分崇奉佛法的时代,也是一个兵戈四起的时代。早在他出生前,为避战乱全家人就已随着国人南渡浪潮迁至荆州华容。他的父亲陈起祖在梁朝做官,文武兼通深受萧绎的赏识,那时萧绎还以湘东王的身份担任荆州刺史。萧绎即位后,陈起祖即被封为益阳侯,智顗的哥哥也在朝廷任中兵参军一职,其家庭在当时是颇有地位的。

智顗会读书时,就喜看佛经。七岁时特爱到寺院去玩,一些僧人和他熟悉后遂教他念诵《普门品》,未料他只读了一遍就会背诵了。且每晚都要学僧人打坐修持,常念欲出家学道。父母亲知道后怕他离俗出家,便不让他再念诵佛经。十五岁时,正值梁末动乱,他北至硖州寄居于舅舅家。江陵为西魏军队攻破,梁元帝被杀,南朝四百八十寺的盛况一朝黯淡,使他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他深感到世间无常,便“发弘大愿,誓作沙门,荷负正法,为己重任”。然而父母双亲不同意,为了不违逆双亲意愿,他当时未出家只是私下不懈地礼拜诵经。不久后他的父母双双离世。他再次提出要出家,兄长虽也反对,但他未退让,并说“铭肌刻骨,意不可移。”十八岁时,便投湘州果愿寺沙门法绪门下出家,法名智顕,字德安,法绪授予十戒道品律仪。后他又往北参访慧旷律师,在真谛三藏的大弟子慧旷律师(精通律学之比丘名律师)门下学习《金光明经》、《摄大乘论》、《唯识论》等经典,并从其受具足戒。受戒后不久,他就在湖南衡阳南方的大贤山闭关专修《法华》、《无量义经》、《普贤观经》,不至二旬时间,三部经典已经读得精熟,同时实践方等忏法,获有诸多较好的经验。

陈天嘉元年,智顗二十三岁时又到光州(河南光山县)大苏山参访慧思禅师,在他门下精进学习长达七年之久。在这段时间里,有次他持诵《法华经》至“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一句时,忽然心境朗照证得法华三昧前方便,这次领悟被世人称为“大苏妙悟”。慧思常慨叹道:“过去在灵山同听《法华经》,宿缘所致,现又重聚矣。”即示普贤道场,为他说四安乐行。智顗乃于此山修行“法华三昧”,才修了三个晚上,当他读诵至〈药王品〉之“心缘苦行,是真精进”句时,便豁然开悟,见其师意思在灵鸶山之七宝净土上,听佛说法。后来,慧思对他说:“不是你就不会感应,不是我也不会印证,你所进入的禅定正是法华三昧前之方便。”智顗后来又到熙州白沙山,像以前那样进入禅观,于经有疑难处,立即见其师慧思前来为他披释。后来,慧思常令智顗代他讲说,听他讲解的人都十分叹服他的睿智和辩才。智顗在讲解经论时,除了于三定三观不甚精通,需要向慧思请教外,其余的慧思都任其阐释、发挥。有次慧思手执如意,在座中听智顗讲解,对众学徒说:“这智顗于义理方面确实造诣颇深,所遗憾的是其定力不足。”后来,智顗又下决心向其师学习禅观,并大有长进,名闻遐迩。待到学成之后,欲辞别师父另往他处时,慧思对他说:“你与陈国大有机缘,到那里之后必获大利益。”光大二年(567),智顗接过慧思衣钵前往金陵驻锡。

金陵瓦官寺,是智顗一生传法度众的起点。此前很久以来北方佛教偏重于禅法实践而少习义理,有时便使根基差者仅凭一腔热情在蒙昧中迷失。而南方佛教注重义理轻忽禅法,有时便使得学者独擅口才而少实证,无法获得成就。智顗在讲学时兼顾理论与实践,强调“教观双运”、“解行并进”。强调止观双修的原则,发明一心三观、圆融三谛、一念三千的道理。他不仅把新的禅法带至金陵,还使当地的义学有了一番新气象。由此名扬佛教界,当时金陵上首僧均跟随其学,“金陵上匠,德居僧首,舍指南之位,遵北面之礼。其四方衿袖,万里来者,不惜无赀之躯,以希一句之益”,可谓举国皈依,一时无双。这种盛况固然证明其在传播佛法上的成就,但八年中拜学参访者虽日益增多,真正领悟实证者却少,甚至由于事物繁多,连智顗自身都无法正常的修行,这显然违背了他的初衷。作为一位高僧,他丝毫不留恋繁华虚名,遂坚定地拒绝朝野上下的挽留意欲离去。

智顗大师一直向往山林静处修行,一日他梦见一座山,山峦迭嶂云雾缭绕,其侧沧海无垠。又见一个僧人摇手伸臂,来到山下挽着智顗之手臂引他上山。次日智顗把自己所梦告诉门人,门人说:“此乃是会稽之天台山也,曾经住过许多圣贤,过去之僧光、道猷、法兰、昙密乃至晋、宋许多名僧大德,都曾在此地居住过。”智顗听罢去意更坚,即率领慧辩等二十余人,往南来到天台山。到天台山后,智顗白天讲解佛法教导弟子,晚间亲自指导弟子止观修习。在此期间,他在修行时面对了种种幻象魔征而岿然不动,经历了一番思想上的洗礼和对佛法领悟的升华,这段经历被后人称为“华顶妙悟”。天台山隐居,也是智顗大师思想上前后二期的分界点。在此之前,他主要沿袭继承慧思的学术体系,以般若经为基本依据;在此之后,他则得以超离《大智度论》与师承的影响,认为般若经共通于小乘,只有《法华经》才演说了二乘成佛的殊胜,是不共般若的境界。正是在这个时期,智顗逐渐树立起天台宗的基础。

出身候门的天台宗创始人~~智顗大师 - 天天要闻

  至德三年(585),陈后主经七次遣使求请智顗出山说法,他终于允诺再至金陵,大开讲筵,众人追捧场面毫不逊于瓦官寺时期。于太极殿讲《大智度论》,又讲《仁王般若经》,慧暅、慧旷、慧辩等名僧都奉命参加讨论。后移居光宅寺,讲《法华经》。弟子灌顶随听随记,录成《法华文句》成为天台宗的基本经典之一,在此处也得以广为讲授。此后智顗所讲经义,多由灌顶笔录成书。很快四年过去了,陈朝也告灭亡,智顗再次离开金陵至庐山。

  隋开皇十一年(591),晋王杨广遣使到庐山坚请智顗前往扬州传戒,智顗即前去为杨广授菩萨戒,受到“智者大师”的称号。次年(592)他又去往潭州、南岳,最后到达荆州。此后两年(593—594),他在当阳县玉泉山建立玉泉寺,天台宗三大基本经典中的《法华玄义》、《摩诃止观》两部,都是在玉泉寺得以完成。至此,天台宗的理论体系也终告完善。开皇十三年(593),智顗在玉泉寺讲《妙法莲华经》的经题,据说从四月十五日到七月十五日,整整三个月,他只讲了“妙法莲华经”五字中的“妙”字,对这一字竟有三十种发挥,“九旬谈妙”遂成一佳话。

  开皇十五年(595)春,智顗又从杨广之请,再到扬州,撰《净名经疏》,九月,辞归天台,重整山寺,习静林泉,这时他已五十八岁了。以后两年(597),会稽嘉祥寺沙门吉藏,曾奉书天台邀请他到嘉祥寺讲《法华经》,他因病未能前往。过了些时,他在病中对弟子们口授《观心论》。十月,杨广遣使入山迎请,他仍勉强出山,走到石城,疾亟不能前进,不久入寂,世寿六十岁,僧腊四十。

智顗大师生平造寺三十六所,入灭后晋王依照他的遗愿在天台山另行创建佛刹,后于大业元年(605)题名为国清寺。因智顗晚年居住天台山,故称为天台宗。因以《法华经》为主要教义根据,故亦称法华宗。他强调止观双修的原则,发明一心三观、圆融三谛、一念三千的道理。在传承系谱上,尊龙树为初祖,以北齐慧文为二祖,慧思为三祖,智顗是四祖。自智顗以来,代代相传。十一世纪初,因争论智顗《金光明玄义》广本的真伪,分为山家和山外两派。山外不久衰微,今所传者都是山家派。因隋炀帝授予他智者之号,故世称‘智者大师’。著有《法华玄义》、《法华文句》、《摩诃止观》各二十卷及四教义等著作,生前度僧四千余人,传业弟子三十二,以灌顶、智越等最著名。

佛学分类资讯推荐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 天天要闻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01佛陀说过,智慧不可传。在佛陀看来,这尘世间真正的智慧,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对于那些悟性不够的人,哪怕你倾囊相授,也只能是对牛弹琴,毫无作用。对此,不少人都疑惑,人与人之间的悟性,真的就相差极大吗?很遗憾地说,人与人之间的悟性、认知差距,比人与哈士奇之间的物种差距还要大。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 天天要闻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这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节日,许多地方都会举行相应的庆祝活动。然而,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却让人对这一天降雨产生了恐惧。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下雨又有哪些可怕之处呢?四月初八浴佛节的由来四月初八浴佛节,又称佛诞日,是佛教的重要节日之一。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 天天要闻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缘生如幻,自性本空。大家好,欢迎收看《妙志禅悟》,我是妙志。本期视频给大家带来的内容是:这个"宝"要赶快找到?接下来请花几分钟时间收看。佛教里形容菩提心叫"菩提心妙宝",就是指每个人觉醒之后的心灵的力量。但这心灵的力量里面又是无我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 天天要闻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何为明性?明性既明心见性,在佛教当中的意思是真心显露出来而测地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可以理解为,明性即为本我!我们常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己也是明性的一种,如果连自己的本来面目都不知道,又该如何认识这个世界呢。也许只有认识本我,才能够又勇气面对一切苦难。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 天天要闻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头儿,四月四到了,俺们东北的人都知道这一天,有个特殊的名字,叫“菩萨生日”。你信不信,这可是百年难遇的大吉日呢!咱们来看看,这个菩萨生日有啥不一样的地方吧。有福之人,评论区留下一句:“一顺百顺,菩萨保佑”,为自己、为孩子、为全家接福纳福。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 天天要闻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此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任何平台不得搬运,搬运必究“信仰”一词最早便是源于佛教经典之中,佛典中所阐述的"信仰"乃是对于天地万物以及祖先的尊敬与景仰,这两者的有机融合便构成了我们今日所熟知的"信仰"之定义。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 天天要闻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很多人都把静安寺称为“中国最贵的寺庙”,因为它地处在上海最繁华的商圈之一 —南京西路。而它周边更是车水马龙,邻边也多是商场和写字高楼。来寺庙的信众更是数不胜数。它为什么会在这?经历了什么?又为什么强调要造得金碧辉煌?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 天天要闻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关于“天才”的传闻,从古至今从未有过停歇,似乎每个时代都会涌现出那么几个天赋异禀的能人,展现出超越常人的智慧。对普通人而言,德、智、体、美、劳,一生能精通于几样就很是不易,想要做到全知全能就好比“难于上青天”。可在李叔同的眼中,这些都是弹指间就熟练掌握的技巧。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 天天要闻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熏修就是多了解佛法方方面面的知识,提升认知。正确的认知,帮助我们少走弯路。才能坚定念佛。我最近在跟大家介绍一些基本的佛法方面的知识,包括八正道,包括很多高僧大德的一些事迹,以及各个中派的情况等等。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