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中说的“寿者相”到底是什么?读懂后真的能开悟

2022年11月25日23:45:04 佛学 1399

金刚经》教人不执着。

不执着于外相,所以它说: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金刚经》中说的“寿者相”到底是什么?读懂后真的能开悟 - 天天要闻

你的眼耳鼻舌身意所能接触到的所有“相”,都是虚幻不实的,当你透过这些“假相”,才能见到那个如如不动的真如本性。

为了教人不执着,《金刚经》里还有一首很严厉的偈子: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如果你执着于外相,贪求外相,那是“行邪道”,这样不仅不能见到真如本性,还会误入歧途。

《金刚经》中说的“寿者相”到底是什么?读懂后真的能开悟 - 天天要闻

怎样破除对“相”的执着?

《金刚经》里一直提到一句话: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我相”即我执,“人相”是分别心。

先是执着于我,有了“我”的概念,于是就有了分别:这是我的,这是他的,这是你的,继而就有了“众生相”。

所以,所有问题的源头在于“我(相)”。

八万四千法门,包括其他传统文化典籍,都是在跟“我”较劲。

《金刚经》中说的“寿者相”到底是什么?读懂后真的能开悟 - 天天要闻

《论语里》说——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毋我,不要执着于我。

庄子人间世里开头就讲了一个故事——

颜回想要到卫国任职,纠正卫君,孔子一听就知道按照颜回的性格,去了会吃亏。

毕竟太过优秀的人,站在那里对别人就是一种伤害。

于是孔子就教颜回“心斋”。

回曰:“敢问心斋。”

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金刚经》中说的“寿者相”到底是什么?读懂后真的能开悟 - 天天要闻

颜回回家修炼之后,回来跟孔子汇报:

“回之未始得使,实自回也;得使之也,未始有回也。”

我没有修习心斋之前,认为这个世上有一个颜回存在,但当我修习心斋之后,就发现这世上并没有一个颜回。

孔子一听,就知道颜回已经明白了,因为你跳出自己的时候,不被自己拘束,无我,这时候你就能看透世界的真相。

《金刚经》中说的“寿者相”到底是什么?读懂后真的能开悟 - 天天要闻

那什么叫寿者相

寿者相,就是时间。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时间是一个单向的定量,所有人都在沿着时间的轨迹前行。

但同时,我们也在“利用”时间。

比如——

在电影《大话西游》中,孙悟空投胎成的至尊宝成了山大王,有一天,他们山寨来了一只巨大的蜘蛛精

当时集合山寨所有的力量也不足以抗衡蜘蛛精。

《金刚经》中说的“寿者相”到底是什么?读懂后真的能开悟 - 天天要闻

这时候至尊宝在做什么?

他和二当家在围着篝火跳舞,甚至,他被引火烧身,众人围上来一顿乱踩。

周星驰用“无厘头”的方式来讲这个故事,但在背后,其实是引入了时间因素——

当你遇到一个无比强大的对手,你能做的,除了投降,还有“拖”。

拖,就是引入时间因素,随着时间变化,等待强大的敌人变弱,等待一个对自己有利的时机。

这是很多情形下,我们都会选择的方式,只是,我们通常是“日用而不自知”。

《金刚经》中说的“寿者相”到底是什么?读懂后真的能开悟 - 天天要闻

我们生活在时间中,大多数时候只是被时间限制,而忘了利用时间,跳出时间。

就像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我们很少会注意到自己的呼吸。

——所以禅修中的“安般念”,就是让你“知道”呼吸。

你要觉察到那些那些“日用而不自知”的东西。

为什么要“无寿者相”?

因为跳脱出时间的束缚之后,你会看到很多。

《金刚经》中说的“寿者相”到底是什么?读懂后真的能开悟 - 天天要闻

有一次,一位师兄提问:无意和无明有什么区别呢?

我细想了一下,“有意”、“无意”和“无明”或许就是一个逐渐深入的概念。

举个例子:

在工作中,有个人很生气地骂了你。

有一瞬间,你会觉得:他是有意的,他就是针对我(这是你的情绪反应,很可能不是真的)。

如果你去深入了解这个人,你会发现,他的脾气性格、行为方式,其实都是家庭原因或是个人成长经历造成的。

“他对你发火”或许并不是有意的,他对别人也会这样,他是无意的,他只是习惯了用这种方式来应对他眼中看到的世界。

再往下看,他为什么会遇到这样的家庭,会有这样的经历?这就是无明。

《金刚经》中说的“寿者相”到底是什么?读懂后真的能开悟 - 天天要闻

从这里来看,就能知道:所有的“有意”其实都是“无意”,而所有的无意都源自于“无明”。

如此想来,这世间哪有什么不可原谅之人?又哪有什么不可原谅之事?

如果想通这一点,心中自然会生出慈悲,慈悲又会生智慧。

我们被寿命(时间)所限制,只能看到眼前这一生的种种经历,可是在这之前的事情呢?

我们看不到。

这就像观看监控,你只看到画面中甲出现,把乙狠狠揍了一顿。

甲怒火冲天,乙可怜兮兮。

于是我们会觉得甲很霸道,乙是弱者,受了欺负。

可是,如果我们看到的是更多的监控画面。

《金刚经》中说的“寿者相”到底是什么?读懂后真的能开悟 - 天天要闻

在一个月前的监控画面中,乙带着一群人,把甲打得头破血流,甲被打完后蜷缩在地上瑟瑟发抖。

看完这些画面,你对甲乙会怎么判断呢?

因为受限于时间,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只是其中一个画面或是一个角度,这件事到底如何,其实我们是不知道的。

这就是“寿者相”,你必须跳脱出来,才能看到更深远的场景。

《金刚经》中说的“寿者相”到底是什么?读懂后真的能开悟 - 天天要闻

这就是“无寿者相”这4个字的意义。

#头条创作挑战赛#

佛学分类资讯推荐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 天天要闻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01佛陀说过,智慧不可传。在佛陀看来,这尘世间真正的智慧,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对于那些悟性不够的人,哪怕你倾囊相授,也只能是对牛弹琴,毫无作用。对此,不少人都疑惑,人与人之间的悟性,真的就相差极大吗?很遗憾地说,人与人之间的悟性、认知差距,比人与哈士奇之间的物种差距还要大。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 天天要闻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这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节日,许多地方都会举行相应的庆祝活动。然而,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却让人对这一天降雨产生了恐惧。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下雨又有哪些可怕之处呢?四月初八浴佛节的由来四月初八浴佛节,又称佛诞日,是佛教的重要节日之一。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 天天要闻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缘生如幻,自性本空。大家好,欢迎收看《妙志禅悟》,我是妙志。本期视频给大家带来的内容是:这个"宝"要赶快找到?接下来请花几分钟时间收看。佛教里形容菩提心叫"菩提心妙宝",就是指每个人觉醒之后的心灵的力量。但这心灵的力量里面又是无我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 天天要闻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何为明性?明性既明心见性,在佛教当中的意思是真心显露出来而测地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可以理解为,明性即为本我!我们常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己也是明性的一种,如果连自己的本来面目都不知道,又该如何认识这个世界呢。也许只有认识本我,才能够又勇气面对一切苦难。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 天天要闻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头儿,四月四到了,俺们东北的人都知道这一天,有个特殊的名字,叫“菩萨生日”。你信不信,这可是百年难遇的大吉日呢!咱们来看看,这个菩萨生日有啥不一样的地方吧。有福之人,评论区留下一句:“一顺百顺,菩萨保佑”,为自己、为孩子、为全家接福纳福。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 天天要闻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此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任何平台不得搬运,搬运必究“信仰”一词最早便是源于佛教经典之中,佛典中所阐述的"信仰"乃是对于天地万物以及祖先的尊敬与景仰,这两者的有机融合便构成了我们今日所熟知的"信仰"之定义。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 天天要闻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很多人都把静安寺称为“中国最贵的寺庙”,因为它地处在上海最繁华的商圈之一 —南京西路。而它周边更是车水马龙,邻边也多是商场和写字高楼。来寺庙的信众更是数不胜数。它为什么会在这?经历了什么?又为什么强调要造得金碧辉煌?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 天天要闻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关于“天才”的传闻,从古至今从未有过停歇,似乎每个时代都会涌现出那么几个天赋异禀的能人,展现出超越常人的智慧。对普通人而言,德、智、体、美、劳,一生能精通于几样就很是不易,想要做到全知全能就好比“难于上青天”。可在李叔同的眼中,这些都是弹指间就熟练掌握的技巧。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 天天要闻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熏修就是多了解佛法方方面面的知识,提升认知。正确的认知,帮助我们少走弯路。才能坚定念佛。我最近在跟大家介绍一些基本的佛法方面的知识,包括八正道,包括很多高僧大德的一些事迹,以及各个中派的情况等等。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