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有个竹林寺——鼎盛的过去和落寞的现在

2022年11月22日22:57:03 佛学 1613

四周山影灰暗,唯有寺内青松翠竹郁郁葱葱,香火零星,依稀可闻,香客寥寥,仍在虔诚地跪拜。

这是2022年烟台竹林寺一个初冬的午后。

烟台有个竹林寺——鼎盛的过去和落寞的现在 - 天天要闻

一个香客在跪拜

现在的竹林寺甚是落寞

华檐朱宇,琉璃金碧,雕梁飞甍,嵌于岱王山阳坡上,重建于1996年的烟台竹林寺,一打眼也煞是好看。

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钟鼓楼,从山脚叠榭而上,正好坐卧于天然“太师椅”内,比起书中记载的旧寺庙,更加气势恢宏。

庙内仅有一个老年香客,她一会儿跪向北磕三个头,一会儿又向东,起身后口中念念有词,眼眉低垂。

在她把一切仪式做完之后,才跟我们打起招呼。“正殿自从疫情就关了,关了三年了,在东厢房那里,暂时摆了财神殿,你去那里拜拜。”

此行非为拜佛而来。

在院内徘徊淹留,是想找寻从前竹林寺的遗迹,可惜,那个建于金大定年间的千年古刹,真的灰飞烟灭。

不闻晨钟暮鼓,不见香火缭绕,只是这么沉寂地立于山之阳。如一个长相秀美的年轻出家人,披着崭新的僧袍,半睡在初冬的山下,孤独,落寞,找不到那个旧木鱼,也找不到来时的路。

烟台有个竹林寺——鼎盛的过去和落寞的现在 - 天天要闻

正殿后殿都关闭着

曾经的佛教圣地

“竹林寺,始建于 1162年(金大定二年),经明、清两代扩建和修缮,形成由山门、正殿、后殿、东侧殿组成的建筑寺群。

门前有一对石狮,俗称'响石狮',轻轻敲打即发出铮铮响铜声,日军侵烟时曾用火烧毁石狮。山门左右两厢祀有哼哈二将,足踩金蟾,手持锏棒,红须环眼,狰狞骇人。

正殿3间,后殿3间,内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如来佛端坐其中,阿难、伽叶两尊神各居左右。后殿两层楼阁,上层供奉佛母神像,3间西厢中祀有十八罗汉像。院藏有 10余座石碑,分别铭记庙宇兴建与修缮历史。偏东有砖池,高3米有余,为进香之所。大殿门前左侧另有一口千余斤重铁铸钟,两旁朱红坛柱嵌有金字楹联,真谓佛教圣地。

全寺共有房44间,土地70余亩。”

以上文字出自谭洪鑫老先生所著的《老烟台影览》。

烟台有个竹林寺——鼎盛的过去和落寞的现在 - 天天要闻

从山上看竹林寺的位置

在一本名为《烟台往事——来自异域的记忆》的书中,一个叫吉米·布鲁斯的英国人(曾经是芝罘中学的学生),在他对烟台的回忆中写到,“学生们经常去爬山,一下爬到山顶的岩石顶端,还经常去山脚下的那座竹林寺。”

文中配了一张上个世纪30年代芝罘学校学生在竹林寺游玩的黑白照片,那时,竹林寺尚完整无损,几棵松柏高大耸立。

烟台有个竹林寺——鼎盛的过去和落寞的现在 - 天天要闻

上个世纪30年代,芝罘中学学生在竹林寺游玩

‬他们眼见的竹林寺

据谭洪鑫先生讲,1956年他拜访竹林寺时,除了东厢侧殿,山门正殿后殿均已倾塌。

寺内尚有一老僧,还在讲着从前的盛事:以前的竹林寺长年香火缭绕,周围数十里的佛教信徒常到此拜佛供奉。山门前东边有座石桥,名为仙人桥,入寺仅此单路,过了桥意为进入佛地境界。

至于仙人桥何时不存,老僧没有说,谭先生也没有记载。

在谭先生的眼中,他看到了门口被火烧得变色的石狮倒卧在地,时日恰好暖春,顺寺有两条山涧向南延伸,涧内梨花盛开,“如云雪,如潮如海”。走进寺内,有几棵老松柏,几株巨花牡丹,几块破碎石碑倒塌在地。

当他随着老僧进入后院,见一泉井,水清满溢,品之甘甜,院内正中的香火铁鼎和西厢殿的18罗汉残雕像尚存,而寺院后山坡上,果真有几堆翠竹风中摇舞......

烟台有个竹林寺——鼎盛的过去和落寞的现在 - 天天要闻

大概是被毁的哼哈二将

竹林寺的后来

谭洪鑫先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再去竹林寺时,那里已经变成民宅,僧人早已不知去向。

1996年,竹林寺由商家投资在原址恢复重建,规模扩大,按“古代帝王建筑特色设计”,讲究“气势非凡和豪华气派”,山门之“竹林寺”和“大雄宝殿”两处字迹是书法家赵朴初先生所书。

新寺庙于1997年10月开光,作为烟台市旅游景点对外开放,门票15元。

因疫情影响,现正殿和后殿关闭,正在进行修缮,厢房外墙皆粉刷一新,地面正待重铺,似乎准备以崭新面目迎接疫情过后的重新开放。

正要离开的时候,在院内西侧一石碑旁发现两座金刚石像,一个举臂瞪目,眼珠虽被砸损,仍煞气活现,一个被砍掉面目只剩单耳,断臂歪身。旁边没有介绍,猜想应该是当年手持金锏的哼哈二将。

若果真是,那便有了故事。

烟台有个竹林寺——鼎盛的过去和落寞的现在 - 天天要闻

竹林寺还能重生么

但有些东西肯定不会回来了。

寺庙背后不再有郁郁竹林,正殿院内不再有千年牡丹,山门前不再有铮铮响狮,通向山门的仙人桥只是个传说,香火鼎盛也或许只是僧人的一个梦……

青山不曾依旧,寺庙几度兴废。今日竹林寺,也是今日的观照,华丽宏伟,遗憾的是不曾找到它的灵魂——

山寺月下寻牡丹,岱王山顶待白帆,缭绕的香烟,诵经的梵唱,也许都需要时间,才能跟大山生长在一起。

佛学分类资讯推荐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 天天要闻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01佛陀说过,智慧不可传。在佛陀看来,这尘世间真正的智慧,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对于那些悟性不够的人,哪怕你倾囊相授,也只能是对牛弹琴,毫无作用。对此,不少人都疑惑,人与人之间的悟性,真的就相差极大吗?很遗憾地说,人与人之间的悟性、认知差距,比人与哈士奇之间的物种差距还要大。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 天天要闻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这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节日,许多地方都会举行相应的庆祝活动。然而,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却让人对这一天降雨产生了恐惧。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下雨又有哪些可怕之处呢?四月初八浴佛节的由来四月初八浴佛节,又称佛诞日,是佛教的重要节日之一。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 天天要闻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缘生如幻,自性本空。大家好,欢迎收看《妙志禅悟》,我是妙志。本期视频给大家带来的内容是:这个"宝"要赶快找到?接下来请花几分钟时间收看。佛教里形容菩提心叫"菩提心妙宝",就是指每个人觉醒之后的心灵的力量。但这心灵的力量里面又是无我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 天天要闻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何为明性?明性既明心见性,在佛教当中的意思是真心显露出来而测地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可以理解为,明性即为本我!我们常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己也是明性的一种,如果连自己的本来面目都不知道,又该如何认识这个世界呢。也许只有认识本我,才能够又勇气面对一切苦难。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 天天要闻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头儿,四月四到了,俺们东北的人都知道这一天,有个特殊的名字,叫“菩萨生日”。你信不信,这可是百年难遇的大吉日呢!咱们来看看,这个菩萨生日有啥不一样的地方吧。有福之人,评论区留下一句:“一顺百顺,菩萨保佑”,为自己、为孩子、为全家接福纳福。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 天天要闻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此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任何平台不得搬运,搬运必究“信仰”一词最早便是源于佛教经典之中,佛典中所阐述的"信仰"乃是对于天地万物以及祖先的尊敬与景仰,这两者的有机融合便构成了我们今日所熟知的"信仰"之定义。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 天天要闻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很多人都把静安寺称为“中国最贵的寺庙”,因为它地处在上海最繁华的商圈之一 —南京西路。而它周边更是车水马龙,邻边也多是商场和写字高楼。来寺庙的信众更是数不胜数。它为什么会在这?经历了什么?又为什么强调要造得金碧辉煌?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 天天要闻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关于“天才”的传闻,从古至今从未有过停歇,似乎每个时代都会涌现出那么几个天赋异禀的能人,展现出超越常人的智慧。对普通人而言,德、智、体、美、劳,一生能精通于几样就很是不易,想要做到全知全能就好比“难于上青天”。可在李叔同的眼中,这些都是弹指间就熟练掌握的技巧。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 天天要闻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熏修就是多了解佛法方方面面的知识,提升认知。正确的认知,帮助我们少走弯路。才能坚定念佛。我最近在跟大家介绍一些基本的佛法方面的知识,包括八正道,包括很多高僧大德的一些事迹,以及各个中派的情况等等。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