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独柏寺—观古建 | 庙宇寺观篇 chap.4

2022年11月12日22:44:02 佛学 1948

潼南独柏寺—观古建 | 庙宇寺观篇 chap.4 - 天天要闻

独柏寺位于潼南上和镇后沟村独柏小学内,坐北朝南,紧临涪江北岸,创建年代不详。根据《潼南县志》记载:“独柏寺位于县北五十里,唐时建,旧名慧日院,内有佛像,高丈余,系巨柏雕成,饰金,寺因以名”。《四川省潼南县地名录》记载:唐代此地便有寺庙,分为上中下三殿,下殿山门外有一颗独生大柏,树上雕有一佛像,名为独柏寺”。又根据村民口述,八十年代改建独柏小学时,曾见过墨书“大唐咸通三年”的屋脊构件,现已不可考。目前仅有正殿和后殿遗存。正殿在2013年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年代为元。

潼南独柏寺—观古建 | 庙宇寺观篇 chap.4 - 天天要闻

独柏寺全貌

潼南独柏寺—观古建 | 庙宇寺观篇 chap.4 - 天天要闻

独柏寺所处地貌,距涪江百余米

潼南独柏寺—观古建 | 庙宇寺观篇 chap.4 - 天天要闻

《潼南县志》中记载的独柏寺

正殿曾被独柏小学长期使用,2020年进行过全面重修。从之前的旧照片来看,重修前的正殿和后殿屋脊做工简陋,且正殿的戗脊还有部分破损和缺失,均采用合瓦屋面,亦无瓦当和滴水。重修后按古制恢复了正殿的屋脊、鸱尾、垂兽、瓦当、滴水,改合瓦屋面为筒瓦屋面。后殿按古制做了嵌瓷花砖正脊并两侧兽头、脊中部施宝顶,恢复了瓦当和滴水,但仍沿用了合瓦屋面。

潼南独柏寺—观古建 | 庙宇寺观篇 chap.4 - 天天要闻

维修前的独柏寺(图片来自网络)

潼南独柏寺—观古建 | 庙宇寺观篇 chap.4 - 天天要闻

独柏寺维修后屋面俯视全貌

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八椽,建在半米高的石砌台基之上。单檐歇山顶,屋面举势非常平缓。明间前后开门,前檐次间开窗。柱材硕大,立在素覆盆式柱础之上,角柱有明显的升起和侧角。四面围护底部均有条形石砌基础,这有利于木质围护、竹篱笆泥敷墙体的长久保存。

潼南独柏寺—观古建 | 庙宇寺观篇 chap.4 - 天天要闻

独柏寺正殿

正殿出檐深远,次间和山墙两端的檐枋上各伸出一条类似“连檐”的构件,随角椽举势升起,架在仔角梁上,向上托起角椽。在北方金代遗存的建筑中也能看到类似的做法。正殿共计有斗拱二十六朵,采用七种铺作方式。

潼南独柏寺—观古建 | 庙宇寺观篇 chap.4 - 天天要闻

独柏寺前檐和西面山墙铺作

潼南独柏寺—观古建 | 庙宇寺观篇 chap.4 - 天天要闻

独柏寺后檐和东面山墙铺作

前檐柱头铺作两朵:外为五铺作双下昂(假昂);第一跳施单层瓜子拱承接罗汉枋;第二跳未施令拱和耍头,昂上安斗承接撩檐枋,昂尾里转为乳栿。内转四铺作偷心造,壁内用重拱。

潼南独柏寺—观古建 | 庙宇寺观篇 chap.4 - 天天要闻

前檐明间补间铺作四朵:外为五铺作双下昂(假昂);第一跳施单层瓜子拱承接罗汉枋;第二跳未施令拱和耍头,昂上安斗承接撩檐枋,昂尾里转为㭼头承接衬方头。内转四铺作偷心造,壁内用重拱。衬方头里转随举势斜起架于顺身串之上,向上托起下平槫,类似清代鎏金斗拱中的落金做法。

潼南独柏寺—观古建 | 庙宇寺观篇 chap.4 - 天天要闻

前檐次间补间铺作两朵,山墙柱间铺作(前山柱与前角柱之间)两朵:外为五铺作双下昂(假昂);第一跳施单层瓜子拱承接罗汉枋;第二跳未施令拱和耍头,昂上安斗承接撩檐枋,昂尾里转为枋插入递角栿上的短柱内。内转四铺作偷心造,壁内用重拱。

潼南独柏寺—观古建 | 庙宇寺观篇 chap.4 - 天天要闻

潼南独柏寺—观古建 | 庙宇寺观篇 chap.4 - 天天要闻

后檐柱头铺作两朵:外为单挑枋承接撩风槫,挑枋里转为乳栿,壁内用单拱。

潼南独柏寺—观古建 | 庙宇寺观篇 chap.4 - 天天要闻

山墙柱头铺作四朵:构造与后檐柱头铺作相同,区别在于:撩风槫和撩檐枋相接于挑枋之上,挑枋里转为丁栿。

潼南独柏寺—观古建 | 庙宇寺观篇 chap.4 - 天天要闻

后檐明间补间铺作两朵:外为单挑枋承接撩风槫,挑枋里转为㭼头承接衬方头,壁内用单拱。衬方头里转随举势斜起架于顺身串之上,向上托起下平槫,类似清代鎏金斗拱中的落金做法。

潼南独柏寺—观古建 | 庙宇寺观篇 chap.4 - 天天要闻

山墙柱间铺作(山柱之间)四朵:构造与后檐明间补间铺作相同,区别在于:衬方头里转随举势斜起,向上托起系头栿,类似清代鎏金斗拱中的挑金做法。

潼南独柏寺—观古建 | 庙宇寺观篇 chap.4 - 天天要闻

前檐转角铺作两朵:45°方向外出双下昂(假昂,下同),里转为一抄一㭼头,向内托起衬角栿。大角梁平置于檐槫(檐柱正心上的槫,下同)之上,大角梁尾插在递角栿上的短柱内,短柱向上撑起下平槫和系头栿,下平槫和系头栿上安置隐角梁。第一跳角昂两侧的下昂(假昂)分别与另一侧的泥道拱相列。第二跳角昂两侧:从正心而出的下昂(假昂)分别和另一侧的慢拱相列,从45°方向第一跳心上向两侧正出的下昂(假昂)分别与另一侧外瓜子拱相列。两侧撩檐枋和衬角栿相交于45°方向第二跳心之上,向上抬起生头木

潼南独柏寺—观古建 | 庙宇寺观篇 chap.4 - 天天要闻

后檐转角铺作两朵:45°方向外出一层木方,在该木方之上,于正心处施类似抹角梁的构件。45°方向第一层木方上又置一小木方(正心之外),与“抹角梁”一起,向上抬起两侧的搏风槫。衬角栿置于45°方向第二层小木方之上,与两侧搏风槫相交,里转穿过递角栿上的短柱插入檐内柱中。大角梁平置于檐槫之上,大角梁尾插在递角栿上的短柱内,短柱向上撑起下平槫和系头栿,下平槫和系头栿上安置隐角梁。

潼南独柏寺—观古建 | 庙宇寺观篇 chap.4 - 天天要闻

殿内彻上明造,明间梁架结构与宋代“法式”中的“八架椽屋前后乳栿用四柱”相符。正殿用柱比较“奢侈”。不仅是用材硕大,而且数量上并没有采用北方宋(金)元时期民间庙宇常用的“减柱造”做法。然而在斗拱的做法上却又比较“吝啬”:将五铺作的耍头一层直接取消,也同时省去了一层瓜子拱和令拱;后檐和山墙铺作甚至直接采用了穿斗式建筑中常用的挑枋,为此甚至将山墙和后檐柱子、普拍枋、搭头木升高一材一栔,以抵消铺作减少一层后的高差。此外,在围护结构、内柱与梁/枋/串的连接方式、内柱和蜀柱直接承檩等做法上,也体现了川东地区穿斗式建筑结构的特点。

潼南独柏寺—观古建 | 庙宇寺观篇 chap.4 - 天天要闻

独柏寺正殿明间梁架断面图

潼南独柏寺—观古建 | 庙宇寺观篇 chap.4 - 天天要闻

独柏寺正殿内部梁架(开间方向)

潼南独柏寺—观古建 | 庙宇寺观篇 chap.4 - 天天要闻

独柏寺正殿内部梁架(进深方向)

潼南独柏寺—观古建 | 庙宇寺观篇 chap.4 - 天天要闻

独柏寺正殿内部梁架(屋面仰视)

后殿传为清康熙五十四年创建,清光绪十七年重修,旧名观音殿。悬山建筑,面阔五间,其中两侧梢间降低了屋架高度,与明间和次间错檐隔开。

潼南独柏寺—观古建 | 庙宇寺观篇 chap.4 - 天天要闻

独柏寺后殿正视全貌

潼南独柏寺—观古建 | 庙宇寺观篇 chap.4 - 天天要闻

独柏寺后殿明间正视

潼南独柏寺—观古建 | 庙宇寺观篇 chap.4 - 天天要闻

独柏寺后殿梢间山墙全貌

潼南独柏寺—观古建 | 庙宇寺观篇 chap.4 - 天天要闻

独柏寺后殿前廊

后殿进深方向排扇极具地方特点,为前双步廊,内排十步十一架(前七步为前厅,后三步为后厅)。整体结构融合了抬梁与穿斗,并且使用了四种不同样式的驼峰。是典型的清代川东地区建筑风格。

潼南独柏寺—观古建 | 庙宇寺观篇 chap.4 - 天天要闻

独柏寺后殿明间梁架断面图

潼南独柏寺—观古建 | 庙宇寺观篇 chap.4 - 天天要闻

独柏寺后殿明间、次间前厅梁架(进深方向)

潼南独柏寺—观古建 | 庙宇寺观篇 chap.4 - 天天要闻

独柏寺后殿明间、次间前厅梁架(开间方向)

潼南独柏寺—观古建 | 庙宇寺观篇 chap.4 - 天天要闻

独柏寺后殿明间、次间前厅梁架(屋面仰视)

潼南独柏寺—观古建 | 庙宇寺观篇 chap.4 - 天天要闻

独柏寺后殿明间、次间前厅梁架全貌

潼南独柏寺—观古建 | 庙宇寺观篇 chap.4 - 天天要闻

独柏寺后殿明间、次间后厅梁架

后殿曾被独柏小学长期使用,前廊和殿内尚存有文革时期的红色标语。屋脊上也有部分彩画遗存(清代川东地区民间建筑的屋脊,常见有类似的图样,或与地方神道信仰/民俗传统有关)

潼南独柏寺—观古建 | 庙宇寺观篇 chap.4 - 天天要闻

独柏寺后殿遗存的文革红色标语

潼南独柏寺—观古建 | 庙宇寺观篇 chap.4 - 天天要闻

独柏寺后殿明间屋脊正中彩绘

前檐檐柱立在带雕刻的柱顶石上,其中明间两颗柱顶石风化严重,依稀可见狮象负莲座的造型。柱顶石横向两侧有榫卯接口,为地栿安装用,如今地栿已损而榫卯尚存,旧景不似当年,令人感慨万千。

潼南独柏寺—观古建 | 庙宇寺观篇 chap.4 - 天天要闻

独柏寺后殿前檐柱顶石

后殿采用四种出檐方式:

明间前檐单挑(软挑),挑枋里转穿过檐柱插入廊柱中,并在廊间于挑枋上安置驼峰承檩、于挑枋下施一川连接檐柱和廊柱。

次间前檐单挑(软挑)并吊墩,吊墩底部与檐柱有一连接枋,挑枋里转穿过檐柱插入廊柱中,并在廊间于挑枋上安置驼峰承檩、于挑枋下施一川连接檐柱和廊柱。

梢间前檐单挑(软挑),挑枋里转穿过檐柱插入廊柱中,在廊间步中于挑枋上施骑童柱承檩、于挑枋下施一川连接檐柱和廊柱。

后檐单挑(软挑),挑枋里转穿过檐柱插入骑童柱中。

潼南独柏寺—观古建 | 庙宇寺观篇 chap.4 - 天天要闻

独柏寺后殿出檐形式

独柏寺未存有碑刻和造像(据村民口述,文革时柏木佛像被劈作木柴烧掉),也缺乏文献记载,故历史沿革不详。笔者认为,从建筑的角度分析,独柏寺具有极大的学术价值。从时代的角度看:既能看到宋元的做法,也能看到明清的做法。从制式的角度看:既能看到宋“法式”中的官造做法,也能看到民间流行的简化做法。从地域的角度看:既能看到中原及北方地区标准化的抬梁式殿堂建筑做法,也能看到川东地区流行的穿斗式地方建筑做法。作为重庆地域内最为古老的木构建筑遗存,独柏寺的价值和意义显然是巨大的,它的存在如同一部宋元至明清的建筑史,值得人们细细品读。

潼南独柏寺—观古建 | 庙宇寺观篇 chap.4 - 天天要闻


喜欢请分享


往期回顾

梁泉龙岩寺—观古建 | 庙宇寺观篇 chap.3

北义城玉皇庙—观古建 | 庙宇寺观篇 chap.2

中坪二仙宫—观古建 | 庙宇寺观篇 chap.1

佛学分类资讯推荐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 天天要闻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01佛陀说过,智慧不可传。在佛陀看来,这尘世间真正的智慧,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对于那些悟性不够的人,哪怕你倾囊相授,也只能是对牛弹琴,毫无作用。对此,不少人都疑惑,人与人之间的悟性,真的就相差极大吗?很遗憾地说,人与人之间的悟性、认知差距,比人与哈士奇之间的物种差距还要大。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 天天要闻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这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节日,许多地方都会举行相应的庆祝活动。然而,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却让人对这一天降雨产生了恐惧。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下雨又有哪些可怕之处呢?四月初八浴佛节的由来四月初八浴佛节,又称佛诞日,是佛教的重要节日之一。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 天天要闻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缘生如幻,自性本空。大家好,欢迎收看《妙志禅悟》,我是妙志。本期视频给大家带来的内容是:这个"宝"要赶快找到?接下来请花几分钟时间收看。佛教里形容菩提心叫"菩提心妙宝",就是指每个人觉醒之后的心灵的力量。但这心灵的力量里面又是无我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 天天要闻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何为明性?明性既明心见性,在佛教当中的意思是真心显露出来而测地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可以理解为,明性即为本我!我们常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己也是明性的一种,如果连自己的本来面目都不知道,又该如何认识这个世界呢。也许只有认识本我,才能够又勇气面对一切苦难。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 天天要闻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头儿,四月四到了,俺们东北的人都知道这一天,有个特殊的名字,叫“菩萨生日”。你信不信,这可是百年难遇的大吉日呢!咱们来看看,这个菩萨生日有啥不一样的地方吧。有福之人,评论区留下一句:“一顺百顺,菩萨保佑”,为自己、为孩子、为全家接福纳福。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 天天要闻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此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任何平台不得搬运,搬运必究“信仰”一词最早便是源于佛教经典之中,佛典中所阐述的"信仰"乃是对于天地万物以及祖先的尊敬与景仰,这两者的有机融合便构成了我们今日所熟知的"信仰"之定义。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 天天要闻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很多人都把静安寺称为“中国最贵的寺庙”,因为它地处在上海最繁华的商圈之一 —南京西路。而它周边更是车水马龙,邻边也多是商场和写字高楼。来寺庙的信众更是数不胜数。它为什么会在这?经历了什么?又为什么强调要造得金碧辉煌?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 天天要闻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关于“天才”的传闻,从古至今从未有过停歇,似乎每个时代都会涌现出那么几个天赋异禀的能人,展现出超越常人的智慧。对普通人而言,德、智、体、美、劳,一生能精通于几样就很是不易,想要做到全知全能就好比“难于上青天”。可在李叔同的眼中,这些都是弹指间就熟练掌握的技巧。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 天天要闻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熏修就是多了解佛法方方面面的知识,提升认知。正确的认知,帮助我们少走弯路。才能坚定念佛。我最近在跟大家介绍一些基本的佛法方面的知识,包括八正道,包括很多高僧大德的一些事迹,以及各个中派的情况等等。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