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背后光环是怎么来的?代表什么意思?

2022年10月31日21:09:19 佛学 1813

在很多影视剧里,只要佛祖、观音菩萨一出场,总能够看到他们的头后,有一个圆圆的发光的光环,这个光环是怎么来的呢?是为了好看吗?


01


我们常在寺院、影视剧里看到佛陀、菩萨、圣者的头顶和身后,总会有一个金光闪闪、特显神圣感的“光环”。大家是不是特别好奇,它究竟是什么?


其实,头顶上有光环这种设计,起源于古印度佛教造像艺术中。之后从印度逐渐传到世界各地,画家们借鉴了这个佛像的造型艺术,纷纷效仿,在画出各路神仙、圣人画像的时候,都在头后面画个光环。


佛像背后光环是怎么来的?代表什么意思? - 天天要闻


02


这个光环有个专业名词,叫做“背光”。那么,“背光”主要表达什么意思?是用来烘托视觉效果的吗?


背光,是佛菩萨的智慧之光。在佛教造像艺术中,常常以物质或形态来象征某种佛教精神内涵,背光也不例外。


《造像量度经》《长阿含经》《中阿含经》《大智度论》等经典中,都讲到了佛的三十二相。三十二相,又称三十二大丈夫相,是佛所具有的庄严德相。


石雕佛像背光则是为了表现佛三十二相中的“眉间白毫”和“长光一丈相”。“眉间白毫”即两眉之间有白毫,柔软而右旋,常放光明,是佛见众生修戒、定、慧三学,随喜赞叹而感得的妙相;表示内心清明纯净,能见百亿诸佛光明微妙境界。


“长光一丈相”,即佛身周围经常放出一丈金色光芒,是佛发大菩提心,勤修无量信愿行等善法所感得的好相。这个好相表示能灭除疑惑、业障,一切志愿皆能满足。


佛像背后光环是怎么来的?代表什么意思? - 天天要闻


03


所以,佛像的背光是智慧之光,象征光明,代表了佛的智慧和觉悟境界。背光也有很多奥妙。背光是佛教造像中重要的特征之一,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表达着佛教的精神内涵,也融合了时代文化与审美。


仔细观察,你一定会发现背光也有特别多的妙处。


背光其实包括头光和身光两种,头光是“眉间白毫”的体现,身光是“长光一丈相”的体现。一般来说,只有佛才会有头光和身光,而菩萨仅有头光。这是因为修行果位的高低不同。


当然,在一些佛教绘画里,鉴于装饰的需要,有些大菩萨不仅有头光,也有背光;声闻和护法有头光,以表示他们的神圣地位。


佛像背后光环是怎么来的?代表什么意思? - 天天要闻


04


在佛像产生初期,佛光只是一个光环,但随着时代发展,各时期背光既各具特色,又一脉相承。从龟兹石窟到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以至大同的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背光的装饰图案层出不穷。


肉眼可见的是,时代的变迁以及造像艺术的变化,直接造就了丰富多彩的背光造型。背光图案中最常见的是祥云卷草和吉祥动物。常见的头光式样有圆盘形、吉祥图案形及火焰形等。


常见的身光式样有圆形、船形、火焰形、莲瓣形、宝珠形等。“圆盘形”背光,自古印度犍陀罗时期就开始出现,大多都是无装饰图像的圆盘。以圆形为主的佛教雕塑背光的外形,通常象征着圆满、圆融。


无论在佛教中还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火焰都被视为吉祥之物,是中华文化的表征。


“火焰形”背光出现的时间较早,每个朝代也有所不同。北周隋朝时,背光为“火焰形”的雏形;到了北凉,佛像雕塑的背光开始大量选用“火焰纹”。之后,越加成熟繁复。


“吉祥图案”是背光运用最广泛的装饰。它种类繁多,常见的有莲花、卷草、团花,可存在于整体背光中。这种图案的使用,从北魏唐代达到顶峰,并一直延续到元代,细腻地刻划出了佛的尊贵庄严,菩萨的高贵华丽以及弟子的端庄持重。


“水波折形”比较少见,是中唐时期突然出现的背光形制。它模拟彩虹进行刻画,以借鉴此意来表现神圣的佛光。有智慧的人,都熠熠生辉。不仅仅是佛菩萨,其实我们每个人也有属于一个自己的“光环”。


佛像背后光环是怎么来的?代表什么意思? - 天天要闻


05


我们在世间上碰到善良、友好、有智慧的人,总觉得他们身上散发着智慧的光芒,吸引着我们想要靠近,想要赞美,想要与他们多多相处和交流。


反过来,碰到那些阴险、狡猾的或者负能量满满的人,就像遭遇了暗淡的乌云,我们总是避而远之,不想与其为伍。


《佛说大乘百福相经》为大家介绍了佛陀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等福报是如何修来的。


文殊师利。如是如来大人之相。其数乃有三十二种……一者顶有肉髻圆好高胜。二者发绀青色其毛右旋。三者其额广大平正严好。四者眉间毫相白逾珂雪……是名如来正相福聚”。


而以如来八十随相的所有福聚,再翻个无量亿百千倍,才能成就如来身的三十二种大人相中的一相。可见三十二相是何其珍贵,何其功德殊胜。


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发大愿,坚持修学行善;学习佛菩萨,做那个“头顶有头光,身上有身光”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能为他人带去笑容,照亮世界。

佛学分类资讯推荐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 天天要闻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01佛陀说过,智慧不可传。在佛陀看来,这尘世间真正的智慧,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对于那些悟性不够的人,哪怕你倾囊相授,也只能是对牛弹琴,毫无作用。对此,不少人都疑惑,人与人之间的悟性,真的就相差极大吗?很遗憾地说,人与人之间的悟性、认知差距,比人与哈士奇之间的物种差距还要大。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 天天要闻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这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节日,许多地方都会举行相应的庆祝活动。然而,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却让人对这一天降雨产生了恐惧。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下雨又有哪些可怕之处呢?四月初八浴佛节的由来四月初八浴佛节,又称佛诞日,是佛教的重要节日之一。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 天天要闻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缘生如幻,自性本空。大家好,欢迎收看《妙志禅悟》,我是妙志。本期视频给大家带来的内容是:这个"宝"要赶快找到?接下来请花几分钟时间收看。佛教里形容菩提心叫"菩提心妙宝",就是指每个人觉醒之后的心灵的力量。但这心灵的力量里面又是无我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 天天要闻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何为明性?明性既明心见性,在佛教当中的意思是真心显露出来而测地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可以理解为,明性即为本我!我们常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己也是明性的一种,如果连自己的本来面目都不知道,又该如何认识这个世界呢。也许只有认识本我,才能够又勇气面对一切苦难。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 天天要闻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头儿,四月四到了,俺们东北的人都知道这一天,有个特殊的名字,叫“菩萨生日”。你信不信,这可是百年难遇的大吉日呢!咱们来看看,这个菩萨生日有啥不一样的地方吧。有福之人,评论区留下一句:“一顺百顺,菩萨保佑”,为自己、为孩子、为全家接福纳福。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 天天要闻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此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任何平台不得搬运,搬运必究“信仰”一词最早便是源于佛教经典之中,佛典中所阐述的"信仰"乃是对于天地万物以及祖先的尊敬与景仰,这两者的有机融合便构成了我们今日所熟知的"信仰"之定义。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 天天要闻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很多人都把静安寺称为“中国最贵的寺庙”,因为它地处在上海最繁华的商圈之一 —南京西路。而它周边更是车水马龙,邻边也多是商场和写字高楼。来寺庙的信众更是数不胜数。它为什么会在这?经历了什么?又为什么强调要造得金碧辉煌?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 天天要闻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关于“天才”的传闻,从古至今从未有过停歇,似乎每个时代都会涌现出那么几个天赋异禀的能人,展现出超越常人的智慧。对普通人而言,德、智、体、美、劳,一生能精通于几样就很是不易,想要做到全知全能就好比“难于上青天”。可在李叔同的眼中,这些都是弹指间就熟练掌握的技巧。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 天天要闻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熏修就是多了解佛法方方面面的知识,提升认知。正确的认知,帮助我们少走弯路。才能坚定念佛。我最近在跟大家介绍一些基本的佛法方面的知识,包括八正道,包括很多高僧大德的一些事迹,以及各个中派的情况等等。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