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山百岁老僧,一身檀香,终生念佛!众生:活佛中的老顽童

2022年10月07日19:26:15 佛学 1173

这位老僧,可谓令人心生欢喜,百姓所见无不顶礼赞叹,尊称他为一声“苦瓜老和尚”,却还有芸芸众生情不自禁说上一句:苦瓜和尚,您如此高寿,可真香啊,怎么做到的?老和尚百岁高龄,一身纯正檀香味,一身武林绝学,竟引得众生倍感惊叹。怎想知,老和尚哈哈一笑,寥寥几言,道尽一生风骨。一系列殊胜修行历程,更令众生心生莲花。


“他一身檀香,一身武林绝学,一生修行,是为天生佛子。”

“他一言一行,犹如孩童,是为活佛中的老顽童。”

“他不知韭菜鸡蛋为何味,不知尔虞我诈世间法,连玄幻书中都当成了真。”

终南山百岁老僧,一身檀香,终生念佛!众生:活佛中的老顽童 - 天天要闻

在我看来,他向众生示现了最纯粹的佛性之法。


他即是终南山观音古洞百岁和尚,普光老和尚,人们亲切地叫他一声:苦瓜老和尚。


接下来,让我们走入普光和尚传奇般的修行生活,感悟这位老顽童别样的佛性之路。想必,阅读完后,您会像我一样心中困惑,感叹世间怎会有这样的和尚?实在太不可思议。然而,这却是真真切切地存在着。


如果说,世间万千禅僧都是由俗入佛成就,正所谓:佛在成为佛前,皆是众生,皆是像你我一般的平凡世俗人。那么,苦瓜和尚竟成了这特别的存在。他自打出生起,就注定了这一生的命运。


世人都说,噩耗随时都会在人生之路中毫不留情地从天而降,道尽了这人生无常的真谛。


然而,普光和尚的一生噩运,却是来得如此之快。


8个月时,老和尚就已父母双亡,痛失双亲。他还未长大,还未认清父母的样貌,就这样成了孤儿,实为悲痛。


可年幼的婴孩仍需要长大成人,即寄养于他人之家,换来的人生命数或许即会变得迷茫曲折。没有父母的关爱,或许,更会带着缺失之痛匆匆度一生,自当命运多舛,苦难多于希望,不禁令众生唏嘘不已。


“这孩童可怜,这人生也就这样了。”


没想到,一位好心人的到来和抚养,竟这样彻底定下了老和尚这一生的命运。这一切,犹如老天早已不忍看此孩童受苦受难,自当在这极致可怜人之命中早早降下了甘霖。


这一位好心人,即是少林寺同乡师父。师父随即抱起普光和尚,决心将他抚养成人。这一刻,还在襁褓中的普光还未历经尘世,就这样踏入了佛门,佛性之种在年幼的内心中就此稳稳地扎下了根。


此时此刻,所有人都不曾想过,如今,还是一位婴儿的普光,却会在百年之后,成为一代传奇,度众生。


人生无常下,殊胜之光,就此照开了他未来的迷雾,拉开了这漫漫修行的帷幕。


孩子一天天长大。师父随即传授佛典经文,更将少林武功绝学自幼传授。然而,师父的传授方式却是如此的奇特,一系列举止更是令人倍感困惑:


普光和尚刚学会说话,本应如其他孩童一样,教其识字,毕竟,修行需要慢慢来,会识字乃基础中的基础。可师父竟直接放弃教其识字,只教其背诵,可谓严格至极:


“每天三句经文,必须背出来,才能喂一口饭吃。”

终南山百岁老僧,一身檀香,终生念佛!众生:活佛中的老顽童 - 天天要闻

这样的教育方式,令人无法理解,而这一喂......整整15年。


15年之间,各大佛经真言,早已融汇于心,即到未来百年之后,虽说不识半字,却能一字不差将各大经典经文真言倒背如流。


很多人不明就里。不知道师父为何这么做。殊不知,当一切恍然大悟时,众人无不赞叹,这竟是师父殊胜至极的良苦用心。


不教识字,只背经文。原是让经文佛理佛性在心中融合,由自心感悟。不会因此着了文字相,以达至无形无相之境。或许,师父早已看出普光未来的不凡成就,势必要帮他铺平前方大道。


一众小和尚之中,普光倒也没有让师父失望,一番举止不仅在各小和尚中脱颖而出,更是惹得师父哈哈大笑:


“孺子可教,真是孺子可教啊,哈哈哈。”没想到当师父捏小和尚的小唧唧时,其他和尚疼的哇哇大叫,竟只有小普光哈哈大笑。师父自当欢喜不已,毅然决然单独传授了普光童子功法。


每日站桩,晚间11点站到清晨5点,需要至纯清净的空气下练习,这个时间段,人们都睡去了,正是世间俗尘之念最少之时,小小的普光就此开始了属于他自身的苦修之路。随即更是47门少林绝技一一传授。如此一来,就这样为他未来的传奇之路奠定了根基。


漫漫修行,已是匆匆数载,这一晃,已是1927年。普光的人生显然是幸运的,再生父亲慈悲般的教诲令他感受到了人间温暖,更了悟到了佛性之奥妙。原以为,普光会在师父身边长大成人,度匆匆一生。


然而,不幸如晴天霹雳般接踵而至。是噩耗,竟又成了他的人生转折。


师父以毕生之力将功法传授,即将步入圆寂,寥寥真言告诫,普光一生谨记。这一告诫却如师父早已洞察普光之命,助他成就自身。这一切又如这师父是为佛祖亲自下凡世间,度这顽童活佛一生,助他早日归位。


“普光啊,60岁之前万不可与人打交道,最好进山好好修行。这世间的女子是老虎的祖宗,这世间的男人会设计害你。”谆谆告诫,有了些逗趣和吓住普光的意味,以此能让普光真正了却凡尘,一心修行。


师父陨落世间。


而普光下半生的传奇之路悄然而至。这一年,普光22岁。


谨记师尊,带上小几岁的和尚一头扎进了长白山。一日日,苦练武功,参禅修佛。饿了,就吃树间野果,渴了就喝林间泉水。


两位和尚就此在长白山深林安身立命。没想到,深山中的修行竟让他们成了林中贵客,一系列传奇历程实为殊胜。

终南山百岁老僧,一身檀香,终生念佛!众生:活佛中的老顽童 - 天天要闻

两人以功夫之法制服林中猛兽无数。有猛虎不皈依,想要吃了两人。只见这两和尚竟将猛虎一拳打成了重伤,夺了双眼。可又谨记慈悲之心,用烤土豆喂着老虎,为其疗伤,养着它。这一养就是8年。


更有无数动物甘愿皈依两和尚,两人诵经念佛,普光每日108遍楞严咒雷打不动,众动物竟也安坐身旁,时而点头,如悟着真理,听懂了一般。


就这样,两人继续精进功法,与动物为徒,以此度自心。或许,他们即会在此山林中安然度过一生。


直到有一天,普光心中一念油然而生,万般疑惑在心头。


“总不能一直以武功为法吧,武功再好也容易伤人啊。这样成不了道啊。“也就是这一念。新的修行之路再一次如期而至......


此时的两人了知一个修行好去处即是终南山。去那里修行或许才能真正悟得真理。可这一番话好似让旁边的黑猩猩,动物们听懂了,竟拉着他们的衣角,好似在说:”你们别走。“以表不舍。


两人无奈,只得趁着猩猩睡着了,毅然决然告别了长白山。


一路艰辛,几个月漫漫长路。就这样从长白山走到了终南山。


终南山云雾缭绕,犹如仙境,令两和尚欢喜不已,这个地方来对了。


殊不知,等待他们的竟是更艰辛的修行生活。


这长白山好歹能以野果充饥,可终南山,只有树皮树叶。这还不是糟糕的,初来此处,人迹罕至,还需找个修行之地才行。


没想到,两和尚一番举止可谓非凡了得。不禁惹人惊叹这武林之人的气魄,更令人忍俊不禁。


找不到合适的修行之所,那就身闯老虎洞。两和尚竟直接把洞中的小老虎扔了出来,就此把老虎洞当了家。


当然,这母老虎看着两个和尚抢了自己的洞,还把自己孩子扔了出来,自然咽不下这口气啊。随即就和两和尚拼命。


殊不知,这母老虎哪是这两和尚的对手,三下五除二,普光一人就把老虎打了出来。


只见得两老虎灰头土脸的,只得悻然而去,打不过,打不过。


就这样,两和尚就在这老虎洞中住了下来。没有果子充饥,那就啃树皮,吃树叶,甚至用干树叶磨成灰,用凉水冲服。虽说困难艰苦,虽说两人完全可以下山前往人家,化食物充饥,可两和尚仍旧谨记师父教诲,60岁之前不见人。

终南山百岁老僧,一身檀香,终生念佛!众生:活佛中的老顽童 - 天天要闻

就如普光和尚逗趣的所说:”你把它当树皮树叶,它就是树皮树叶,你把它当面皮面条,它就是面皮面条。“


日复一日,两位和尚参禅打坐,每日108遍楞严咒雷打不动,以树叶为食,以山洞为家,继续着自己的修行之道。


时光荏苒,又是匆匆几载。两人了知,总不能一直呆在老虎洞中修行,定要熟悉周围的环境,顺便找找有没有更合适的修行之所。


一路寻觅。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一处古洞如仙境一般在他们眼前出现。那即是终南山海拔3000多米的观音古洞。


洞外云雾缭绕,风景秀丽,一眼万里群山。此地更是古今众多修行者证悟之处。这想必是再合适不过的地方了。两人二话不说住了下来。


安心打坐,普光每日108遍楞严咒,将会在此山间缭绕,他们或许也会成为古今之间又两位在此得道的禅者。见证自性。


殊不知,属于他们别样的修行拉开了帷幕。得来众生顶礼赞叹。


普光见这古洞之下,没有一条路通往山下,周围皆是云雾缭绕,山林密布。


”这么好的修行地,今后的修行者若找不到,就太可惜了。”一个殊胜的念想再一次涌上心头。


两人随即说干就干,拿起锄头就开始砸起了石头。他们竟要砸石头,平山头,在此安建寺庙。


这成了他们打坐之余的修行之法。两位和尚,一边锄着石头,一边念着佛号,心生喜悦。这好似成了他们的弘法之道。是他们自己认为的大道。


两位和尚一路艰辛,早已过了60之龄。这一刻,他们已为后世众生弘法利生了 。


这一锄,硬生生砸出了一片平地,锄下的土又一土一泥,建出了大雄宝殿,圆通殿,厨房,60间土房。

终南山百岁老僧,一身檀香,终生念佛!众生:活佛中的老顽童 - 天天要闻

有了庙宇厨房,那自当有佛像才是。普光二话不说,前往山下寻觅,此时的他已过60,可以见人了。山下村民只闻得檀香飘散而来,欣喜一场,一位僧人,一身檀香,背着篓筐随即而来。无不感叹原来这山上还有老僧在建庙宇。


一些地里的好土,村民甘愿奉上。普光就这样一筐筐背上了山。


没有图样,没有模板。普光随即闭上双眼:


“菩萨像在眼前出现了,那就把土照着眼前想象捏起来,净瓶出来了,那就照着样子依葫芦画瓢。”

终南山百岁老僧,一身檀香,终生念佛!众生:活佛中的老顽童 - 天天要闻

普光就这样靠着心中念想,一点点竟把内部的佛像装修工程完成了。


这些自泥自塑的佛像却是个个庄严伟大,个个如佛亲临。


随着造庙造像的举动,老和尚也渐渐与山下村民热络了起来。


“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两位老和尚,建庙修行,每日108遍楞严咒,只吃树叶树皮。”普光老和尚的殊胜之举传扬了开来,更是令西安的老居士甘愿皈依。


老居士一番劝诫:“老和尚,你们总不能只吃树叶树皮,可以向村民化缘,寺庙可适当化些钱财修建。”

终南山百岁老僧,一身檀香,终生念佛!众生:活佛中的老顽童 - 天天要闻

普光一番举动,一语真言道尽了风骨。


一日,普光和尚带着1毛五分钱车费,前往西安采买香烛。没有想到,这1毛5分钱的车费,普光和尚竟是没舍得花,一路徒步,一边走,一边持楞严咒。到了西安,就捡些路边东西充饥。回到观音古洞,已是第二天深夜。


“村民日出而作,一干就得干到星星都出来,这一天,挣得都不到一毛5分钱,家中都不够吃的,我怎么可以再能跟他们化缘呢?”


一转眼,又是年复一年,知道老和尚的人们越来越多,此时,国家经济逐渐好转。人们的供养也开始增多。人们心甘情愿供养普光。几十载已过,老和尚已经104岁了。


然而,老和尚竟仍旧一身简单破败的百衲衣着身,这身百衲衣可见穿了100年之久。只不过,树皮树叶换成了白菜豆腐,这是他最喜爱的饭菜,仅是这一道白菜豆腐。


他这一生,竟不知肉为何味,甚至不知韭菜鸡蛋为何味。时代变化,老和尚更不知现代社会的样貌。见评书,忽见老和尚一脸惊奇,他连评书内容都当了真,慈祥天真,如孩子一般。


人们好奇地问他,为何您身上都是檀香味好闻得很,为何您吃白菜豆腐,却能如此健硕。100高龄,如孩童。


他仅是满脸童真,寥寥一言:如果你每日108遍楞严咒,一生只想着修习自心,你也可以啊。


两位老和尚百岁高龄,仍旧致力修行,致力修建更加牢固的寺庙,只为后世有一方净土。


这即是普光老和尚天真慈悲的一生风骨。

终南山百岁老僧,一身檀香,终生念佛!众生:活佛中的老顽童 - 天天要闻

佛学分类资讯推荐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 天天要闻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01佛陀说过,智慧不可传。在佛陀看来,这尘世间真正的智慧,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对于那些悟性不够的人,哪怕你倾囊相授,也只能是对牛弹琴,毫无作用。对此,不少人都疑惑,人与人之间的悟性,真的就相差极大吗?很遗憾地说,人与人之间的悟性、认知差距,比人与哈士奇之间的物种差距还要大。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 天天要闻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这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节日,许多地方都会举行相应的庆祝活动。然而,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却让人对这一天降雨产生了恐惧。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下雨又有哪些可怕之处呢?四月初八浴佛节的由来四月初八浴佛节,又称佛诞日,是佛教的重要节日之一。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 天天要闻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缘生如幻,自性本空。大家好,欢迎收看《妙志禅悟》,我是妙志。本期视频给大家带来的内容是:这个"宝"要赶快找到?接下来请花几分钟时间收看。佛教里形容菩提心叫"菩提心妙宝",就是指每个人觉醒之后的心灵的力量。但这心灵的力量里面又是无我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 天天要闻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何为明性?明性既明心见性,在佛教当中的意思是真心显露出来而测地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可以理解为,明性即为本我!我们常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己也是明性的一种,如果连自己的本来面目都不知道,又该如何认识这个世界呢。也许只有认识本我,才能够又勇气面对一切苦难。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 天天要闻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头儿,四月四到了,俺们东北的人都知道这一天,有个特殊的名字,叫“菩萨生日”。你信不信,这可是百年难遇的大吉日呢!咱们来看看,这个菩萨生日有啥不一样的地方吧。有福之人,评论区留下一句:“一顺百顺,菩萨保佑”,为自己、为孩子、为全家接福纳福。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 天天要闻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此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任何平台不得搬运,搬运必究“信仰”一词最早便是源于佛教经典之中,佛典中所阐述的"信仰"乃是对于天地万物以及祖先的尊敬与景仰,这两者的有机融合便构成了我们今日所熟知的"信仰"之定义。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 天天要闻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很多人都把静安寺称为“中国最贵的寺庙”,因为它地处在上海最繁华的商圈之一 —南京西路。而它周边更是车水马龙,邻边也多是商场和写字高楼。来寺庙的信众更是数不胜数。它为什么会在这?经历了什么?又为什么强调要造得金碧辉煌?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 天天要闻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关于“天才”的传闻,从古至今从未有过停歇,似乎每个时代都会涌现出那么几个天赋异禀的能人,展现出超越常人的智慧。对普通人而言,德、智、体、美、劳,一生能精通于几样就很是不易,想要做到全知全能就好比“难于上青天”。可在李叔同的眼中,这些都是弹指间就熟练掌握的技巧。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 天天要闻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熏修就是多了解佛法方方面面的知识,提升认知。正确的认知,帮助我们少走弯路。才能坚定念佛。我最近在跟大家介绍一些基本的佛法方面的知识,包括八正道,包括很多高僧大德的一些事迹,以及各个中派的情况等等。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