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座部和大众部根本分裂后,很多支派不断世俗化,僧团之外出现了在家的男女信徒。出世的佛教开始参与和干预世俗生活,佛陀早期创立的很多理念也发生了改变。
公元前3-1世纪,在南方的案达罗、北方的贵霜、恒河平原上的吠舍离等地,逐渐涌现出对早期佛教教义的对立倾向。这此教派自称方广部、方等部、大乘部,这三部后来汇合到一起就形成了早期的“大乘佛教”。
到公元前1世纪时,在东南戈达瓦里河与克里希纳河生活的案达罗人,建立了案达罗王朝。它的统治区域北到马尔瓦,南至达卡纳拉,东西两面是印度洋。案达罗王朝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军事强盛,是当时南亚地区的霸主。
中间绿色部分为案达罗王朝疆域
案达罗王朝虽然信奉婆罗门教,但它实行宗教自由,允许佛教各派自由传播。佛教各部派由于得不到案达罗王朝的直接支持,于是在低种姓民众中寻找信徒,很多低种姓的商人成了早期大乘佛教的信徒。
案达罗一带原本就是大众部的分支大天系统(制多山部)的活动区域。大天系统崇尚建造佛塔,供养佛塔,住在佛塔中。他们贬低那些在树下、坟地露宿的阿罗汉。他们神化佛陀,以救度众生为己任的菩萨为修行途径。后来,制多山部分出了东山部、西山部、王山部、义成部。
到公元1世纪,案达罗地区出现了一个叫“方广道人”的顽空派。他们倡导“一切法不生不灭,空无所有,譬如兔角龟毛常无”。他们自称为“大空宗”。
案 达罗时期浮雕
后来,大空宗向南传进锡兰岛,以无畏山为根据地,一度占有相当的优势。他们认为,人界所见的佛陀只是佛的变化示现,佛陀、佛陀的说法、佛陀的一生行事本质上空无所有。因此,僧团也不是实有的,供养僧团并不能获得什么福报。因为以“空无所有”供养“空无所有”,得到的仍然是“空无所有”。但是,大空宗还主张,在信仰和践行一致的条件下,出家人可以结为夫妇。这些主张却也为大乘空宗进一步开拓了信众。
大约公元1-2世纪时,大乘中观派的创始人龙树出生在案达罗。他一生致力于宣扬大乘菩萨思想,造了数千部论著,其菩萨“六度”要求佛徒入世救度众生。龙树将大空宗斥之为“恶趣空”,并驳斥了小乘和外道的常见,创立了中道思想,标志着大乘佛教的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