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问高僧:大清能传几代?高僧的话当时没人懂,溥仪:朕明白

2022年10月01日17:13:37 佛学 1834

为了皇位永传,国运昌顺,清朝历代皇帝都好求佛问道,希望高人能为王朝社稷指点迷津。

早在顺治年间,就有高僧对大清的结局作出了预言。但二百年来,没有人看破或说破大师话里的玄机,直到王朝覆灭的前夜,仓皇退位的溥仪才参透了大师当年的预言。

顺治问高僧:大清能传几代?高僧的话当时没人懂,溥仪:朕明白 - 天天要闻

一心向佛的皇帝

这句关于王朝命运的谶语,是顺治皇帝请教高僧得来的。他也是大清历史上最为迷信的皇帝,而他的迷信则与他的经历息息相关。

顺治皇帝6岁时遭遇了父亲的突然离世,小小年纪就卷入了复杂的权利斗争。

因为他的父亲皇太极尚未确立继承人就英年早逝,从而使当时最有势力的硕睿亲王多尔衮和肃亲王豪格陷入了激烈的皇位角逐,由于双方势均力敌,斗争陷入了僵持的状态。

于是,善于谋略的多尔衮就选择了另辟蹊径,他联合皇后孝庄,拥立皇太极的九子爱心觉罗·福临为帝,自己为摄政王,一举夺得了实权。

顺治问高僧:大清能传几代?高僧的话当时没人懂,溥仪:朕明白 - 天天要闻

因为顺治登基时年仅六岁,由摄政王多尔衮把持朝政多年,在十三岁亲政以后,他希望施展抱负,开创一个民族融合的繁荣盛世,却仍是空有一腔热血。

他推行的休养生息、发展生产、积极接纳汉族文化的政策,因侵害了满族元老的利益,遭到了朝中权贵的集体反对。

政治上的频频受挫,让顺治皇帝开始寻求精神的寄托,他对佛法兴趣极大,结识了众多佛教高僧,并在宫里接见他们,畅谈佛法。

在1660年,政治上受挫的顺治又遭遇了感情上的巨大打击,从此他对生活彻底绝望,开始一心向佛。

这一年,顺治最喜欢的妃子董鄂氏得了天花,多方求医,病情仍不见起色。

顺治问高僧:大清能传几代?高僧的话当时没人懂,溥仪:朕明白 - 天天要闻

伤心欲绝的顺治只好寄希望于宗教,每天虔诚地烧香拜佛,希望神明的加持能让董鄂氏康复,但天不遂人愿,董鄂氏最终因病过世。

董鄂氏死后,顺治无心管理朝政,浑浑噩噩地过了三年,在他24岁时,召集群臣,发出了罪己诏,一共14条。历数和反思了自己在位期间的种种过错,谴责了自己作为皇帝的不称职,从而表达了自己想要退位的决心。

他确定三子玄烨为继承人,并安排了四位辅政大臣,辅佐朝纲。

至于顺治皇帝退位后的去向,后人众说纷纭,但广为流传的说法是,顺治皇帝在退位后隐姓埋名,出家为僧,在青灯黄卷中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顺治问高僧:大清能传几代?高僧的话当时没人懂,溥仪:朕明白 - 天天要闻

一语成谶的预言

在决定退位之前,顺治最担心的就是大清的基业因自己而毁,他还特地询问高僧,大清可传几代?

大师只是告诉他:“十帝在位九帝囚,还有一帝在幽州

当时的顺治并没有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但十帝在位的说法却让他感到放心。虽然在位期间没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但也不会沦为亡国之君,不会愧对祖宗。

不光顺治皇帝没有参透大师的预言,当时的皇族大臣们也是一知半解。或许也有高人看懂了,但却不敢多言。因为皇室传承千秋万代,才是统治者的期望,他们也不允许不利皇室的言论传播。

顺治退位以后,康熙即位,当时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朝野上下都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里,大家都认为大师的言论纯属哗众取宠,再也无人提及。

顺治问高僧:大清能传几代?高僧的话当时没人懂,溥仪:朕明白 - 天天要闻

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反帝反封建的浪潮席卷全国,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溥仪宣布退位,大清国的历史就此画上了句号。

从1644年清军入关到溥仪退位,正好经历了十位皇帝,这让当时的人们不禁为高僧的一语成谶而感叹。

“十帝在位”表明大清将传承十位皇帝,从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同治咸丰、光绪再到末代皇帝统宣,正好十位。

而“九帝囚”说的则是光绪皇帝,他是清军入关以后的第九位皇帝,在位期间列强入侵,割地赔款。为了走出内忧外患的国家困境,光绪皇帝支持了维新派,发起了戊戌变法

顺治问高僧:大清能传几代?高僧的话当时没人懂,溥仪:朕明白 - 天天要闻

因为变法侵犯了守旧派贵族的利益,遭到了慈溪太后的镇压,并将光绪皇帝囚禁在了赢台,被囚不久,他就离奇死亡。

末代皇帝的归宿

辛亥革命爆发,溥仪作为宣布退位的末代皇帝,享受着民国政府的退位优待政策。他和皇室成员依旧居住在紫禁城,直到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废除大清帝号,溥仪才携皇室成员离开了北京。

离开北京后的溥仪,除在天津短暂停留开展复辟活动外,大多数的时间都在河北一带活动。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人建立了伪满洲国,拥立溥仪为皇帝,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溥仪作为傀儡皇帝一直待在伪满州国。

顺治问高僧:大清能传几代?高僧的话当时没人懂,溥仪:朕明白 - 天天要闻

而伪满洲国所在的河北、辽宁一带,正是古代幽州的所在地,这也就印证了高僧“还有一帝在幽州”的说法。

结语

关于王朝命运的预言,历朝历代都有,其中很多都是一语中的,但这也并非预言者神机妙算或看破天机。

因为国家的兴衰和王朝的更替,都遵循着一定的客观规律。封建王朝发展到后期,都会经历贫富差距的拉大和阶级矛盾的激化,从而引发农民起义和政权的更替。

大清国也不例外,即使开局就已经道破结局,也无法跳出历史发展的规律。


#头条创作挑战赛#

佛学分类资讯推荐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 天天要闻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01佛陀说过,智慧不可传。在佛陀看来,这尘世间真正的智慧,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对于那些悟性不够的人,哪怕你倾囊相授,也只能是对牛弹琴,毫无作用。对此,不少人都疑惑,人与人之间的悟性,真的就相差极大吗?很遗憾地说,人与人之间的悟性、认知差距,比人与哈士奇之间的物种差距还要大。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 天天要闻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这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节日,许多地方都会举行相应的庆祝活动。然而,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却让人对这一天降雨产生了恐惧。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下雨又有哪些可怕之处呢?四月初八浴佛节的由来四月初八浴佛节,又称佛诞日,是佛教的重要节日之一。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 天天要闻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缘生如幻,自性本空。大家好,欢迎收看《妙志禅悟》,我是妙志。本期视频给大家带来的内容是:这个"宝"要赶快找到?接下来请花几分钟时间收看。佛教里形容菩提心叫"菩提心妙宝",就是指每个人觉醒之后的心灵的力量。但这心灵的力量里面又是无我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 天天要闻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何为明性?明性既明心见性,在佛教当中的意思是真心显露出来而测地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可以理解为,明性即为本我!我们常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己也是明性的一种,如果连自己的本来面目都不知道,又该如何认识这个世界呢。也许只有认识本我,才能够又勇气面对一切苦难。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 天天要闻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头儿,四月四到了,俺们东北的人都知道这一天,有个特殊的名字,叫“菩萨生日”。你信不信,这可是百年难遇的大吉日呢!咱们来看看,这个菩萨生日有啥不一样的地方吧。有福之人,评论区留下一句:“一顺百顺,菩萨保佑”,为自己、为孩子、为全家接福纳福。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 天天要闻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此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任何平台不得搬运,搬运必究“信仰”一词最早便是源于佛教经典之中,佛典中所阐述的"信仰"乃是对于天地万物以及祖先的尊敬与景仰,这两者的有机融合便构成了我们今日所熟知的"信仰"之定义。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 天天要闻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很多人都把静安寺称为“中国最贵的寺庙”,因为它地处在上海最繁华的商圈之一 —南京西路。而它周边更是车水马龙,邻边也多是商场和写字高楼。来寺庙的信众更是数不胜数。它为什么会在这?经历了什么?又为什么强调要造得金碧辉煌?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 天天要闻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关于“天才”的传闻,从古至今从未有过停歇,似乎每个时代都会涌现出那么几个天赋异禀的能人,展现出超越常人的智慧。对普通人而言,德、智、体、美、劳,一生能精通于几样就很是不易,想要做到全知全能就好比“难于上青天”。可在李叔同的眼中,这些都是弹指间就熟练掌握的技巧。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 天天要闻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熏修就是多了解佛法方方面面的知识,提升认知。正确的认知,帮助我们少走弯路。才能坚定念佛。我最近在跟大家介绍一些基本的佛法方面的知识,包括八正道,包括很多高僧大德的一些事迹,以及各个中派的情况等等。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