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用禅、体验禅,过如花开般的人生

2022年09月26日04:56:21 佛学 1641

什么是禅?书上说“禅”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它是离开语言文字的,不是用逻辑思维可以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自己切身去体会。

这种感受只有自己知道,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就是禅的境界。

禅的境界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自己去体验、自己去受用;而且这种受用是自受用,与他人不能共。

禅的受用和体验唯行者有,唯证者得。你若是一个修禅的人,就会有这样的体验和受用;你若证得了禅的境界,你就会得到这种受用。

那么如何悟出,好像只是这样描述并不能真正体会。

在《一日禅·心有欢喜万事可期》这本书中作者用富含哲理的文字提醒人们,慢下来,好好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才能过好自己的人生。

受用禅、体验禅,过如花开般的人生 - 天天要闻


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无一不含禅机。现代西方存在主义固然也强调具体生活,但存在主义者所得到的是生活的苦闷,而禅家所体验的则是禅悟的喜悦。要拯救现代文化的危机,使现代人不迷失自己,可以看一看这本书。

这本书精选富有禅意、内容精美的文章,搭配赏心悦目的精美插图,使其成为一本让你内心宁静的书,一本富有哲理、直戳人心又温和治愈的文集。

这本书共分为恬淡,是生活里开出的花;心安,是好的归处;从容,才能静守自己的天地;把生命中重要的时刻过好;慎独,是高级的独处;人生不过是一场路过等六个部分。

受用禅、体验禅,过如花开般的人生 - 天天要闻

这是一本与心灵和解的开悟之书。

在禅中生活

日常之中,我们常常陷入形形色色的纷争和困扰,总是无法平静。我们向往闲暇快乐的生活,却又被羁绊在现实之中。面对高速发展的科技生活,压力从各方面席卷而来。比如面对工作,现在说得最多的就是每个人至少要有3份收入,才可以维持当下的“普通都市生活”。真的是这样吗?其实还是你想要的是什么?要得多,你就要为你要的买单。

在这本书中作者用禅语道出:知足的人生。说的是什么呢?或者就是修行,世间烦恼都是平常事,别让欲望蒙蔽了你的本心。放下计较,耐住寂寞,不惧将来,知足的人生更开阔。

禅语滋养内在,净化自我

一个人的心如果澄清明朗,就会日日是好日,夜夜是良宵,处处是福地。这样还有什么可以来迷惑他(她)。

大书法家郑板桥的“难得糊涂”,也可以说成是一种禅意。“水至清则无鱼”,有时候太清楚了反而让人陷入忧虑。所以糊涂也是一种难得的平常心。正如禅所说:一切随缘就好。这里的随缘。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并为之奋斗。

享受人生这个过程,而非结局

我们活着,更多实在享受生活的这个过程。就好像高考,每年的一度的高考大军过独木桥,能考上心仪学校的还是少数派。但是多年以后你再体会,备考的那段日子,也是别有一番滋味,有很多升值这样调侃:人生最有文化的日子是高考前后。

凡事不强求,但在全力以赴过后,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终究不会是你的。只要用心努力了就让一切随缘吧。

经常听到很多人说活着真累。不可否认当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肯定包含着很多无奈和心累。二者两者说到底就是想不开,放不下,战胜不了欲望的自我。

这本书中作者说道人生最难的就是战胜自己。其实想要战胜自己,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它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

常言道:“举得起放得下的是举重,举得起放不下的叫做负重。”

放下很多时候意味着我们的人生重新开始,比如新的工作,新的爱情......总之,正如作者所说:让自己学会放下,才是幸福的开始。

禅,并非高屋建瓴的抽象智慧,不食人间烟火让人高不可攀。相反禅是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它就在我们的行住坐卧,起心动念之间,就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

任何时候都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切勿用年龄来束缚自己。真真是每日一禅禅语人生 每日禅语正能量,生活处处皆是禅。

受用禅、体验禅,过如花开般的人生 - 天天要闻

佛学分类资讯推荐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 天天要闻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01佛陀说过,智慧不可传。在佛陀看来,这尘世间真正的智慧,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对于那些悟性不够的人,哪怕你倾囊相授,也只能是对牛弹琴,毫无作用。对此,不少人都疑惑,人与人之间的悟性,真的就相差极大吗?很遗憾地说,人与人之间的悟性、认知差距,比人与哈士奇之间的物种差距还要大。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 天天要闻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这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节日,许多地方都会举行相应的庆祝活动。然而,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却让人对这一天降雨产生了恐惧。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下雨又有哪些可怕之处呢?四月初八浴佛节的由来四月初八浴佛节,又称佛诞日,是佛教的重要节日之一。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 天天要闻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缘生如幻,自性本空。大家好,欢迎收看《妙志禅悟》,我是妙志。本期视频给大家带来的内容是:这个"宝"要赶快找到?接下来请花几分钟时间收看。佛教里形容菩提心叫"菩提心妙宝",就是指每个人觉醒之后的心灵的力量。但这心灵的力量里面又是无我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 天天要闻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何为明性?明性既明心见性,在佛教当中的意思是真心显露出来而测地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可以理解为,明性即为本我!我们常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己也是明性的一种,如果连自己的本来面目都不知道,又该如何认识这个世界呢。也许只有认识本我,才能够又勇气面对一切苦难。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 天天要闻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头儿,四月四到了,俺们东北的人都知道这一天,有个特殊的名字,叫“菩萨生日”。你信不信,这可是百年难遇的大吉日呢!咱们来看看,这个菩萨生日有啥不一样的地方吧。有福之人,评论区留下一句:“一顺百顺,菩萨保佑”,为自己、为孩子、为全家接福纳福。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 天天要闻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此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任何平台不得搬运,搬运必究“信仰”一词最早便是源于佛教经典之中,佛典中所阐述的"信仰"乃是对于天地万物以及祖先的尊敬与景仰,这两者的有机融合便构成了我们今日所熟知的"信仰"之定义。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 天天要闻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很多人都把静安寺称为“中国最贵的寺庙”,因为它地处在上海最繁华的商圈之一 —南京西路。而它周边更是车水马龙,邻边也多是商场和写字高楼。来寺庙的信众更是数不胜数。它为什么会在这?经历了什么?又为什么强调要造得金碧辉煌?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 天天要闻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关于“天才”的传闻,从古至今从未有过停歇,似乎每个时代都会涌现出那么几个天赋异禀的能人,展现出超越常人的智慧。对普通人而言,德、智、体、美、劳,一生能精通于几样就很是不易,想要做到全知全能就好比“难于上青天”。可在李叔同的眼中,这些都是弹指间就熟练掌握的技巧。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 天天要闻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熏修就是多了解佛法方方面面的知识,提升认知。正确的认知,帮助我们少走弯路。才能坚定念佛。我最近在跟大家介绍一些基本的佛法方面的知识,包括八正道,包括很多高僧大德的一些事迹,以及各个中派的情况等等。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