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在东亚的影响力一直源远流长,尤其在中国和日本,更是早已融入了文化和民俗,成为文明之河的分支。
因为拥有数量庞大的信徒,古代佛教徒积蓄的财富也是令人咋舌。
都说“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在历经三次“武宗灭佛”之后,佛教徒也意识到,大量囤积财富是取祸之道。
因此,中原的大小佛寺都一门心思开始修建佛像,供信众来参拜和觐见。
此风一涨,各地的寺庙逐渐陷入了攀比之中,佛像的修建规模也越来越大,他们似乎都憋着一股气要修建最宏伟壮丽、法相庄严的佛像。因此,各地佛像的“身高”也逐渐增长。
故而在名山大川中,散落着很多身形恢弘的佛像。
它们大多面相温和,给人慈悲普度之感。但其中也有三尊佛像与众不同,它们名声极盛,却以“诡异”著称。
为什么慈和优雅的佛像,会衍生出“诡异”之感?
“神光普照”的地藏菩萨像
世人公认的“诡异”佛像一共有三座,它们的共同点是身形巨大,其中有两尊位于我国的深山密林,另一尊则在遥远的日本仙台。
如果在佛教典籍中选取一部贴上“诡异”的标签,那普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多是《地藏本愿经》。
毕竟大众熟悉的佛陀、菩萨都在灵山胜地,听上去就正大光明、瑞气万千。
只有地藏菩萨立身于幽冥地府,还发下大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
而九幽之地历来就和神秘诡谲、不可思议这些词联系在一起。
而今天要讨论得“诡异”佛像,就有一尊是地藏菩萨,它位于“东南第一山”——九华山。后者是闻名遐迩的佛教四大名山,还是传说中地藏菩萨的道场。
在这里修建一尊地藏菩萨的佛像自然是应有之义,它位于笔架山和狮子峰之间的空地上,半隐半现地俯瞰世人。
九华山地藏菩萨像绝对称得上雄伟壮观,这尊佛像像身高达84米,加上莲花宝座后,一共有99米高。
不仅恰好对应了九华山99座山峰,而且也寓意金地藏享年99岁。
这座佛像始建于1995年,采用了仿金铜为主要的材料,造型上则是佛教典籍中地藏菩萨的经典形象。
只见一个比丘僧耸立于山林之间,左手持有摩尼珠,右手紧握锡杖,神情不怒自威。
九华山地藏菩萨像问世后,很快就吸引了无数游客和信众参观,有关它的一些奇妙传说也渐次诞生。
很多人都觉得它神秘莫测,甚至带着几分“诡秘”气质,仿佛不应存于人世。
甚至有不少都表示,自己在参拜佛像的时候,曾经看到它发出灿灿金光,还普照了周边万物。
这种说法引发了国人的好奇,很多慕名而来的游客也见到了“神奇”的一幕,心中对菩萨多了几分敬畏。
其实九华山地藏菩萨像之所以会发出金光,是因为它的选址非常绝妙。
这尊佛像恰好位于群山之间,其背后平整的狮子峰就如同一块巨大的屏幕,能够起到极好的衬托效果。
而它本身是仿金铜打造的,具备极好的反光效果。每当旭日初升的时候,地藏菩萨像就会反射太阳的光芒,远远看去,就好像发散出了万丈光芒。
加上狮子峰提供的扩散效果,就形成了一种佛光普度、恩泽万物的效果。再加上,地藏菩萨在大众心中本就有神秘加成。
一来二去之间,九华山“神秘佛光”就名传天下。
“泰山压顶”的中原大佛
除了九华山地藏菩萨像,举世闻名的三尊“诡异”佛像中,还有一尊矗立在鹰城大地上,它就是闻名全国的平顶山中原大佛,也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佛像。
之所以选择在平顶山中修建,是因为这里的风水极佳,山脉环绕似莲花盛开,极有禅意。
中原大佛以释迦摩尼为形象,耸立在群山的包围中。它是现代佛教建筑艺术的精华之作,因此给每一个游客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整尊佛像金碧辉煌,而且佛身庄严慈和,右手前伸、面部带笑,绝对是世尊的经典形象,获得了无数信徒的由衷称赞。
这尊佛像高108米,恰好和典籍中“108”尊佛的数字相呼应。
据悉,中原大佛是在1997年正式开始修建的,前前后后一共花费了11年的时间才彻底完成。
在这个过程中,当地政府一共投资了2.8亿元人民币,使用了超过108公斤的黄金、3300公斤的合金铜以及超过15000吨的特级钢材。
耗费如此心力打造的佛像自然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在它的落成之日,吸引了包括一诚长老、星云大师、觉光长老在内的多位得道高僧。
不过这尊慈眉善目的精致佛像,在问世后却很快有了“诡异”之名,有关它的各种玄奇传说甚至盖住了第一大佛的名声。
很多过路的长途司机和到访的游客都表示,大佛远远望去非常亲切。
但是逐渐靠近的时候却能体会到强烈的压抑感,甚至会让人觉得喘不过气,仿佛真的有佛祖的威压。
其实中原大佛的这种情况,并不是什么神秘的玄学因素,它在心理学上有专业的名词,也就是所谓的“巨物恐惧症”。
后者指的是人在直面巨大物体时会产生压抑和恐惧的情绪。
中原大佛超过百米的身躯确实会给人以压迫感,人类在它面前会显得非常渺小,不自觉就会产生压抑之感,这是种自然的生理反应。
而且中原大佛所处的位置也比较特殊,它位于尧山之中,后者多雨湿润,常常会出现云山雾罩的情况。
每当这个时候,大佛的基地就会被层层叠叠的雾气遮掩。
远远望去,它就如同浮于云海之中、腾于雾气之上,更添飘渺之感。这种视觉上的不真实感也会让人觉得非常诡异。
不过,这种虚无缥缈的感觉反而让大佛更具灵性,收获了更多的崇拜。
“俯瞰众生”的仙台观音
前文提过,三尊“诡异”佛像里有两个在中国,而第三尊则在日本。它就是大名鼎鼎的仙台天道白衣大观音。
作为本州岛东部的中心城市,仙台市的文化底色中佛教是关键部分,它在这里拥有非常多的信众。
1989年恰逢仙台建立现代都市第100年,为了庆祝这个盛事,当地政府决定在城市中修建一座巨型观音像。
仙台天道白衣大观音仅仅用了四年就修建完毕,1993年,它正式问世。而这尊佛像高度正好是100米,暗含了纪念之意。
仙台观音像修筑完毕后,最开始当地人都非常喜欢。
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不少人就在私下讨论,觉得观音像非常“诡异”。它在视觉上有着很强冲击力,常常会让人感到压抑。
而且观音像凌驾于仙台市所有建筑之上,就形成一种她时时刻刻都在凝视所有人的感觉。
虽然它已经尽量修建得慈悲和顺,但市民仍然有一种时刻被观音“监督”的感觉,不自觉就会紧张起来。
而且比起我国的两尊佛像,有关仙台观音像的都市传说更多,仿佛有无数“诡异莫测”的光环笼罩在它身上。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我国的两尊佛像都修建在人迹罕至的深山之中,只有游客和信众会去拜访。
而且大部分参观都发生在青天白日之际,即使有一些神异之处,也是光明灿烂的感觉。
而仙台观音像则不同,它修建在城市中央,于川流不息的闹市矗立,会时时刻刻给人压迫感。
尤其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冷不丁抬头看到巨大的观音像,那种诡异的压迫感会变得愈发强烈。在这种情况下,它附带的巨物恐惧就被无限放大。
很多首次去仙台旅行的人,在夜晚看到观音像,都会有一种淡淡的毛骨悚然,仿佛能感受到来自“异世界的凝视”。
而且仙台观音像还有个特殊之处,它是由白色的大理石制作的,这种颜色也会加剧其本身的诡异感。
而我国的很多佛像采用仿金色彩,即便有神异之处,也带着几分浩荡光明的味道。
之所以会有这种不同,是因为佛教在传入中日两国之后,已经衍生成两种完全不同的宗教。
我国的佛教终究受到了道教的影响,会追求出尘脱世,刻意把庙宇修建在僻静之地。
而日本的佛教则更讲究对信徒和世人的守护,对“出尘”并不在意,因此佛像多修建于繁华所在。
虽然处处透着“诡异”,但是仙台本地人对于观音像已经完全习惯,甚至自豪地将其视为城市名片。
大佛为何频频现世
了解过后,相信不少人已经明白,这些佛像之所以频现“诡异”都和它们巨大的身形分不开。
细究下来,似乎佛教对巨像一直情有独钟,而道教则不以为然,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首先,佛教是从天竺传入中国的,虽然进行了彻底的本土化,但依然有些当地的元素残留。
天竺在修建佛像的时候就偏好镶铸金身和庄严高大,而这一点也被国内禅宗吸收和保留。
其次,佛教的教义里毕竟有着入世需求,强调普度众生,带着些教化世人的味道,因而他们对自己的信徒是有着比较严格戒律的。
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寺庙在修建佛像的时候就会讲究高大威严,这样能让信徒时刻感受到震慑,从而约束自己的行为。
而道教则不然,它更追求个人的修行,对入世的需求不高,自然也不需要修建高大的神像。
最后,因为佛教讲求入世,所以他们和信众接触是非常多的,能够获得后者大量的捐赠。
因此大部分的寺庙都是很有钱的,而寺庙的方丈要受到清规戒律的约束,很多有钱也没地方花。
在这种情况下,修建佛像就成了一个不错的选择,既能够增加信徒的凝聚力,又可以把收拢的财富花出去。
一些佛教圣地掌握了惊人的财富,自然就有余力去修建大型佛像。
而这些巨型佛像会成为信徒心中的精神支柱,还可以吸引前赴后继的香客远来,实在是一举三得。
结语
这样看来,所谓“诡异”佛像的背后其实并没有什么神秘玄学的内容,其本质都可以用科学解释。
只是它们表现出来的“神异”恰好满足了信众的所思所求,才会被引为神迹,广泛传颂。
佛家有语:“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这些“诡异”之处其实皆由心起,内心古井无波自然就不会被影响。
网络广为流传的“巨物恐惧”本质也是源于未知,都是心理因素的作用。
虽然这些都市传说终为虚妄,但却给当地的旅游带来了实打实的好处,世间的得失罔替或许才是真正的“神妙”。
参考资料
[1]《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卢忠帅.论明清九华山佛教名山之成因》
[2]《 香港文汇报 》,《中原大佛,世界第一》
[3]《 中国文化观察网》,《林胜标:百年非遗传承,缔造世界第一大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