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寺位于丽水市莲都区东北面岩泉街道,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寺庙掩映于丛林, 面对好溪,330国道夹绕灵山寺山麓而过,是丽水市郊一座千年古刹,是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批准的宗教文化活动场所。
灵山寺原名灵鹫山,始建于东晋大兴元年至咸和四年(公元318年 329年),焚于南朝太建五年(公元574年),历时256年。
第二次于后梁贞明六年(公元920 年)重建,名为灵鹫禅寺,同时建有大雄宝殿,观音堂等寺庙,至太祖赵匡胤。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僧人祝生将灵鹫山改名为灵山寺,祝生卒,继僧祝君守业至宋真宗赵恒,提倡释道理天下,佛道两教旺盛,仍恢复灵鹫禅寺,扩建大雄宝殿和禅房,规模宏大,是灵山寺鼎盛时期。
南宋嘉定九年至十一年(公元1216年-1218年),在大雄宝殿前建4座石塔,立745年。1961年为服从瓯江水电站建设将石塔迁运至云和县,嗣后水电站停建,运回丽水城竖立在万象山公园西侧石背上。
第三次,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扩建,灵山释道并存。东侧建有平天圣母殿及道房等。清乾隆三十三年(元1786年)改名灵鹫禅寺为灵山寺,延续至今。现在在灵山寺风景区有1682年的佛教历史,又是新开辟的旅游休闲胜地,空气良好。现有雄宝殿、平天圣母殿等10多座,楼台亭阁10多座,并建有办公楼、会议室、招待所 食堂等配套设施,能供500-600人同时用餐。
灵山寺被相关部门评为2007年五好寺庙、2015年“丽水市五水共治先进集体” 和四川赈灾、丽水莲都里东赈灾模范。2012年被评为淅江省创建和谐寺观教堂达标场所。 平大圣母殿每年正月十五迎夫人祭祀活动,被评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灵山寺现由僧人负责管理日常事务,为丽水市佛教协会理事。 灵山寺对内按照佛教戒律管理内部事务,对外积极推进社会慈善公益事业,努力完善 修学、生活设施,努力践行“人间佛教”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