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音老人
2021-12-23 14:44:23
《楞严经》被誉为禅门要观、教网宏纲、成佛之真谛、修心之要诀,实乃一代时教之精髓所在。一代宗师元音老人通宗通教,对《楞严经》的玄微妙理讲解得精辟透彻,通俗易懂。遗憾的是,老人关于本经开示的近百盘磁带多已散失,仅找到三十多盘,整理成文。后学弟子在齐志军老师的指导 下,在元音老人讲述的《楞严要解》基础上,对经解缺失部分进行了补充。其中,经文放在方括号【】里,元音老人讲述部分采 用宋体字,后学弟子补充部分采用楷体字。
因整理者水平有限,难免有错漏,尚望诸大善知识不吝教诲, 以便我们及时改正。联系邮箱:1530384358@qq.com。
后学弟子 二○一八年八月
确定说时
元音老人
2021-12-23 14:48:21
佛说法四十九年,说圆说偏,说顿说渐,无非都是随着众生 不同的根基、不同的机缘而方便应病与药。众生需要佛法,同样, 佛法也离不开众生。就像药是为治病而设的,离开了病,药则无任何价值。佛完全是为了治疗众生的疾病(心病)而应缘说教的, 所以每个时期说的法都不同。这是因为众生的病各不相同,要医 好病,医生用的药也不应该相同,所以佛的教化是契机契理之教。 佛说法四十九年,共分五时而说。
(1)华严时:第一时说法是华严时。犹如太阳初出时,只照高山。这是佛初成道三七日,畅演一真法界妙理,现千丈卢舍那身,为大菩萨宣说大法,说《大方广佛华严经》,转根本无上法轮, 说自证法门,谈华藏境界,度大菩萨。《华严经》是佛称性极谈, 小乘根基的人接受不了,所以教下的大菩萨把第一时说法比喻为 生的牛奶(乳)。生的牛奶大人能吃,小孩不能吃。因为小孩的 消化能力弱,喝了生牛奶要拉肚子。虽然牛奶是宝贵的东西,能 滋养人的生命,犹如佛说的法能滋养我们的慧命,但小根性人接 受不了,就如小孩喝生牛奶要拉肚子一样。
(2)阿含时:即说《阿含经》之时(阿含译为无比法,谓世 间一切诸法无可与比者),又名鹿苑时。这个时候,太阳可以照到比较低的山了。佛看到小根性人不能接受大乘法,由是因缘, 佛在鹿野苑等处,于十二年中,为小根性人说《阿含经》,讲说四谛、十二因缘等教理,度声闻、缘觉乘人。教下菩萨把它比做“酪”, 比喻把生的牛奶酿制成乳酪,小孩就能吃了,吃下去不会拉肚子。
(3)方等时:第三时说法是方等时。这是佛继阿含时后,于八年中,引小入大,赞扬大乘,呵斥小乘,为大乘初门菩萨讲《维摩诘》等经,因为小乘人得少为足,不肯进求上乘,所以如来于方等会上,借维摩诘等诸大士的互相酬唱,极力弹偏斥小,叹大 褒圆,令其耻小慕大,回向佛乘。总之,偏圆并陈,权实兼施, 以引小入大为目的,这时犹如太阳照到高原了。此时说法,就比 酪更进一步了,由酪成酥了,就是酥油茶之“酥”,但这个酥还 是“生酥”,味道还不太好。
(4)般若时:第四时说法是般若时。佛说法四十九年,讲般若就讲了二十二年,共有八大部,总结归纳为《大般若经》,有 六百卷之多。因为佛性是无形无相、无法表达、不可名状的,不 能用名来名、无法用相来相,所以般若时说教用二权一实,即两 种权巧、一种实法。“权”者,乃善巧方便。两种权巧:一种是随着众生的根基而说义理;一种是要把佛的智慧本怀善巧地、畅所欲言地宣抒出来,就是用众生容易理解的名相语言来比喻不易 理解的无相真实,而善巧方便地说教。“实”者,是真实说法, 说真实佛法,说一乘法,直指我们的佛性、真如实相、诸法空理。 华严时属实法,阿含时、方等时属权法,法华涅槃时属实法,只有般若时是权实并用,所以般若时说法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又因 为般若为佛法之心髓、成佛之指南,佛在一代时教五时说法中, 都没有离开般若,故般若法既通前又通后。这个时候犹如太阳高升, 广照平原大地。教下比喻为“熟酥”,就是这个“酥”由生转熟了, 味道更好了,这是对大菩萨说的。
(5)法华涅槃时:第五时说法是法华涅槃时。这个时候释迦佛一期法运将要圆满,就像日落西山,佛将要圆寂涅槃了。教下 比作是“醍醐” ,醍醐上味,是奶味中最好最好的。为什么比作是醍醐上味呢?因为佛在最后八年中,说《妙法莲华经》等法, 纯实无权,不说别的法,不讲权法,唯说一乘法。佛在法华会上, 为说诸法实相之理,会三乘归一佛乘,称性极谈,畅宣本怀,因 为这时佛快要入灭了,没有时间了,故为能够承当真实佛法的众生说法,佛当时指出:“一切众生都是佛。”法华胜会之后,佛在拘尸那城娑罗双树间,于一昼夜说《大般涅槃经》后,就涅槃圆寂了。
佛在五时说法中,无不是根据众生的根性和机缘应病与药的, 所以应缘说法,而无定法。为了使众生不误解佛法,不执著在经 文的字句名相上,佛说:“吾四十九年住世,未曾说一字。”一个字也没有说到,表示诸法实相是当体即空,自性本如,一切不可得。没有说过一个字,这正是圆满的极谈、佛果的极说。
《楞严经》如来宣说真实佛法,说一乘法,直指真如实相,精研七趣五阴,中中流入大圆觉海,三乘同归,五性齐入。故本 经为诸佛秘密心印,统摄一大藏教,五时三乘, 然而“知见立知, 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 ,故本经又为五时三乘所不摄。
别解文义
“别解文义”就是逐字逐句解释经文的义理,也就是从“如是我闻”开始讲解经文。《楞严经》从阿难示堕、文殊救拔开始,直到流通分,一共有十卷。本书收集整理了元音老人《楞严要解》的录音以及老人在不同时期对《楞严经》的开示,不全的部分后学弟子进行了补充,权当是狗尾续貂吧!
一、阿难示堕,文殊救拔
元音老人
2021-12-24 11:57:01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丘众, 千二百五十人俱。】
佛在世时,阿难曾问佛:“世尊灭后,诸经之首,当安何语?” 佛答言:“当安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某处,为某众等。”所以一 代时教中大多经典都以“如是我闻”开经,作为格式,以表示如 是之法,我从佛闻,本经有具体事实、有记录者、有时间、有法主、 有处、有受众,这六方面具足了,是为一期法会圆满成就。华严 宗澄观祖师《华严经疏》云:“佛所说法,以此六事和合,方能成就。”下面就介绍一下本经的六事成就。
如是。
这是信成就。如是二字,略有二义。其一,表明此经是阿难亲聆释迦文佛教诲,学人应深信不疑。其二,佛陀一代时教,无非显此妙真如性,法尔如是。故“如是”二字,如标月指,将如来教义和盘托出,亦将三藏十二部教法摄尽无余。
我闻。 这是闻成就。阿难为佛陀十大弟子之一,博闻强记,素有“多闻第一”之称,能忆持恒河沙数如来言教。“我闻”指阿难结集法藏时,口宣佛言,谓如是之法,我阿难从佛所闻,而非臆说, 这是就俗谛而言。若从圣谛来说,“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 如果没有音声,佛的教体无从而立,此能闻之性,即是法身。无 我为真我,闻而不住乃真闻。这是闻成就。
一时。
这是时成就。所谓“法不孤起,仗缘乃生;缘尽法灭,灭灭非灭。”无始以来诸佛出兴于世,端赖时节因缘。众生解脱缘熟, 方感佛陀化现世间。故“一时”者,当机之时也。佛说法乃视时 节因缘应机宣说,故不可定执时间相。
佛。 这是主成就。“佛”者,觉也。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谓之佛。
以化迹论,佛是此娑婆世界之教主,为古印度净饭王太子,八相 成道救脱众生,号释迦牟尼。这一大事因缘,虽在圣不增,在凡 不减,非佛化示而无以为明也。
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 这是处成就。室罗筏城祇桓精舍是说法的地点。 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这是众成就。“大”有两重义:
一、正法根器,法眼清净;二、德高望重。比丘有三义,一为乞士,二为破恶,三为怖魔。本经 千二百五十人中,佛弟子优楼频螺迦叶、那提迦叶、伽耶迦叶三 兄弟共领众一千人,舍利弗和大目犍连各领众一百人,耶舍长者 领众五十人。此一千二百五十人是释迦文佛的常随众,常随世尊 教化众生。
【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就威仪。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 就威仪。从佛转轮,妙堪遗嘱。严净毗尼,弘范三界。应身无 量,度脱众生。拔济未来,越诸尘累。其名曰:大智舍利弗、 摩诃目犍连、摩诃拘𫄨罗、富楼那弥多罗尼子、须菩提、优波 尼沙陀等而为上首。】
这些大比丘都是无漏大阿罗汉。“漏”就是烦恼,执了人 我,有我这个人,就有分段生死;执了法我,有法可得,就有 变易生死。如果二执都除尽了,烦恼就都没了,两种生死也就 都净尽了,叫“无漏”。这些大阿罗汉都得到了佛法的要领, 能够安住于世,护持佛法,即“佛子住持”。他们彻底超越了一 切有为(“有为”就是有妄情、有造作,乃众生生死之法), 身心清净,言行举止备具威仪,能够于佛法身体力行。“从佛 转轮”,不仅指的是大阿罗汉跟随佛弘法,也指他们依照佛讲 的道理,使佛法辗转弘扬、敷演流通,一代一代地传下去。这 些大阿罗汉都是堪当弘法重任,能够绍隆佛法的佛子。“严净 毗尼,弘范三界”,“毗尼”意为戒律,大阿罗汉们严守戒 律,清净无染,遍为三界修学之师范。“拔济未来,越诸尘 累”,大阿罗汉随缘应现无量化身,救度众生脱离生死轮回, 他们不但利益现在的众生,也救拔将来的大众,使众生不再忙 忙碌碌地在空花水月般的尘境上作活计,而是从尘劳缠缚拖累 中超脱出来。这些大阿罗汉是佛弟子中智慧第一的舍利弗、神 通第一的大目犍连、辩才无碍的摩诃拘𫄨罗(“摩诃拘𫄨 罗”中文意思是“大膝”,因为他的膝盖很大,故得此名)、 解经第一的富楼那弥多罗尼子、解空第一的须菩提,以及观色 尘性空而悟道的优波尼沙陀等,这些大阿罗汉居法会之上首。
【复有无量辟支无学,并其初心,同来佛所,属诸比丘休夏 自恣。】
《楞严经》是圣深的智慧,子文兄仅仅转述,没有任何掺杂的部分。整个内容,也源自于善知识们的集中整理,发文中有不当之处,还请大家多多指导。大乘佛法,是我们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今天试发一下,希望能够通过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