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曼殊:一袭袈裟一生情

2022年08月19日14:43:03 佛学 1332

苏曼殊:一袭袈裟一生情 - 天天要闻


堤上垂柳如烟,湖面细雨绵绵,行人寥寥的石桥上,一个芒鞋破钵的僧人拾阶而上,带着一份孤寂和苍凉......

01

苏曼殊出生于日本,父亲是广东茶商,母亲是一个日本女人。他出生不久母亲就因病去世,他只好跟随养母河合仙度日。六岁时他随父亲回到广东,因为是私生子,又是混血儿,在大家庭里备受歧视,甚至差点死去。如此不幸的童年,造就了他一生纠结的性格。

十五岁那年,他终于逃离家庭,在表哥的资助下去日本留学。他在养母河合仙的老家樱山遇到了一个日本姑娘静子。他见到她的第一眼就觉得怦然心动,可是少年的羞怯让他不敢表白。正在他焦躁不安的时候,突然收到一个白鸽带来的纸条。

他打开纸条看,竟然是一首诗:

青阳启佳时,白日丽旸谷。

新碧映郊坰,芳蕤缀林木。

轻露养篁荣,和风送芳馥。

密叶结重荫,繁华绕四屋。

万红皆专与,嗟我守茕独。

故居久不归,庭草为谁绿。

览物叹离群,何以慰心曲。

原来那个姑娘也对他芳心暗许,苏曼殊收到诗笺,欣喜若狂,立马回书一封。从此,他们二人鸿雁传书,日渐情浓。

可是,就在他们沉醉于热恋中时,一次失约,打破了他们的美梦。

那一天,他们又相约游湖,可是他并没有等来心上人,却等来了一场大雨,淋了一个透心凉。原来是静子家人反对,不让她出门。同时,苏曼殊的叔父也知道了此事,不仅鞭打了苏曼殊,还到静子家兴师问罪。

静子父母当众痛打了静子,静子羞愤难当,当夜投湖自尽,苏曼殊则伤心欲绝。曾经那个清纯美丽的女孩,从此成了一个朦胧的幻影。这让本就敏感的苏曼殊更是觉得红尘清冷,于是,他绝尘而去,出家为僧。

几年后他再次到樱山游历,看着熟悉的风景,却再也见不到曾经的人,只能感叹物是人非、尘世如梦:

孤灯引梦记朦胧,风雨邻庵夜半钟。

我再来时人已去,涉江谁为采芙蓉?

——《过若松町有感》

02

退出红尘的苏曼殊,心却并未清净。他对红尘失望,可逃不出情的魔咒,他虽一身袈裟,却依然留恋风月,徜徉在金陵城的青楼馆舍。此时,一个名叫金凤的青楼女子走进了他的视野。

他想与她拥有一场刻骨铭心的爱情,却又踌躇不敢靠得太近。他的犹豫让金凤失去了信心,她悄悄离开了,只留下一段凄美的回忆,让他一遍遍回味伤情。

收将凤纸写相思,莫道人间总不知。

尽日伤心人不见,莫愁还自有愁时。

——《集义山句怀金凤》

他想将相思寄出,却不知该寄往何处,只能自己一遍一遍舔舐那颗情伤的心。

03

二十六岁时,苏曼殊再次去日本探望养母。在一场音乐会上,他结识了调筝女子百助。一个看不破红尘的僧人,一个历经沧桑的艺人,不同的经历,相似的心境,让他们逐渐靠近。

禅心一任娥眉妒,佛说原来怨是亲。

雨笠烟蓑归去也,与人无爱亦无嗔。

——《寄调筝人》

生憎花发柳含烟,东海飘零二十年。

忏尽情禅空色相,琵琶湖畔枕经眠。

——《西京步枫子韵》

偷尝天女唇中露,几度临风试泪痕。

日日思卿令人老,孤窗无那正黄昏。

——《水户观梅有寄》

这是苏曼殊写给百助的诗,是情诗,却透着丝丝绝情。让人不觉想起《红楼梦》中的场景,苍茫的天地间是漫舞的飞雪,蓬头赤脚的贾宝玉,踏雪而来,看似无喜无悲,内心却是百转千回。或许是聪慧小性的黛玉,也许是端庄大气的宝钗,可都是过眼烟云,他终是一个人追随着跛足僧人,踽踽而行。

苏曼殊亦是,内心火热,却不敢直面爱情,当百助靠近他时,他又忍不住逃避。他不敢直视内心,只能将这些都归罪于命运。

乌舍凌波肌似雪,亲持红叶索题诗。

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本事诗十首·选二》

未能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她,是人生最大的遗憾。可对于苏曼殊来说,任何时候都不是对的时间。因为他一生都在纠结,出世与情欲,他都想拥有,又都不敢拥有。就像柳亚子先生说的:“学佛与恋爱,正是曼殊一生胸中交战的冰炭。”

04

这场冰与火的战争,让苏曼殊无比痛苦,却无处宣泄。实在承受不住的时候,他就放声大哭,或者昂首高歌,于是他就成了人们眼中的疯子。

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

无端狂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似冰。

——《过若松町有感示仲兄》

童年亲情的缺失,生不逢时的乱世烽火,都让他抑郁沉沦。他追求佛道的空灵,可又逃不脱红尘繁华,一切一切都是压在骆驼身上的重担,终于他再不堪一丝稻草的倾轧。在三十五岁那年走完了他的红尘孤旅,留下一句“一切有情,都无挂碍”飘然辞世。

他终于解脱了,无牵无挂,化为一缕烟魂。只是行云流水般孤僧的凄苦,让后人感叹;而那无端狂笑大哭的疯癫,又让人唏嘘。

他是人间最苦的人,一身袈裟一世追情。

佛学分类资讯推荐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 天天要闻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01佛陀说过,智慧不可传。在佛陀看来,这尘世间真正的智慧,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对于那些悟性不够的人,哪怕你倾囊相授,也只能是对牛弹琴,毫无作用。对此,不少人都疑惑,人与人之间的悟性,真的就相差极大吗?很遗憾地说,人与人之间的悟性、认知差距,比人与哈士奇之间的物种差距还要大。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 天天要闻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这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节日,许多地方都会举行相应的庆祝活动。然而,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却让人对这一天降雨产生了恐惧。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下雨又有哪些可怕之处呢?四月初八浴佛节的由来四月初八浴佛节,又称佛诞日,是佛教的重要节日之一。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 天天要闻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缘生如幻,自性本空。大家好,欢迎收看《妙志禅悟》,我是妙志。本期视频给大家带来的内容是:这个"宝"要赶快找到?接下来请花几分钟时间收看。佛教里形容菩提心叫"菩提心妙宝",就是指每个人觉醒之后的心灵的力量。但这心灵的力量里面又是无我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 天天要闻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何为明性?明性既明心见性,在佛教当中的意思是真心显露出来而测地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可以理解为,明性即为本我!我们常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己也是明性的一种,如果连自己的本来面目都不知道,又该如何认识这个世界呢。也许只有认识本我,才能够又勇气面对一切苦难。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 天天要闻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头儿,四月四到了,俺们东北的人都知道这一天,有个特殊的名字,叫“菩萨生日”。你信不信,这可是百年难遇的大吉日呢!咱们来看看,这个菩萨生日有啥不一样的地方吧。有福之人,评论区留下一句:“一顺百顺,菩萨保佑”,为自己、为孩子、为全家接福纳福。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 天天要闻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此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任何平台不得搬运,搬运必究“信仰”一词最早便是源于佛教经典之中,佛典中所阐述的"信仰"乃是对于天地万物以及祖先的尊敬与景仰,这两者的有机融合便构成了我们今日所熟知的"信仰"之定义。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 天天要闻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很多人都把静安寺称为“中国最贵的寺庙”,因为它地处在上海最繁华的商圈之一 —南京西路。而它周边更是车水马龙,邻边也多是商场和写字高楼。来寺庙的信众更是数不胜数。它为什么会在这?经历了什么?又为什么强调要造得金碧辉煌?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 天天要闻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关于“天才”的传闻,从古至今从未有过停歇,似乎每个时代都会涌现出那么几个天赋异禀的能人,展现出超越常人的智慧。对普通人而言,德、智、体、美、劳,一生能精通于几样就很是不易,想要做到全知全能就好比“难于上青天”。可在李叔同的眼中,这些都是弹指间就熟练掌握的技巧。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 天天要闻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熏修就是多了解佛法方方面面的知识,提升认知。正确的认知,帮助我们少走弯路。才能坚定念佛。我最近在跟大家介绍一些基本的佛法方面的知识,包括八正道,包括很多高僧大德的一些事迹,以及各个中派的情况等等。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