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智慧”千万别小看一个面相好的人

2022年06月27日11:13:05 佛学 1206

老话说:“相由心生。”

一个人的脸,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了这个人的内心。

武松强大又不失智慧,在《水浒传》中,一双眼睛射孤星,2个弯眉浑浑。

武大郎愚昧无知软弱,相貌丑陋,头脑滑稽。

天下第一,钻石展台。一个人的脸,主要表现出他的品质.专业知识和能力。

千万不要小看一个面相好的人。

“禅宗智慧”千万别小看一个面相好的人 - 天天要闻

1、面相好的人,有修养

礼记》有言:“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他的见解和为人处事之道,藏在一个人的脸上。

受过文化教育的人,在与人交往时总是面色温和,在与人交往时总是表现出尊重和谦逊。当他们生气时,他们会充分考虑不利影响,不容易傲慢和不理性。

长此以往,修身养性便是刻骨铭心,平易近人便是长在表层,他人朴素唯物主义的平易近人。

听过一个故事。

20世纪70时期,北京大学再造签约。

起初,他对校园不太熟悉,旅行箱太多,看到一个老人在忙碌中通过。

再生看到老人童鹤发,非常亲近,便让他帮忙照看行李箱。老人们兴高采烈地同意了。

再造东奔西走,办好了所有的手续,已是中午,这才想起还托关系照顾旅行箱。

他一路狂奔回家。只见烈日下,老人还站在路边,一边捧着这本书看文,一边为他打理地上的行李箱。

老人只是笑着摆手,脸上没有一丝愤怒,为了更好地耽误对方的时间,继续道歉。

而这位老人竟然是北大副校长。直到第二天的开学典礼上,文坛巨匠季羡林才知道。

有人说这个再造从来都不圆滑,有眼不识泰山,却不知是季羡林光明磊落.平易近人。

这种非凡的修养身心和气场,使他看上去眉清目秀,神情接近,出生时并不陌生。

相反,一个没有文化的人,普遍看起来专横跋扈,眼高于顶。

他们要么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要看别人的眼光。

还是拜高踩低吧,在身份地位比自己高的人面前卑躬屈膝,对自己虚弱的人趾高气扬,不可一世。

时间长了,心中的狂妄自大,也会不自觉地从脸上露出来,令人望而生畏。

孔子曾说,君子应“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忿思难。”

意思是说,有教养的人,会格外注意自己在接人待物时的脸色、神情、言语和态度。

每个人都想得太多,对每个人都一视同仁。不媚上不欺下,谦虚豁达,温婉有礼。

这样的人,不仅有好面相,更有好人缘。

“禅宗智慧”千万别小看一个面相好的人 - 天天要闻

2、面相好的人,心宽

老语说:“有心无相,相逐心生;有相无心,相随心灭。”

一个人的心态什么样,面相就会长成什么样。

心胸宽广的人,凡事往好处看,整个人张弛有度,面部肌肉轻松自然,看上去会笑容灿烂,阳光明媚。

心胸狭窄的人,总觉得整个世界都欠他的,不是整天手足无措,就是整天心胸狭窄。

人的身体一直紧绷着,脸上皱着眉头.郁郁寡欢。

鲁迅的小说集《故乡》中,杨二嫂年轻貌美,笑起来甜美,人称水豆腐西施。

可她心胸狭窄,一天到晚并不是费尽心思占别人的便宜,就是埋怨别人看不起她。

长此以往,倾国倾城城越来越面目可憎,练就了一副喋喋不休的薄嘴唇和聪明锋利的鹳骨。

而且唐朝末年出生的老祖先,虽然经历过科举制度的失败,但并不是因为官运亨通,而是心理上的坦荡。

传说他心胸开阔,爱睡觉,能睡好几天,心无挂碍。

他还写过一首打油诗:“展开眉头,解放肚皮,打一觉睡!更管甚至,玉兔东升,红轮西坠”。

这样的胸怀,难怪他活了100岁,依然面如少年。

人这一辈子,不顺心的事十有八九,谁也不太可能事事顺心。

与其说是心理调节,看透一些,看透一些,不如说是爱钻牛角尖出不来。

很多时候,烦恼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来自内心。

自甘堕落不仅无济于事,还会伤害自己。用宽容积极的态度去解决,再苦再累也能无伤大雅。

日子总在前进,乐也一天,烦也一天,学会放下,快乐生活,心里没有挂碍,脸上自然就没有阴霾。

面相好的人,凡事看得开,遇事不计较,心宽路也宽。

“禅宗智慧”千万别小看一个面相好的人 - 天天要闻

2、面相好的人,自律

有位知名摄影师曾说:“我拍摄过成千上万张脸。一看脸就知道,那个人是怎么生活的。”

一个人的脸,写的是他的生活方式。而且好面子的人,脸上通常写着自律。

由于长期自律的生活,陈道明是一位67岁的实力派演员,外表优雅帅气,看起来45岁。

书籍是家里收藏最多的,他是一个书痴。

对他而言,与其说是在家里读书,不如说是奔着更好的名次和利益去的。

书读多了,脸上自然流露出温柔的气质。

他喜欢运动。年轻的时候打篮球,年纪大了就透露能量,改打高尔夫。

坚持几十年的锻炼,使他不断地保持年轻人的魅力,眼光聪明而深刻。

他曾说道:“物质的释放、精神的释放都很容易,但人生最高级的享受是节制。”

事实上,观察身边这种生活放纵的人,并不是追求名利.痴迷于红灯、酒绿,而是胡吃海喝.作息时间表紊乱。

40岁以下,面部浮肿.形容憔悴.双眼无神,不仅与面相直接相关,而且会损害身体健康。

而且始终保持身体健康成功的人,不仅身材匀称,脸型紧致嫩白,容光焕发。

老话讲:“40岁前的容貌是父母给的,40岁后的相貌是自己造的。”

父母给的皮相再美,也有衰老的一天。而后天的节制和自律,却能帮我们塑造足以抵御岁月侵蚀的优雅面相。

人们在普通人的世界里翻滚时,他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诱惑。即使你得到了短暂的快乐,你也无法恢复你的真正抑郁。

一定要保持初心.操纵不理智.学会养生健康,才能获得长久的健康和甜蜜。

面相好的人,通常活得很自律。身体健康了,内心充实了,脸上才有从容睿智。

“禅宗智慧”千万别小看一个面相好的人 - 天天要闻

3、面相好的人,诚实

古语云:“为人端正,颜色洁白,相容第一。”

真正的人,性格方正,通常是面相。

作家马未都讲过一个故事。

以前在我们家的小巷里,每到夏天,都会有一个老人在那里卖西瓜。

老年人的生意特别好,大家都说他有一手挑瓜的绝招,挑出来的瓜特别甜。其他人也一样,从不缺斤少两。

马未都向老人请教摘瓜的专业性。老人说:我的专业性是什么?但是看起来是真的。别人一看我的脸,就可以信任我。

真正的老人存着黑胡子,一脸道骨仙风,看起来特别正直,马未都一丝不苟。

马未都对老人说,不是你看上去是真的,是你的爱是真的。

菜根谭》有言:“面上扫开十层甲,眉目才无可憎。”

意思是说,一个人只有卸下层层伪装,老实做人,才不会面目可憎。

自私自利的人,一直不真诚,为了更好地掩饰,时间久了,自然一脸,让人避之不及。

真正的人,不做亏心事,心胸坦荡,外表很光彩,站得住脚。

生存之道就是适当的待人接物,适当地收敛到至情至性。

但是为了更好的自己的个人得失而过度虚情假意,脸上戴着面具,遇人就撒谎,只是骗人一时,却不能骗人,因为脸已经卖了他。

老话说:“面相,就是一个人的招牌。”

一个人的诚信和善良,最终都会写在脸上,成为他行走人间的通行证。

有位哲学家说过:“人的外表是表现内心的图画,相貌表达和揭示了人的整个命运特征。”

有修养的人,温婉的外表,令人心旷神怡。

心态好的人,面相太阳,走到哪里都受到我们的喜爱。

获得成功人士的日常生活,脸致,嵌入岁月赋予的魅力。

余生,修心养性,自律养生,以诚待人,做一个面相好命也好的人!

请您转发分享,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佛学分类资讯推荐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 天天要闻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01佛陀说过,智慧不可传。在佛陀看来,这尘世间真正的智慧,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对于那些悟性不够的人,哪怕你倾囊相授,也只能是对牛弹琴,毫无作用。对此,不少人都疑惑,人与人之间的悟性,真的就相差极大吗?很遗憾地说,人与人之间的悟性、认知差距,比人与哈士奇之间的物种差距还要大。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 天天要闻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这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节日,许多地方都会举行相应的庆祝活动。然而,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却让人对这一天降雨产生了恐惧。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下雨又有哪些可怕之处呢?四月初八浴佛节的由来四月初八浴佛节,又称佛诞日,是佛教的重要节日之一。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 天天要闻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缘生如幻,自性本空。大家好,欢迎收看《妙志禅悟》,我是妙志。本期视频给大家带来的内容是:这个"宝"要赶快找到?接下来请花几分钟时间收看。佛教里形容菩提心叫"菩提心妙宝",就是指每个人觉醒之后的心灵的力量。但这心灵的力量里面又是无我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 天天要闻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何为明性?明性既明心见性,在佛教当中的意思是真心显露出来而测地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可以理解为,明性即为本我!我们常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己也是明性的一种,如果连自己的本来面目都不知道,又该如何认识这个世界呢。也许只有认识本我,才能够又勇气面对一切苦难。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 天天要闻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头儿,四月四到了,俺们东北的人都知道这一天,有个特殊的名字,叫“菩萨生日”。你信不信,这可是百年难遇的大吉日呢!咱们来看看,这个菩萨生日有啥不一样的地方吧。有福之人,评论区留下一句:“一顺百顺,菩萨保佑”,为自己、为孩子、为全家接福纳福。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 天天要闻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此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任何平台不得搬运,搬运必究“信仰”一词最早便是源于佛教经典之中,佛典中所阐述的"信仰"乃是对于天地万物以及祖先的尊敬与景仰,这两者的有机融合便构成了我们今日所熟知的"信仰"之定义。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 天天要闻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很多人都把静安寺称为“中国最贵的寺庙”,因为它地处在上海最繁华的商圈之一 —南京西路。而它周边更是车水马龙,邻边也多是商场和写字高楼。来寺庙的信众更是数不胜数。它为什么会在这?经历了什么?又为什么强调要造得金碧辉煌?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 天天要闻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关于“天才”的传闻,从古至今从未有过停歇,似乎每个时代都会涌现出那么几个天赋异禀的能人,展现出超越常人的智慧。对普通人而言,德、智、体、美、劳,一生能精通于几样就很是不易,想要做到全知全能就好比“难于上青天”。可在李叔同的眼中,这些都是弹指间就熟练掌握的技巧。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 天天要闻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熏修就是多了解佛法方方面面的知识,提升认知。正确的认知,帮助我们少走弯路。才能坚定念佛。我最近在跟大家介绍一些基本的佛法方面的知识,包括八正道,包括很多高僧大德的一些事迹,以及各个中派的情况等等。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