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高僧虚云法师:120岁离世,留下一字遗言,至今无人参透

2021年12月20日23:27:03 佛学 1073

佛教在传入我国后,随着时间的沉淀,不断融合本土文化,影响力也不断加深,发展成为我国三大宗教之一,对人们的思想和信仰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像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唐僧师徒一行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去西天取经,还有少林寺和如来佛祖等都是和佛教有关。

在佛教传入我国后,它的传播和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后来经过传承,佛教还是被完整地保存了下来,这其中的功劳便离不开有中国第一高僧之称的虚云法师。

中国第一高僧虚云法师:120岁离世,留下一字遗言,至今无人参透 - 天天要闻

虚云法师活到120岁才离开人世,一生精修佛法,见证人间百态和社会变迁,为佛教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1959年,大师圆寂之前留下一字遗言,至今无人参透。

身世背景

虚云大师祖籍湖南湘乡县,于1840年在福建出生。当时他的父亲正在福建做官。

虚云大师的父亲四十岁的时候,还一直没有孩子,他的生母颜氏是个虔诚的佛教信徒,无奈之下就去了观音寺求子。

说来也怪,虚云大师母亲求子回家后那天晚上,他的父母做了同一个梦,梦中他们看到一片祥云,在祥云的后面藏着一个孩子,不久,他的母亲就真的怀孕了。

中国第一高僧虚云法师:120岁离世,留下一字遗言,至今无人参透 - 天天要闻

次年,其母颜氏便生下了虚云大师,给他取名叫颜彻,字德清,但是在他出生后不久,母亲颜氏便去世了。

而虚云大师则是由他的庶母王氏养大的,王氏把虚云大师当亲生孩子一样对待,对他的照顾无微不至。

父亲对他更是疼爱有加、百般呵护,好不容易老来得子,对儿子也是相当的重视,父亲看到自己的儿子也常常高兴的合不拢嘴。虚云大师出生后,父亲在家陪伴孩子的时间也变多了,虚云大师小时候有什么要求,父亲也都会去满足,一点儿都不让他吃苦。

后来慢慢长大些,父亲便开始亲自教虚云大师读书认字,并希望虚云大师也能够学有所成,虚云大师小时候也表现出极高的天赋,家里一些古诗文学说之类的书籍他也能够很快的记忆下来,对四书五经等古书籍更是倒背如流。

中国第一高僧虚云法师:120岁离世,留下一字遗言,至今无人参透 - 天天要闻

学习佛教佛法

虚云大师从小就很聪明,除了背诵古书籍之外,他还对佛经很感兴趣,经常一个人拿着佛经的书籍,吃饭的时候也不舍得放下手中的书,有时候,晚上都已经很晚了,他还在挑灯夜读。

父亲担心儿子的身体吃不消,晚上的时候经常把虚云大师的书收走,让他赶紧休息,不要熬夜。

虚云大师17岁那年,祖母去世,他随父亲回老家安葬祖母。在祖母葬礼上,他看到在一旁做法事的僧人,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之前都是通过书籍学习佛法,现在亲眼看到僧人做法,一时之间,虚云大师彷佛被什么感应到了,觉得这就是自己要追求的东西,从此也与佛结下了不解之缘。

中国第一高僧虚云法师:120岁离世,留下一字遗言,至今无人参透 - 天天要闻

回到家以后,他就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到佛教佛法的学习上,学习了一段时间后,仿佛并不能满足虚云大师对佛经的求知,有一个念头便一直在他心头萦绕着,他想要去寻找对佛更深层次的理解。

好像冥冥之中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牵引着他一样,他要亲自去找寻,彷佛那就是他的归宿。

由于之前和父亲沟通过,说自己想要出去学习佛法,遭到了父亲的拒绝,当他想偷偷地离开家时,被父亲发现了,还把他给抓了回来,家里就他这么一个儿子,父亲说什么也不会让他去出家的。

为了让他打消那个念头,并且还给他找了妻子,成了家,还强行把他们关在一起,不过虚云大师并没有碰他的妻子。

中国第一高僧虚云法师:120岁离世,留下一字遗言,至今无人参透 - 天天要闻

由于虚云大师一心向佛,想去真正的佛门学习,即便是面对家人的百般阻扰,他依然不肯放弃,毫不动摇。

直到19岁那年,他到了福州的一个寺庙,正式在鼓山涌泉寺剃度出家,当了和尚。从此以后他便把所有的心思都花在了研究佛经上面,他在寺庙苦心修炼学习佛教佛法,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

出家之后,虚云大师勤修苦练,不分昼夜,废寝忘食,每天都学习佛法,才几年的时间就通读了很多佛教的经典,在这个寺庙修行了近十年,他觉得自己的修行还不够,对佛经没有新的头绪,还需要继续加深修炼。

他便离开鼓山去寻求更深层次的佛家奥义,在云南继续修行了二十多年。最后在禅堂修行的那段时间,也就是光绪23年,虚云大师突然感觉自己如梦初醒,得到了顿悟,精神提升了一个层次,得到了升华,也就是从这时起,虚云大师决定走出寺庙。

中国第一高僧虚云法师:120岁离世,留下一字遗言,至今无人参透 - 天天要闻

游行关心人间疾苦

后来虚云法师出关云游并宣扬佛法。先后前往浙江、西藏、印度、斯里兰卡、缅甸等地区修行。

在他云游的时候,一边云游,一边通过人世间所见所闻继续参悟佛法,领会其中的道理。云游的时候非常苦,那个时候正是外国侵华的时候,到处都在打仗,虚云大师也经常是露宿街头,但他仍然不忘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造福所到之处的百姓。

虚云大师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带给受苦受难的百姓精神的洗礼和心灵的安慰,通过佛经佛法去安抚人们受伤的心灵。

后来他还成立佛教的分会,广收弟子,培养有能力的人才,不断宣传佛教,凭借自己的力量对佛教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此期间,他还获得了“第一高僧”的称号。

中国第一高僧虚云法师:120岁离世,留下一字遗言,至今无人参透 - 天天要闻

虚云大师的后半生一直在云游四海,致力于宣传和推动佛教的发展。在虚云大师修行之时,社会的背景也在不断地变化。从鸦片战争戊戌变法再到抗日战争,这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他都经历了,有时也参与其中。

虚云大师在游行过程中也不忘普渡众生,比如有一次在他经过一个村庄的时候,一帮土匪正打算攻打这个村庄,虚云大师知道后,为了不让当地的村民遭殃,便亲自去找到这些土匪。

给他们讲解佛法道义,传教经文,教他们向善,虽然身处战乱之中,但是也不能忘记自己的本,给他们讲因果循环,还在那里为土匪诵经,土匪受到了虚云大师的感化,就听从了虚云大师的劝导,也使得村民免受的土匪袭击之苦。

中国第一高僧虚云法师:120岁离世,留下一字遗言,至今无人参透 - 天天要闻

在抗战期间,虚云大师也会给士兵们祈福,把寺庙的香火钱也捐给军队打仗用,还用自己的名气和影响力,号召人们为国家捐款。

除此之外,虚云大师还时常打开佛门,收留那些饱受战乱之苦,无地可去的贫苦百姓,免费给他们施粥。

虚云大师是一个真正关心人间疾苦的人,他总是在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一些受苦受难的人们。在当时动荡的年代,虚云大师的宣教也给饱经风霜战乱之苦的人们带去了希望和心理安慰。

虚云的由来

我们现在所称的“虚云大师”,其实刚开始并不是这个法号,一开始的法号是“石岩”,后来才改叫虚云。

中国第一高僧虚云法师:120岁离世,留下一字遗言,至今无人参透 - 天天要闻

因为当时社会环境的因素,光绪26年间,义和团运动,各地一片混乱,虚云大师是皇帝的御用法师,朝廷中的大臣担心虚云大师的安全受到威胁,就请他去西安行法事。

行完法事之后,虚云大师认为那里太嘈杂,不清净,不适合自己静心修行,就离开了西安前往深山处幽静的终南山继续修行。

那个时候天寒地冻、大雪纷飞,有一天大师煮了个芋头就开始打坐,不知不觉过了半个多月他都没有察觉。

一直到复成大师去给他贺岁看他正在打坐,问他吃饭了没,他打开芋头的盖子,发现罐子中的芋头早已被冻得硬邦邦的了,这时他才发现时间已经过去快一个月了,从此也就给自己改名为“虚云”。

中国第一高僧虚云法师:120岁离世,留下一字遗言,至今无人参透 - 天天要闻

虚云大师余生

虚云大师用了一百多年的时间去学习参悟并传播佛法,早年在寺庙中修行学习,后来外出游历,遍访各地,从游历中不断拓宽自己的眼界,并领悟佛经佛法,致力于佛教的传播,对佛教的文化传播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还心怀仁心,关注战乱和百姓疾苦,经过多年的游历,佛法在虚云大师心中早就自成一派。

从晚清到新中国,虚云大师经历的都是中国最艰难的那段时间,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信仰。

后来,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也慢慢稳定了,虚云大师就回到了寺庙当中,把他多年的游历心得进行整理。

中国第一高僧虚云法师:120岁离世,留下一字遗言,至今无人参透 - 天天要闻

虚云大师一生活了120岁,修行一生,在临终,对床前的弟子们说了一个字,便驾鹤西去,虚云大师留下的这个字便是“戒”。

简单的一个字,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含义,但直到今天,还有很多人无法参透其中含义,可能每个人来说都有不同的理解,对你而言,你能参透大师的意思吗?



佛学分类资讯推荐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 天天要闻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01佛陀说过,智慧不可传。在佛陀看来,这尘世间真正的智慧,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对于那些悟性不够的人,哪怕你倾囊相授,也只能是对牛弹琴,毫无作用。对此,不少人都疑惑,人与人之间的悟性,真的就相差极大吗?很遗憾地说,人与人之间的悟性、认知差距,比人与哈士奇之间的物种差距还要大。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 天天要闻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这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节日,许多地方都会举行相应的庆祝活动。然而,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却让人对这一天降雨产生了恐惧。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下雨又有哪些可怕之处呢?四月初八浴佛节的由来四月初八浴佛节,又称佛诞日,是佛教的重要节日之一。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 天天要闻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缘生如幻,自性本空。大家好,欢迎收看《妙志禅悟》,我是妙志。本期视频给大家带来的内容是:这个"宝"要赶快找到?接下来请花几分钟时间收看。佛教里形容菩提心叫"菩提心妙宝",就是指每个人觉醒之后的心灵的力量。但这心灵的力量里面又是无我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 天天要闻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何为明性?明性既明心见性,在佛教当中的意思是真心显露出来而测地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可以理解为,明性即为本我!我们常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己也是明性的一种,如果连自己的本来面目都不知道,又该如何认识这个世界呢。也许只有认识本我,才能够又勇气面对一切苦难。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 天天要闻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头儿,四月四到了,俺们东北的人都知道这一天,有个特殊的名字,叫“菩萨生日”。你信不信,这可是百年难遇的大吉日呢!咱们来看看,这个菩萨生日有啥不一样的地方吧。有福之人,评论区留下一句:“一顺百顺,菩萨保佑”,为自己、为孩子、为全家接福纳福。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 天天要闻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此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任何平台不得搬运,搬运必究“信仰”一词最早便是源于佛教经典之中,佛典中所阐述的"信仰"乃是对于天地万物以及祖先的尊敬与景仰,这两者的有机融合便构成了我们今日所熟知的"信仰"之定义。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 天天要闻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很多人都把静安寺称为“中国最贵的寺庙”,因为它地处在上海最繁华的商圈之一 —南京西路。而它周边更是车水马龙,邻边也多是商场和写字高楼。来寺庙的信众更是数不胜数。它为什么会在这?经历了什么?又为什么强调要造得金碧辉煌?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 天天要闻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关于“天才”的传闻,从古至今从未有过停歇,似乎每个时代都会涌现出那么几个天赋异禀的能人,展现出超越常人的智慧。对普通人而言,德、智、体、美、劳,一生能精通于几样就很是不易,想要做到全知全能就好比“难于上青天”。可在李叔同的眼中,这些都是弹指间就熟练掌握的技巧。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 天天要闻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熏修就是多了解佛法方方面面的知识,提升认知。正确的认知,帮助我们少走弯路。才能坚定念佛。我最近在跟大家介绍一些基本的佛法方面的知识,包括八正道,包括很多高僧大德的一些事迹,以及各个中派的情况等等。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