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严法师将人分为三类:
第一类,提不起,放不下;
第二类,提得起,放不下;
第三类,提得起,放得下;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一座大山前来了两个陌生人。
年长的抬头看了看这座山,问旁边的一块石头:“这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
石头说:“大概是。”
这个人听完后就开始往上爬。
年轻的对着石头笑了笑,问:“等我回来的时候,你想让我给你带什么?”
石头愣住了,说:“如果你真的能到山顶,就把那一刻你最不想要的东西给我吧。”
年轻人很奇怪,没有多问,也开始往上爬。
过了很多年,年轻人孤独的走下山。
石头连忙问:“你们到山顶了吗?”
“是的,我们都爬到山顶了。”
“那另一个人怎么没下来呢?”
“他永远回不来了。”
石头惊讶的问:“为什么?”
“对于一个登山者来说,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战胜世界上最高的山,当他的愿望实现以后,便再也没有人生的目标,此时对他来说,活着和死了没有任何区别。”
“然后他就从山崖上跳下去了。”
“那你呢?你为什么又回来了?”
“我本来也想一起跳下去,但我突然想起来答应过你一件事儿,就是把我在山顶那一刻最不想要的东西给你,那一刻我最不想要的就是我的生命,所以为了信守我对你的承诺,我下来把我的命给你。”
“好吧,那你就留下来陪我吧。”
接受命运给你人生的随机一抛
这个年轻人在路旁搭了一个草房子住了下来,山脚下的日子过得倒也逍遥清闲,就是有点儿无聊乏味。他总是喜欢默默的看着这座山, 然后在纸上胡乱画上几笔。
久而久之,他在画画上越来越有心得,最后年轻人成了一名画家,之后,年轻人又爱上了写作,开始了写作生涯。
许多年之后,曾经的年轻人已经逐渐成为一个鹤发童颜的老人,当他对着石头回想起当年的那件事,他觉得,世界上没有最高的山,因为最高的山永远在一个人的心里,那座山就是自己。
圣严法师将人分为三类:
第一类,提不起,放不下
第二类,提得起,放不下
第三类,提得起,放得下
在大千世界,人生海海中,第一类人能占到60%,这些人只懂得享受,却从来不会去承担,内心也无法放弃对功名利禄的追逐。
第二类人有担当,有责任心,目标明确,会凭着自己的努力,向着目标攀爬,一旦有所收获就会非常珍惜,舍不得放下,所以就会导致他们拖着越来越重的行囊,艰难的行走。这类人是最可怜的。
第三类人有理想,有担当,很坦然,有智慧,可攻可守,可进可退,是参悟禅道之人。
不要让你的人生定格在了山顶
很明显,从山上跳下去的那个年长的人,就是圣严法师所说的第二类人,他执着于追求着攀登上世界最高山的荣誉,一旦他的这个终极目标实现,他就变得再也无法放下,更再也无法继续前行,所以在那一刻,他认为只有死才可以永远“保鲜”这份荣誉。
而因为这个年轻人心存善念,他不想违背和石头的承诺,所以才有机会参悟了真正的禅机,即“世界上最高的山在你的心里”。
何为境界?
境界就是一面镜子,你时刻都在通过这面镜子来反映你当下的层次,维度高的人会通过这面镜子不断的内观自省。
境界又像是一根蜡烛,在燃烧自己的同时,又在照亮着周围的一切,有的人亮光微弱,有的人亮光高能。亮光的不同,造就了你周围的亮度不同,这就是境界,带给一个人一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境界还像是一只皮箱,提放自如之间,彰显了你的洒脱和自在。
不要当那个跳崖的人,拿得起,亦要放得下,继续行走吧,因为,还有一座山在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