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基础知识——以泰宁甘露岩寺寺庙的布局为例

2021年09月13日23:45:05 佛学 1997


一、佛教中国化的嬗变

佛教属于异国文化,它在中国的传播不是通过简单的译介佛教教义及其经典理论,而是通过佛教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的创造性融合,佛教之所以能根植中国,并显示出强盛的生命力,就在于它融入了中国的原始宗教意识和传统伦理观念,吸收了不同地域具有民族特色的历史文化,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信仰,距今2552年前的印度佛教经过中国化的善变为中国佛教。佛教中国化的嬗变过程可以追溯到佛教传入中国的不同途径,佛教最早从印度循三条途经传入中国:西北经丝绸之路经西域传入中国的中原腹地,与汉族融合,形成了汉传佛教北传佛教);西部通过内地和尼泊尔分别传入中国的吐蕃,形成了藏传佛教(喇嘛教),后又流传于中国的青海和蒙古的广大地区;西南通过缅甸传入与之接壤的中国云南傣族地区,形成了南传佛教。经长期传播发展,佛教流传至今主要分三大系:大乘(汉语)、藏传(藏语)、小乘(巴利语),这三大体系的佛教无论流传到哪个地域,其建筑的布局、特征,乃至装饰的艺术风格,也因佛教传播的地域文化背景差异而各自独具特色。

伊斯兰教势力进入南亚后,佛教日益衰败,十三世纪在印度本土消失,但是在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继续发展,而能保留佛教并发展佛教的中国则成了佛教的真正故乡,中国是三大语系佛教俱全的唯一国家;出现了“大乘八宗”:天台宗、三论宗、唯识法相宗、律宗、净土宗、华严宗、密宗、禅宗,其中禅宗繁衍出“临济、曹洞、沩仰、云门、法眼五宗派”。

二、汉传佛教寺院的布局

佛教寺院原本是出家僧众礼佛修行的场所,后来逐步发展成为具有多种功能的建筑群,寺院的“伽蓝七堂”制形成于宋代,“伽蓝”就是“僧园”的意思。“伽蓝七堂”的布局同我国传统的四合院布局几乎完全一致,逐渐成为我国佛教寺院建筑的固有标准。

佛教文化基础知识——以泰宁甘露岩寺寺庙的布局为例 - 天天要闻

佛教每个宗派的“七堂”有所不同,后世大都沿用禅宗的“七堂”之制,即寺院坐北朝南。沿南北向的中轴线上建有山门殿、弥勒佛殿、天王殿、大雄宝殿、本寺主供佛殿、法堂、藏经楼(阁),配殿和附属设施则是分布在中轴线东西两侧对称建造的次要建筑,通常由钟楼(东)、鼓楼(西)、伽蓝殿(东)、祖师殿(西)以及客堂、禅房、斋堂、寝堂、浴堂、寮房、西净(卫生间)、放生池等组成,这样,寺院就成了一组规模宏大而排列有序的的建筑群。

佛教文化基础知识——以泰宁甘露岩寺寺庙的布局为例 - 天天要闻

三、甘露岩寺寺庙的布局

甘露岩寺属于汉传佛教寺院八大宗派里民间流行的净土宗,净土宗以阿弥陀佛所在的西方极乐净土世界为佛教修持的理想境界,所以甘露岩寺在大雄宝殿后接引殿就是寺庙的主供佛----西方往生净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西方三圣殿”,因为甘露寺是悬空寺,汉传佛教寺院的传统平面布局“伽蓝七堂”的规制受空间的限制,省略了不少,从岩穴下方简陋的山门顺势而上,仅分布着“弥勒殿”、“大雄宝殿(正殿)”、“西方三圣殿(蜃楼阁)”、“送子观音阁”、“地藏殿(南安阁)”、“千手观音阁”等,象天王殿、法堂等都无从设置,钟楼和鼓楼的建筑因岩洞左右有天造地设的钟鼓山而免去了,所以导游讲解甘露岩寺的主体布局也不甚复杂。

佛教文化基础知识——以泰宁甘露岩寺寺庙的布局为例 - 天天要闻

进入山门后的是弥勒殿,所以走上120多个台阶后,就是弥勒殿,供奉弥勒佛和韦陀菩萨。弥勒殿后的天王殿也省略了,只是在蜃楼阁左侧安插了一尊天王,祖师殿的达摩也安插在了右侧。上了台阶右转后就是大雄宝殿,殿内供奉的塑像就多了,大殿正中为主尊像,主尊佛为释迦摩尼,左右胁侍为迦叶阿难,左右两侧配殿为文殊普贤菩萨,两侧长廊配置十八罗汉。古印度佛教信徒尊称释迦为“大雄”,意指英勇无畏、法力无边,因此将供奉释迦牟尼的殿堂叫“大雄宝殿”。

佛教文化基础知识——以泰宁甘露岩寺寺庙的布局为例 - 天天要闻

蜃楼阁又叫“西方三圣殿”,主供西方三圣,居中者为阿弥陀佛,左边是观世音菩萨,右边是大势至菩萨,表示由此三圣接引超度世人到西方极乐世界。因寺庙内天王殿、祖师堂忽略,所以在两侧配殿增设了天王和达摩像,算是对天王殿和祖师堂的补充,这天王又据说是泰宁本地的土地神,右手高举金瓜锤,脚下踩着一面貌狰狞的恶鬼,象征着压服邪魔,保护寺庙安宁。

佛教文化基础知识——以泰宁甘露岩寺寺庙的布局为例 - 天天要闻

南安阁又叫“地藏殿”,供奉的就是地藏王菩萨,我们知道地藏王菩萨的祖庭在安徽九华山,传说唐朝的时候,中国国力强大吸引了日、韩等国不少僧人来华求法,当时的朝鲜新罗国王子金乔觉(696-794),相貌生得奇特,顶骨耸出特别高,力气很大,可以抵敌数十人,但心地慈善,颖悟异常。金乔觉出家名叫:地藏比丘,携带着白犬善听航海来到中国,地藏比丘在各地游化数年后,于唐玄宗开元(713-742年)末年来到安徽省九华山,地藏比丘在此深山的盆地里结庐苦修,过着渴饮涧水、饥食白土的生活,且常被毒虫咬痛螫伤。

在深山苦修的地藏比丘,若干年后被当地士绅诸葛节游山时发现,见他住石洞茅蓬,并且破锅残粒中渗有白土,生活异常清苦。得知是新罗王族远来中国求法,诸葛长者发心倡议为他修建道场。当时的九华山主姓闵,家财甚富,建寺必请闵公布施山地,闵公也非常敬仰地藏比丘,问他要多少地,地藏答道:“一袈裟所覆盖地足矣”。

据说,地藏显神通力,袈裟一披,盖尽九华,于是闵公将整个九华山全部布施供养。闵公为地藏护法,其子也随地藏比丘出家,法名道明,为地藏的侍者。现在我们见到的地藏王菩萨像,左右两旁有一老者及少年比丘,即闵公父子。

地藏菩萨的大愿是:“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所以他现在还是菩萨。

大雄宝殿左侧靠山岩边上有一独立的神龛,供奉的是“普化天尊”天神,面目棕黑,全称是“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属民间信仰的神仙,雷部的最高天神,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所主宰万物生杀枯荣、善恶赏罚、行云布雨、斩妖伏魔等事,泰宁人把这个道教的神仙放在佛教寺庙里供奉,体现了佛、道的融合。

悬空亭顶部有“八相成道”的故事:指释迦牟尼佛一生的八个阶段:1、降兜率释迦牟尼降生前本已修成菩萨,住在兜率天内院,凡4000年。释迦牟尼观察5种因缘(时间、地点、国家、家庭、父母)已经成熟,便决定降生人间,要以摩耶夫人为母,度化众生;2、托胎释迦化乘六牙白象,象口含白色莲花,下降北天竺迦毗罗卫国,从净饭王夫人摩河摩耶的左肋以夺胎之法入胎。释迦在胎中为诸天说法,此即《起信论》,所开“住胎”之相;3、出生四月八日,释迦自摩耶夫人右肋出胎,诞生于兰毗尼园的无忧树下,成为悉达多太子。据说太子下地能走,周行7步,步步生莲花,并且举目四顾,自谓:天上地下,唯我独尊。”这时有二条龙,一吐温水,一吐凉水,给他洗浴。此日即为佛浴日,或称浴佛日;4、出家太子看到世间老、病、死等无常之苦,而产生修道之念。在一个月明之夜,太子毅然抛弃王位、财富和妻子,悄悄离开王宫,决心到深山僻林中去寻求解脱人生痛苦的真理,隔阴之迷已消。黎明,太子抵达罗摩村自剃须发,披上袈裟,并遣侍者车匿回城向净饭王报告他已出家。太子时年29岁(或19岁);5、降魔太子在苦行林中修六年苦行,形体枯瘦,仍未见道。他便放弃苦行,受牧女乳糜之供,恢复了健康。太子来到附近一株大菩提树下,以吉祥草敷设金刚座,东向端身正坐,发誓:“我今若不证,无上大菩提,宁可碎此身,终不起此座!”他在树下静坐49天,克服了内外的种种“魔障”。6、成道经过六年修行,终于在菩提树下成佛。腊月初八日,夜睹明星,豁然悟透一切事物缘起无我之理,“所作之办,不更受有(生死之身)”,成就“无上正品正觉”。世人尊称他为“佛陀”(意为觉者),圣号“释迦牟尼”,时年35岁。释迦牟尼成道时说:“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可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言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7、转轮释迦牟尼成道后,先赴鹿野苑度化五比丘,以后陆续又度化了1000余人。释迦便率领1250徒众,周游各地,宣讲佛法。释迦推动正法之轮,碾破异端邪说,弘扬佛法,称为“转轮”。在45年中,释迦深入民间,说法普度众生;8、涅槃或称入灭。即释迦牟尼八十岁时(中国人讲虚岁实际七十九岁),自知阳寿将尽,便离开说法的王舍城,来到拘尸那迦附近的娑罗双树下,头朝北,右手支脸,左手放置身上,双足并拢,取侧卧之势,面向西,进入大般涅盘(大解脱)之境。入灭前嘱咐弟子阿难:“已成者皆灭,不可放逸,要勤修我法,吾灭后以戒为师。”又,小乘之说无“住胎相”,有“降魔相”(即成道前力挫诸魔的诱惑),称为“小乘八相”。

四、甘露岩寺的“奇”、“悬”、“巧”


佛教文化基础知识——以泰宁甘露岩寺寺庙的布局为例 - 天天要闻

值得称“奇”的是,建寺之初在设计与选址上,真可谓是别具匠心、因地制宜,洞穴是丹霞地貌中的“大型单体状拱形洞穴”,上部宽和深是30米,下部只有10米,洞穴内陷呈倒葫芦形,寺庙恰好安置在葫芦的颈部,下插一根硕大的柱子就可以支撑整座寺庙。洞穴的顶峰突出部分酷似一把巨伞,或者是一组天然的大屋檐,下雨时,雨水顺崖壁而下,在寺前形成一道奇妙的雨帘,使古寺免受雨水的侵袭,这样的自然环境能使甘露岩寺保存长久完整,达到870多年,1961年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时福建省仅有四处。

佛教文化基础知识——以泰宁甘露岩寺寺庙的布局为例 - 天天要闻

整个建筑从选址到修建,处处围绕一个“悬”字,甘露岩寺有楼阁殿屋40多间,从外表看,整个寺庙靠一根柱子支撑,其实更主要的还是要靠洞穴崖壁旁边的岩石,真正的重心撑在岩石里,有的木柱只是起到辅助的受力作用,这就使得甘露岩寺成为似虚而实、似危而安、危中见俏的悬空寺庙。

还体现在一个“巧”字:甘露岩寺虽然悬空,而是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充分利用峭壁的自然布置状态和建造寺庙的各部分建筑物,而且彼此联络,相互呼应,每一处建筑都经过深思熟虑,或大或小,显示出各殿阁的主次错落有致和强烈的节奏感,虽然悬空,但能将寺庙的平面布局通过绝壁的立体空间层次显示出来,基本上能保证一般寺庙的形制和规模,确实是能工“巧”匠!依山而建、小巧玲珑、完整奇巧。

佛教文化基础知识——以泰宁甘露岩寺寺庙的布局为例 - 天天要闻

佛学分类资讯推荐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 天天要闻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01佛陀说过,智慧不可传。在佛陀看来,这尘世间真正的智慧,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对于那些悟性不够的人,哪怕你倾囊相授,也只能是对牛弹琴,毫无作用。对此,不少人都疑惑,人与人之间的悟性,真的就相差极大吗?很遗憾地说,人与人之间的悟性、认知差距,比人与哈士奇之间的物种差距还要大。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 天天要闻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这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节日,许多地方都会举行相应的庆祝活动。然而,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却让人对这一天降雨产生了恐惧。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下雨又有哪些可怕之处呢?四月初八浴佛节的由来四月初八浴佛节,又称佛诞日,是佛教的重要节日之一。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 天天要闻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缘生如幻,自性本空。大家好,欢迎收看《妙志禅悟》,我是妙志。本期视频给大家带来的内容是:这个"宝"要赶快找到?接下来请花几分钟时间收看。佛教里形容菩提心叫"菩提心妙宝",就是指每个人觉醒之后的心灵的力量。但这心灵的力量里面又是无我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 天天要闻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何为明性?明性既明心见性,在佛教当中的意思是真心显露出来而测地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可以理解为,明性即为本我!我们常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己也是明性的一种,如果连自己的本来面目都不知道,又该如何认识这个世界呢。也许只有认识本我,才能够又勇气面对一切苦难。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 天天要闻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头儿,四月四到了,俺们东北的人都知道这一天,有个特殊的名字,叫“菩萨生日”。你信不信,这可是百年难遇的大吉日呢!咱们来看看,这个菩萨生日有啥不一样的地方吧。有福之人,评论区留下一句:“一顺百顺,菩萨保佑”,为自己、为孩子、为全家接福纳福。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 天天要闻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此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任何平台不得搬运,搬运必究“信仰”一词最早便是源于佛教经典之中,佛典中所阐述的"信仰"乃是对于天地万物以及祖先的尊敬与景仰,这两者的有机融合便构成了我们今日所熟知的"信仰"之定义。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 天天要闻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很多人都把静安寺称为“中国最贵的寺庙”,因为它地处在上海最繁华的商圈之一 —南京西路。而它周边更是车水马龙,邻边也多是商场和写字高楼。来寺庙的信众更是数不胜数。它为什么会在这?经历了什么?又为什么强调要造得金碧辉煌?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 天天要闻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关于“天才”的传闻,从古至今从未有过停歇,似乎每个时代都会涌现出那么几个天赋异禀的能人,展现出超越常人的智慧。对普通人而言,德、智、体、美、劳,一生能精通于几样就很是不易,想要做到全知全能就好比“难于上青天”。可在李叔同的眼中,这些都是弹指间就熟练掌握的技巧。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 天天要闻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熏修就是多了解佛法方方面面的知识,提升认知。正确的认知,帮助我们少走弯路。才能坚定念佛。我最近在跟大家介绍一些基本的佛法方面的知识,包括八正道,包括很多高僧大德的一些事迹,以及各个中派的情况等等。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