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摄影师红利镜头,看文化艺术家李醉刘思凯吴梓林的精神家园

2022年09月28日11:14:06 美女 1113

如今走在西安的大街小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林林总总火爆一时的照相馆和婚纱影楼,仿佛绝迹了一样,而地铁、商场、城墙、公园,尤其是大唐芙蓉园一带,伴随着数码时代智能手机和无人机的兴起,照片似乎消失得无影无踪,偶日见到的几个也是为了证件照的需要,店铺往往在窄窄的小巷中,很难看到当年的火热和风光,这让上世纪五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兴奋之余难免有些失落和迷茫。

借摄影师红利镜头,看文化艺术家李醉刘思凯吴梓林的精神家园 - 天天要闻


借摄影师红利镜头,看文化艺术家李醉刘思凯吴梓林的精神家园 - 天天要闻


借摄影师红利镜头,看文化艺术家李醉刘思凯吴梓林的精神家园 - 天天要闻


2022年秋天的一个下午,家居陕西商洛洛南县的书法家赵金虎先生,说是为我介绍一下著名文化学者、长安老子文化国学研究院院长李醉,他正在举办养德以正气,崇文以化人的长安醉门生(如初)汉礼文化雅集庆祝仪式,于是,我匆匆忙忙赶往了西安市广成大酒店。其实,早在几年前陕西举办的“秦岭黄河对话”专题活动中,主办方也曾邀请过我和周明先生,但是因为在广东广西忙于拍摄,我就推辞了,不想在返回西安的日子里,终于见到了嘉宾之一李醉先生。他的老子文化研究博大精深,而现场咔咔咔,咔咔不停拍摄不断,记录这一宝贵镜头的正是丰禾摄影工作室的红利先生。让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天红利先生就邀请我到他的工作室参观一下,而位于莲湖生活家北门对面的一条小巷深处,一座并不起眼的四层小楼,让我第一次深切地感受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含义。

借摄影师红利镜头,看文化艺术家李醉刘思凯吴梓林的精神家园 - 天天要闻


借摄影师红利镜头,看文化艺术家李醉刘思凯吴梓林的精神家园 - 天天要闻


借摄影师红利镜头,看文化艺术家李醉刘思凯吴梓林的精神家园 - 天天要闻


借摄影师红利镜头,看文化艺术家李醉刘思凯吴梓林的精神家园 - 天天要闻

所谓丰禾摄影工作室,一楼由40多平米的蓝色影棚和十多平米的剪辑工作室组成,一溜溜灯光和左右前后几台专业的摄像机,巧妙的聚焦起了中央的三人桌,被采访的人物抬头一看,就能看到导播台正在录制的自己的视频,每一个举动尽收眼底。二至四楼,几乎包括了婚纱摄影师摄像师所能用到的各种器材和资料,服装导具。当日虽然匆忙,但却来了两位陕西文化艺术界的名流,一位是著名文物考古专家、书法家、原兵马俑博物馆馆长吴梓林先生,另一位则是1962年出生于陕西兴平,咸阳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的著名书法评论家刘思凯先生。


借摄影师红利镜头,看文化艺术家李醉刘思凯吴梓林的精神家园 - 天天要闻


借摄影师红利镜头,看文化艺术家李醉刘思凯吴梓林的精神家园 - 天天要闻


借摄影师红利镜头,看文化艺术家李醉刘思凯吴梓林的精神家园 - 天天要闻

刘思凯先生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协理论研究处中青年理论家档案库成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咸阳师范学院于右任书法学院特聘教授,咸阳职工文化艺术创作创新工作室签约专家。是一位长期工作在国有企业,却将业余时间全身心地投入到书法创作与理论研究之中,并逐渐成为在全国颇有成就的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其书法作品取法经典,朴茂率真,先后多次入选中国书协举办的“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等主流展览;同时,又以其敏锐的观察思辨,先后在《中国书法》等专业媒体发表论文80余篇,多篇论文入选中国书协举办的“全国书学讨论会”并荣获一、二、三等奖。2019年10月,他的书法论文集《当代书法现象论》由陕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张海在贺信中表示,刘思凯是当代颇有成就的书法理论家与书法家,其书法理论研究以问题为导向,明辨笃行,以书法批评为重心,在丰富当代书法理论研究成果的同时,对于当代书法批评标准的构建具有借鉴意义。

我能记得的是早在两年前,由陕西人民出版社、陕西成德书院、咸阳元道书法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精神向度——刘思凯书法·理论专家座谈会”在西安陕西成德书院举行。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张海、中国书协理事王春新分别致信祝贺。王春新指出:“刘思凯以《当代书法现象论》为统括的理论研究,体现出较为扎实的学术基础和良好的艺术哲学思维训练。其鲜明的问题与责任意识对当代书法发展过程中一些与书法文化本体不相和谐的现象问题和根源剖析思路清晰、针对性强。尤其是作为理论研究的学术批评,在当今艺术批评低迷状态下具有着一份特殊的现实意义。”

可惜,当日的见面匆忙,刘思凯先生因为临时有事,匆匆忙忙赶往了另一去处。留下来的,是我和吴梓林先生的无话不谈。

借摄影师红利镜头,看文化艺术家李醉刘思凯吴梓林的精神家园 - 天天要闻


借摄影师红利镜头,看文化艺术家李醉刘思凯吴梓林的精神家园 - 天天要闻


借摄影师红利镜头,看文化艺术家李醉刘思凯吴梓林的精神家园 - 天天要闻


借摄影师红利镜头,看文化艺术家李醉刘思凯吴梓林的精神家园 - 天天要闻


借摄影师红利镜头,看文化艺术家李醉刘思凯吴梓林的精神家园 - 天天要闻

1936年生于湖南慈利的吴梓林先生,今年已经86岁,身体硬朗,口齿清晰,思维敏捷。他说1959年从西北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就一直从事文物、考古工作,至今40多年了。曾任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田野考古队队长、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馆长、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西安半坡博物馆馆长、西安碑林博物馆顾问、《收藏》杂志主编、《收藏界》杂志社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博物馆学会理事、中国文物学会理事、陕西省考古学会常务理事。现为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慈善书画研究会艺术顾问。

吴梓林先生自幼爱好书法,临习黄自元邓石如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等诸家法帖。在长期从事文物考古实践中,对甲骨钟鼎、碑石墓志、摩崖经幢、砖瓦刻铭颇有研究,浸淫其中,汲古融今,获益匪浅,其书艺得以不断提升。作品曾参加省市书法展览并多次获奖,刊载于全国各地报刊,常应邀书写店名、书名和各类题跋。传略入编《中国专家人才库》《中华骄子》《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典籍。

因为是第一次见面,虽然红利先生非常随后,但看到吴梓林先生亲自书写送给我的四幅书法条幅,并现场书写的“大道至简”四个大字,我的确有些诚慌诚恐,好在吴梓林先生大家风范,谦虚随和泰然自若的精神风貌,深深的刻在了我的脑海,我一次又一次的感动着,思索着,感谢无愧于这个时代,感谢生于我养育我的三秦大地,涌现出了这么多的文化艺术界的优秀人物,像张艺谋、刘文西路遥、陈忠实、贾平凹、赵季平、张嘉译、闫妮等等光芒万丈,滋润着这一方热土,让我等有了学习的榜样,激励我们永远前行。

李长征

2022年9月28日于西安曲江

美女分类资讯推荐

摄影记忆真的是一回事吗? - 天天要闻

摄影记忆真的是一回事吗?

1929年4月的一天,莫斯科一家报纸的编辑在分发作业时,注意到他的一名记者没有做任何笔记。然后,在编辑争辩之前,谢列舍夫斯基开始背诵整个会议,直到最后一个细节。
新刊速览 |《中国摄影家》2023年第1期 - 天天要闻

新刊速览 |《中国摄影家》2023年第1期

读者朋友们,手捧这本2023年的第一本杂志,看着高原雪峰托起一轮明月升起,或许感慨万千。当我们翻看一张张摄影师们拍摄的照片时,才恍然,影像所记录的过去的这一年,承载着太多的真实与荒谬,欢欣与悲戚。
怎么拍好古建筑?旅游摄影必备! - 天天要闻

怎么拍好古建筑?旅游摄影必备!

怎么拍好古建筑?旅游摄影必备!现在是疫情期间,不建议大家走动,那现在可以为以后出去旅游,提前做好摄影准备。在遇到古建筑的时候,怎么能拍出好看的照片呢?摄影自学班这篇教程,帮你准备了6个摄影技巧。一、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