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如画山河和人间美好,摄影让洞泾这名居民“保持对生活的热爱”

2022年06月30日21:02:13 美女 1534

在洞泾镇上坤旭辉墅小区里,不少居民都知道这里住着一名摄影爱好者。疫情期间,他用镜头为大家留下了许多感人的照片,在居民中广为传播,大家称赞他达到了“半专业”水准。他就是徐滨。而大家不知道的是,这名“半专业”的摄影爱好者实则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上海市职业摄影师专业委员会会员,曾获奖无数。

记录如画山河和人间美好,摄影让洞泾这名居民“保持对生活的热爱” - 天天要闻

面对称赞,徐滨总是谦虚、低调,很少以摄影师自居。“因为我从没接受过系统性、专业性培训,所以我总感觉自己只是一个摄影爱好者。”徐滨笑道。而这一爱,他就爱了40余年。

记录如画山河和人间美好,摄影让洞泾这名居民“保持对生活的热爱” - 天天要闻

改变人生从一个按键开始

年逾六旬的徐滨从青年时便接触摄影。那是上世纪80年代,国产相机行业蓬勃发展,相机在当时是时髦物件。彼时,徐滨还是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见朋友有一台相机,好奇而眼热。“那时买不起相机,我就问朋友借来玩玩。”徐滨依稀记得,那是一台东风牌照相机,使用135胶卷。“第一次按下快门的那一刻,有一种触电的感觉!”回忆起那个瞬间,徐滨双眼放光。

快门开启了徐滨的摄影世界,让他找到了一生所爱。“那时候一台相机几百元,我是一名公务员,一个月工资才36元。”徐滨省吃俭用,买下了人生第一台相机——一台海鸥牌照相机。拿着相机,徐滨走到哪里拍到哪里,将积蓄都投入到摄影中。“一有点钱就用掉,用来买胶卷、相机、镜头。”时间久了,妻子也颇有怨言,徐滨不禁反思:是否应该节制一些?但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对摄影的爱是一团火焰,在他心中燃烧。

时光流逝,但对摄影的爱从未减少,这一团火在徐滨心中烧了40多年,并且还在熊熊燃烧。“我现在最常用的相机是尼康D4S,最常用的镜头有14-24、27-70、70-200……”面对摄影设备,徐滨如数家珍。当年那个问朋友借相机的年轻人,如今有了一屋子的设备,“倒是那个借给我相机的朋友,他早就不玩摄影了。”徐滨笑道。

热爱与钻研造就进步

2011年,在大美黄山·国际摄影大展中获得优秀作品奖;2013年,在第十届影像中国全国摄影艺术展中获得优秀奖;2015年第五届黄山油菜花全国摄影大展评选中,作品被评为一级收藏品……很难想象,这是一名公务员在业余时间用兴趣爱好斩获的奖项。徐滨获奖的秘诀是什么?无他,唯热爱尔。

1982年,徐滨刚接触摄影,就四处寻找学习摄影的方法。那时就连相机都不常见,更遑论学习摄影的去处。徐滨四处打探,终于发现徐汇区摄影协会每月会开一次讲座。不过去了几次之后,他发现听讲座并不能学到太多知识,且每月一次的听课频率也满足不了他求知若渴的心。“可以说,我没接受过专业的指导,完全靠自学。”徐滨说,他选择用最笨的方法不断练习。

入门后,徐滨一有空便拿着相机出门拍照。先是在家附近拍,再扩大到区、市。渐渐地,徐滨萌生了出远门的想法。为了拍出好看的照片,他的脚步逐渐迈向各种远方:去浙江拍海,去安徽拍山,去新疆、西藏拍祖国的大好河山,有时一个人独行,有时报名摄影团。一趟趟离家远行,越来越多的秀丽风光被他用相机记录下来;一次次按下快门,摄影技术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又提升。“从来没有哪一次进步是突飞猛进的,只有一点一滴的积累和领悟。”徐滨说,退休之后,他更是一门心思扑到了摄影上,被春秋航空公司聘请为旅游部门的摄影指导,将一生热爱变为了事业。

记录如画山河和人间美好,摄影让洞泾这名居民“保持对生活的热爱” - 天天要闻

风雨兼程记录远方的美好

摄影采风听上去文艺而潇洒,实则却很疲惫,脚架、支架、相机、灯光等器材都需要一路负重前行。有时为了拍到精彩瞬间,等待的时间极为漫长,甚至还会遇到危险。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次是在象山石浦,我跟随渔民出海捕鱼。”2014年,徐滨得知石浦的渔民会在每年开渔节时出海捕鱼,他提出希望跟随渔民一起。渔民们并不反对,但告诉徐滨,每次出海捕鱼要10至15天,中途无法下船,还要忍受潮湿、颠簸、鱼腥的恶劣环境。渔民们本以为这些足以劝退徐滨,但徐滨仍然义无反顾。

恶劣的环境尚且可以忍受,极端的天气终究无法克服。那次出海的第五天,海面越发风高浪急。“渔民告诉我,是台风来了。”徐滨回忆道,为了拍到最波澜壮阔的场面,他坚守在甲板上,随着渔船不断晃动,人也越来越难以站稳,“突如其来的一个风浪差点把我摔进海里,还好船上的栏杆挡住了我。尽管危险,但这次不寻常的摄影之旅让我终生难忘,也让我拍到了壮观的照片。”

记录如画山河和人间美好,摄影让洞泾这名居民“保持对生活的热爱” - 天天要闻

对徐滨而言,甘南是他摄影的天堂。“甘南,不仅仅是一个地名,是高原上的香巴拉,更是一个魂牵梦绕的情结。”徐滨曾这样写道。他曾七八次前往甘南,拍下那里人们清澈的眼神以表达他们坚定的信仰。而近几年,广富林文化遗址则成了徐滨镜头里的“常客”。“我每天都关注天气预报,若天气适宜,我就会去广富林。”徐滨说,每当他凝望着水上的广富林文化展示馆,就能感受到现代化的建筑承载着厚重的历史积淀。

记录如画山河和人间美好,摄影让洞泾这名居民“保持对生活的热爱” - 天天要闻

聚焦身边人用摄影传递感动

今年疫情期间,徐滨作为党员,早早地报名参加了社区志愿者。起初,他也与普通志愿者一样,负责分发物资这类工作。不过他偶然为志愿者拍的几张照片,却让大家眼前一亮,大家都不知道原来身边有这么一位摄影高手。徐滨也从志愿者变成了疫情期间的社区摄影师,为大家留下了抗疫的珍贵纪念。

“徐老师,今天看到你拍的照片和视频,我泪流满面。”上坤旭辉墅小区的一名居民对徐滨说。在徐滨的镜头下,社区干部不分昼夜、枕戈待旦,志愿者无私奉献、全力以赴,居民们积极配合、团结一心。“我很喜欢拍动态的人物,从前拍过风浪下的渔民、榨油房的工人,在视觉上都很有冲击力。这是我第一次聚焦身边的人,疫情让我看到每一个抗击疫情的普通人都是那么平凡而伟大。”徐滨说,能用摄影传递感动,这是他拍照的意义。

徐滨坦言,若不是摄影,也许自己会安稳地度过一生,但40年前按下的那一次快门,让他知道,他要带着相机闯荡四方,去记录花怎么开、水怎么流、云怎么飘。每一次按下快门的瞬间,徐滨的心中都升腾起对生活的热爱,灿烂恰似那晚的火烧云

■记者 周加姚 文 采访对象供图

■文字编辑 夏婷 许萍

■栏目责编 李翔 ■栏目主编 陆佳

美女分类资讯推荐

摄影记忆真的是一回事吗? - 天天要闻

摄影记忆真的是一回事吗?

1929年4月的一天,莫斯科一家报纸的编辑在分发作业时,注意到他的一名记者没有做任何笔记。然后,在编辑争辩之前,谢列舍夫斯基开始背诵整个会议,直到最后一个细节。
新刊速览 |《中国摄影家》2023年第1期 - 天天要闻

新刊速览 |《中国摄影家》2023年第1期

读者朋友们,手捧这本2023年的第一本杂志,看着高原雪峰托起一轮明月升起,或许感慨万千。当我们翻看一张张摄影师们拍摄的照片时,才恍然,影像所记录的过去的这一年,承载着太多的真实与荒谬,欢欣与悲戚。
怎么拍好古建筑?旅游摄影必备! - 天天要闻

怎么拍好古建筑?旅游摄影必备!

怎么拍好古建筑?旅游摄影必备!现在是疫情期间,不建议大家走动,那现在可以为以后出去旅游,提前做好摄影准备。在遇到古建筑的时候,怎么能拍出好看的照片呢?摄影自学班这篇教程,帮你准备了6个摄影技巧。一、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