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渭北坡地

2022年06月30日21:02:08 美女 1875

美丽的渭北坡地 - 天天要闻

退耕还林后的渭北坡地

这些照片,是我2009年至2011年间回老家后拍的。所拍的这些照片,全都保存在人人网相册里,但不幸的是人人网现在无论如何打不开了。以前写在人人网上的那些文章也没有抢救出来,只抢救出了这几张图片,很遗憾,很难过!

那时候我还没有来宝鸡,在眉县槐芽工作。在槐芽工作的那二十三年里,一般情况下,如果没有什么特殊的事情打扰,每到周六,我都是要回老家杜家村的。一来是父母在家,应该常回家看看,二来,回家看看村里的坡、村里的地、村里的水,这样挺好的,因为我本来就喜欢乡村,乡间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我都感到很亲切;我本来就厌恶城里林立的高楼、川流的车辆、昼夜不分的生活!

家在渭北高塬脚下,背靠厚重拙朴高塬 。可不要小看这渭北高塬,这渭北高塬是黄土高原的一部分,这里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为深厚的地方。大名鼎鼎的黄土高原,可是响当当地出现在高中地理课本上,并有专门的章节介绍它。课本上对这黄土的来源进行了分析说明,但我并不认同课本上对黄土来源的说法,于是写了一篇探究性的文章发在公众号上,后来被一家平面媒体转发了,这里也就不再啰嗦黄土来源这事了。

南方,特别是云南、广西一带,土壤是红色的,粘性很高,属于含铁的酸性土壤。高中地理课本上说,这样的土壤很适合种植茶叶。电影《五朵金花》和《刘三姐》,就是反映云南和广西的事情,里面就有采铁矿石炼铁和采茶叶的故事;东北属于黑土地,高中地理课本上对东北的土质也进行了分析,富含腐殖质的黑土地是适宜于种粮食的,因此东北一直是我国的大粮仓。老电影《老兵新传》讲的就是开发北大荒,种植小麦的事情。陕西关中的黄土,土质特别,刚硬却又松脆,天晴硬似块铁,天雨泥水流。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特别是黄土坡地根本就不适合开发种庄稼。但那个时候提倡“以粮为纲”,能种粮食的土地要种粮食,不能种粮食的地方也要开发出来种粮食,结果是北坡水土流失日益严重,且引发了生产队之间的矛盾纷争。

那个时候,我正在车圈中学上初中。车圈中学位于渭北高塬下的半坡上。学校没有院墙,就几座砖土木结构的房屋,孤零零地寂寞在车圈大队三队和四队之间的荒坡上。农民们在坡度极大的坡地上收割麦子,我们坐在教室看得清清楚楚。有一年,三队的社员和四队的社员为割麦子吵起架来了。原来是这坡地的上半部分分给了四队,下半部分分给了三队。由于天雨,坡地大面积下滑,四队坡地的地面大片大片地下滑到三队的地面上。收割麦子时,三队的社员便收割了下滑到自己队里地面上的四队种的麦子,进而引发了争斗。

美丽的渭北坡地 - 天天要闻

我家北坡上的果树地

至于这样特殊的土质,再加上那么大的坡度,究竟种植什么才好呢?其实,我们的老祖宗做得很好,种苜蓿。苜蓿是和其他植物不一样,其他植物收一茬种一茬,而苜蓿则是多年生的耐旱植物,不论如何干旱,它都能茁长成长。苜蓿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多年生,所以割了一茬又一茬。嫩苜蓿又是很好的蔬菜,农家人都很喜欢吃的。苜蓿长大了,又是牲畜很好的青饲料,生产队里的大牲畜都是喜欢吃苜蓿的。苜蓿牢牢地扎根在黄土里,上面是茂密的茎叶,有很好地保持水土、不致水土流失的作用。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家提出了“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大西北”倡议,退耕还林,把不适宜种粮食的土地全部种树种草,恢复被破坏了的自然生态。村民把一些不适合种粮食的坡地,基本改种了苜蓿或者是耐旱的果树。

我家在北坡承包了一大片的荒坡,栽上了果木树,以柿子树、核桃树为主。图片上面的树林就是我家的,看起来长势还不错。这些经济类的果树,既增加了村民们的收入,又起到了保持水土、美化环境的作用。

前些年每次回家后,总是喜欢没事的时候就去野外转悠。有一次回家,母亲对我说,现在柿子熟了,你去北坡柿树林转转吧,软了的柿子多得很!

我听了很高兴,我喜欢吃柿子。吃过早饭,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往北坡走去。远远望去,墨绿墨绿的一片。五月份是还裸露的黄土,现在一点也看不见了,整个北坡变得柔嫩可人。。。。。。来到林边,枝叶茂密,进地时要小心地、轻轻地拨开树枝才行。柿树林里的地面上,也落了一地的熟透的大柿子。

柿子树并不高,但果子却结得很繁很多的,吃了一个,两个,三个。。。。。。共吃了六个大柿子,冰甜冰甜的,真的很过瘾。

我边吃边端详着,这过去光秃秃的不值一钱的不毛荒坡,竟然却能长出如此甜美的果子;这黄土裸露,浆石连片的黄板坡,却也能变得这么墨绿,这么惹人喜爱。看来这个世界上真的是没有任何多余的东西,就看人怎么利用它了。上帝创造了这个世界,他并没有创造无用的东西。有些东西即便现在派不上用场,但在未来是会大有用场的,尽管我现在还看不到他的价值。我想,如果都看到了它的价值,恐怕就已经晚了,不是吗?

渭河以北、高塬以下的人们,安葬去世老人的地方就是这生长不了庄稼的荒坡。我原先以为,这黄土夹杂着料浆石的荒坡,就只是一个安葬人的坟场而已,不想竟有这等用途。原来裸露的坟堆,现在掩映在一片翠绿之下,很像一个专门规划过的陵园。望着不远的地方,那里就长眠着村子里故去的老人。郁郁葱葱的松柏间,墓碑若隐若现,这些亡灵也许压根就没有想到他们安息的地方,会变得这么幽静、葱郁、迷人吧。。。。。。

这次回家,翻到了过去拍的照片。面对照片,引发一点回忆和感想。忙里偷闲,就随意敲下了这一堆文字。

2022年6月30日

美丽的渭北坡地 - 天天要闻

北坡上的一棵柿子树

美女分类资讯推荐

摄影记忆真的是一回事吗? - 天天要闻

摄影记忆真的是一回事吗?

1929年4月的一天,莫斯科一家报纸的编辑在分发作业时,注意到他的一名记者没有做任何笔记。然后,在编辑争辩之前,谢列舍夫斯基开始背诵整个会议,直到最后一个细节。
新刊速览 |《中国摄影家》2023年第1期 - 天天要闻

新刊速览 |《中国摄影家》2023年第1期

读者朋友们,手捧这本2023年的第一本杂志,看着高原雪峰托起一轮明月升起,或许感慨万千。当我们翻看一张张摄影师们拍摄的照片时,才恍然,影像所记录的过去的这一年,承载着太多的真实与荒谬,欢欣与悲戚。
怎么拍好古建筑?旅游摄影必备! - 天天要闻

怎么拍好古建筑?旅游摄影必备!

怎么拍好古建筑?旅游摄影必备!现在是疫情期间,不建议大家走动,那现在可以为以后出去旅游,提前做好摄影准备。在遇到古建筑的时候,怎么能拍出好看的照片呢?摄影自学班这篇教程,帮你准备了6个摄影技巧。一、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