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孩子的要求,同时理解孩子的感受

早上孩子来幼儿园的时候,是旁边小超市最忙碌的时候,因为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开心上学都会满足孩子的某些小要求,比如买个棒棒糖才肯上幼儿园,买根火腿才上幼儿园。如果家长不肯买,孩子就哭着不肯进来。很多父母选择了妥协,去满足孩子的需求。

这些孩子在幼儿园表现特别好,不哭,也不闹,可是为什么送的时候就这么难了呢?

首先是他们已经习惯了来幼儿园之前,先去小超市。因为他们第一次来幼儿园就是这样来的。所以他们记住了这个规律:先去超市,然后到幼儿园。

其次,是当他们要求的时候,有些时候可以获得一些掌控感,感觉自己可以控制周围的有一切。

我和其中一些父母谈过,有些父母说:“孩子要的东西又不贵,何必让他哭呢?他哭我还心疼呢!”

这样做真的是心疼孩子吗?

且不说零食里面的添加剂会对孩子带来如何影响,单从心理层面来说,这是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一些问题。

首先,孩子一有要求我们就满足,孩子会感觉得到东西容易,即不利于孩子延迟满足的心理形成,又不会让孩子懂得珍惜和感恩。其次,我们的经济能力是有限的,现在他要这个,当他以后要我们无法承担的起的呢?有些家长会说买不起不买,可是他们却没有想到,每一次孩子都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当得不到时,对他的打击是巨大的。这就像一棵树长歪了,我们再去矫正就会非常难,还不如是小树的时候就给他标杆,让他竖直成长。最后,如何孩子所有的要求都可以即刻获得满足,孩子就会失去对界限的感觉,失去身份感。身份感,来自于自我和环境之间的界限,来自于对挫折的感知。

家长的疑问接着来了:“我如果拒绝他,他会发脾气,会哭闹,甚至会打滚。”

所以很多家长不忍心,甚至是不敢拒绝孩子的请求,害怕拒绝会伤害了孩子的感情,会令孩子伤心,会失去孩子的爱。因为家长自己也会因为遭到父母的拒绝而难过。总之,大家害怕孩子发火。

其实,这是我们做家长要补上的一课。请记住,孩子有权利去经历愤怒,这是一种自然的挫折情绪。孩子有权利向父母表达他所体验到的挫败感觉。孩子自由地感觉,表达愤怒,学会接受挫折,父母必须不被孩子的愤怒所击倒。如果家长害怕孩子发怒,孩子能感受到,他要么把怒气转向自己,或者变得暴力。暴力不等于愤怒,暴力是害怕夹杂着无从缓解的暴怒。

我们要如何接受孩子的情绪呢?

大家可以试试以下方法:说出孩子的感受。“因为没有给你买你喜欢吃的糖,你感觉很伤心。”  “让你一天待在幼儿园,见不到爸爸妈妈是一件挺艰苦的事情。”这样,既能保证孩子有权利想要某件东西,同时也教会孩子学习如何表达他所经历的情感。

 对于孩子不需要满足的要求,我们可以放心的去拒绝。但是一定要接受孩子的情绪,给孩子发泄情绪的时间。这样的孩子长大后自我价值感比较高,懂得拒绝别人和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