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来临,随着天气转凉,又到孩子呼吸道疾病高发季。当孩子出现低烧、不适、顽固性咳嗽等症状,一定就是着凉感冒了吗?其实,这些症状也可能是肺炎前的征兆。如果把儿童肺炎当做普通感冒去治疗,可能导致孩子病情延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呼吸科主任殷勇教授近日在辉瑞“疾病教育日”指出:
发烧和咳嗽是儿童比较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症状,但是症状和疾病其实是有严格区分的,症状并不能代表疾病本身,家长要积极掌握呼吸道疾病预防知识,呵护宝宝健康成长。
儿童呼吸道疾病应及时就诊
“社区获得性肺炎、咽扁桃体炎、鼻窦炎、中耳炎等呼吸道感染都属于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殷勇教授介绍:“临床上很多家长会把一些普通肺炎当成感冒,以致延误了孩子的病情治疗。所谓感冒其实医学术语叫做急性鼻咽炎,顾名思义就是在鼻部和咽部,局部可能具有鼻塞、流鼻涕、打喷嚏,还有咽喉咽痛的表现,部分孩子也会有全身的表现,比如发烧、头痛、肌肉酸痛、咳嗽等,一旦累及到了肺部,发展成肺炎后出现的一些症状往往比较严重,比如高热不退,频繁咳嗽,甚至发生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
在孩子出现呼吸道疾病症状时,家长应该如何来对待呢?殷勇教授说,“如果孩子发热、咳嗽,同时伴精神状态不好且在三天内依旧无缓解,家长就应该带孩子及时就医。”
孩子发烧,家长不要给孩子乱用药
目前很多家长在用药方面还存在很多误区。“发烧可能是由于病毒、细菌或者支原体感染引发,但是家长切忌在不问诊情况下,自行给儿童服药。”殷勇教授介绍说,
在众多呼吸道疾病中,支原体肺炎是家长和医生应该特别留意的一种呼吸道疾病。
作为儿科呼吸道疾病比较常见的一种病原,它既不是细菌也不是病毒,它是在人体内不依靠活细胞生存的最小微生物之一。支原体引起的肺炎,小患者可能有发热咳嗽等症状,但是医生用听诊器听肺部是听不到啰音的,所以有时易漏诊或误诊。在治疗上,针对病原体的治疗为目标性抗感染治疗,国内外指南推荐覆盖支原体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阿奇霉素类药物来进行对症治疗。因为支原体没有细胞壁,用头孢治疗是无效的,家长切忌“病急乱用药”。
“对于儿童来说,孩子有孩子的特点,儿童用药尽量要采用儿童剂型和儿童剂量,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殷勇教授谈到,“八岁以下孩子使用会引起牙釉质的发育,因此不建议使用四环素类药物;喹诺酮类的药物则会影响儿童和青少年的软骨发育,18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也是不允许使用的。”
成人药物掰开给孩子吃?
过去因为儿童药物的研发有限,很多家长就把成人的药物掰开,预估一个剂量就给小孩吃了。这样的做法对不对呢?殷勇教授介绍说,“儿童用药,首先一定要确定是什么疾病,是否需要用药;第二点,需要给药的话也要给合理的剂型和剂量以及合理的服用方法。因儿童和成人的机体有很大区别,个别药物从成人体内排出一般需几个小时,在儿童体内则可能需几天时间。因此千万不要把小朋友当成一个缩小版的小大人,孩子有孩子的特点,儿童用药尽量要采用儿童剂型和儿童剂量,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使用。
需使用抗生素治疗的儿童用药需要“足疗程”
殷勇教授指出,使用抗生素需要一定的技巧,目前存在滥用抗生素和抗生素使用疗程不足的问题,需要引起警惕。一方面,如果患儿是病毒性感染是不需要用抗生素的,另一方面,真正需要足疗程使用抗生素的患儿,如果没有使用到位,也会造成一系列的问题。
“比如化脓性扁桃体炎。一般抗生素治疗需要七到十天,在不同的儿童之间,由于治疗的措施以及个体抵抗力的不同,具体的疗程也会有一些差别。再比如支原体肺炎,一般临床治疗需要两到三个疗程的阿奇霉素的治疗,”殷勇教授谈到,“过早停药一方面会让体温反弹,另外一方面可能会留下病灶难以清除,后续又需要更长时间的治疗,因此治疗感染性的疾病一般需要精准出击一步到位。”
佑苗计划儿童合理用药全国巡讲项目启动
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发起、辉瑞中国支持的“佑苗计划—儿童合理用药全国巡讲项目”今日在进博会上宣布正式启动!本次项目将聚焦基层儿科临床合理用药认知和能力,以促进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提升。
“相较于成年人,儿童身体条件比较特殊,这就使得在处理儿童疾病的时候,关注疗效之前,首先需要重点关注药物的安全性。”国家卫生健康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中国药师协会副秘书长刘晓琳介绍说,“目前,我国儿童医疗服务资源和服务能力在各地区之间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这也就更加需要积极探索解决方案,缩小基层医疗机构儿科临床服务能力和质量的差距。合理用药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儿童诊疗体系建设的核心问题之一。佑苗计划项目将聚焦基层儿科临床合理用药认知和能力,促进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提升。”
该计划将在未来三年内,主办机构将与全国各地儿科医疗联合体(儿科联盟)密切合作,在大部分省份和更多的二三线城市组织开展巡讲,通过线上线下、点面结合、层层覆盖、形式多样的高质量培训,争取进一步提升儿科临床医师和药师在合理用药上的认知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