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day’s topic
世界观,观的是啥?
之前就有跟大家聊过要用放手的方式让自家孩子用自己的方式探索世界。其实每个年幼的孩子都会对世界充满各种各样的好奇心,幻想这外面的风景到底是怎么样的一种颜色。他们也会扮演属于自己的角色与自己的世界交流。
铁哥就及其乐忠于探索世界,还好我们家小阳台有一个植物角,各种花花草草还是有机会让他去挖掘的,但他也会时常跟我说“爸比,我想出去看看外头长什么样!”
由于2020年突发的全球性的疫情,铁哥这个小家伙着实在家闭门了大半年,我们也尽量是不让他与外界接触,再加这小子对新鲜事物的好奇,总是用手到处摸,各种东西拿了就塞嘴里,导致他出门放风的时间与时长都大大的缩短了。
但我们也架不住这小子天天在耳边叨叨叨,难道不出门就看不到世界,就培养不了“世界观”么?
NO!NO!NO!
一、什么是世界观?孩子也需要么?
许多人认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世界观有必要培养么?世界难题孩子有必要知道吗?孩子有必要理解吗?
我的回答是肯定的,他们的世界观可能并非我们的定义的那样,是一种培养他们看世界,认识世界的一种思考模式。
以前,有一个4岁的女孩拿着她写的字对老师说,我写的字不如6岁的字写的好看,有人看不懂她写的字,她不开心。老师说,你自己认识吗?小女孩点点头,老师继续说,那就够了。3岁的孩子写3岁的字,4岁的孩子写4岁的字,你只要做这个时候最好的自己就好了,不要太在乎别的年级的人是否看的懂。
同样,几岁的孩子就应该有几岁的世界观。而我们成人是他们建立世界观的灯塔,我们可以给他提供一些获取知识的渠道,或者解除规则的方式。
二、读书悟道,养好习惯!
可以说,现在的孩子都非常聪明,每一个都是天才的苗子。“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发现孩子的天赋、天性,让它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释放出来,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但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很多父母违背了这一真理。按照自己的功利想法臆造天才、设计天才,结果事与愿违,扼杀了天才。也许这个时候我们是不是只要提供给他们一些“工具”就好。
现在互联网是如此的便利,我们可以从网上买到很多绘本,关于海洋的、关于大自然的、关于动物的,等等。在这样特殊的时期,我们大可在家中陪着孩子体验广阔的天地。
我们也可以放下手头的电子产品,陪着孩子一起探索绘本中描绘的世界,而且我敢肯定的说,书中有50%以上的内容是作为大人可能都未曾接触过的。
方寸之间尽显世界的广阔,而从小培养使用“工具书”,养成读书看书的好习惯,是可以让孩子受用一生。不要求他一定看得懂,但要求他要有这样的习惯。
好的习惯象存入银行的一笔巨款,让孩子终身享用取之不尽的丰厚利息。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是从每一天、每一言行、每一件事的习惯中得以体现、检验和叠加的。
三、循循善诱,容错纠错!
2020年对于所有有孩子的家庭来说,最好的消息就是之前的开学喜讯了,“神兽归笼”这4个字完美了诠释了家长的内心喜悦,也有不少家长欢天喜地,鞭炮齐鸣。
可见大家在长期的疫情生活中并非家家都是母慈子孝的祥和氛围,其中铁爸认为,最大的问题在于,父母眼里的世界是娱乐、是轻松、是我感觉你要听话,而孩子的世界是,我要玩,我要出去玩,我最次也要在有人陪我玩!
所以在疫情期间各种家庭矛盾的是新闻比比皆是。
要么孩子不做作业,打一顿!
要么孩子老玩游戏,打一顿!
要么孩子玩父母的东西,打一顿!
要么家长在家实在无聊了,打一顿!(好像哪里不对!但又感觉很合理!)
所有的一切的观念是一点一滴积累而树立起来的么,绝不是一蹴而就、一步登天的。成年人之间都会有矛盾,更何况孩子呢?要经常启发孩子开动脑筋,思考问题,错哪儿了?为什么错了?正确的怎么做?现在怎么办?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知错会改,慧必增焉!
其实有的时候反思的过程是最好的开拓思维的过程,不单单是孩子,父母亦是如此。
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父母,这并不是一句空话。
父母的言行与习惯,甚至看待问题的角度,会对处于婴幼儿时期的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
父母相信什么,往往体现在他们每时每刻的行为中,而不是那些专门做给孩子看的动作里。潜移默化,由此而来。
所以你相信在家也能看世界么?你相信只要你放下手机,多看看书,小孩也会爱上阅读么?你相信夫妻和睦,充满爱,你的孩子也会一样的爱别人,爱这个世界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