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代码,右手尿布,宝妈杨豆与羚客的“双线人生”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张云山

凌晨1点的杭州,烟火气逐渐散去,城市归于寂静,杨豆轻手轻脚地推开家门。22个月的宝宝已经熟睡,身边还有他最爱的玩具小熊。

她的工作群里,还弹出消息——羚客系统新的大促版本最后调试。这是90后妈妈杨豆的工作日常,也是她在谦寻的第五年,这个母亲节,她又要在工作和养娃之间做平衡,当妈妈之后,她学会了时间折叠术,尽量让自己多陪伴宝宝健康成长。

宝妈杨豆在工作中(采访对象供图)

从机械臂到直播间,一场跨行业的“代码长征”

五年前,这个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毕业的河南姑娘不会想到,自己的人生轨迹会因一次实习发生如此奇妙的偏移。大学她学的是机械电子工程,班上大多数都是男同学。大四时,有一天在实验室调试智能传感器,需要用到软件系统辅助,当接触到java开发的瞬间,她的码农基因像颗埋在心底的种子瞬间破土而出。

毕业后,她从武汉来到杭州,入职了一家电商公司做后端开发,2020年入职谦寻。“我从事后端开发行业,努力让自己像一杯水一样不断的去学习,装满了就倒掉再去学习。然后我要自己保持这样一个敏锐性,每天从老师和前辈那里学技术,碰到硬骨头就加班啃下来。”靠着不服输的精神,她慢慢在这座城市扎下了根。

刚到羚客部门的时候,她负责一个报表系统,需要及时将抖音直播间、淘宝直播间等直播商品数据提取。这些直播间的数据量很大,波峰跟波谷差别也极大,每天一个直播间数据超过百万级,碰到双十一、618大促等节点,数据更是惊人。数据处理一旦不及时,导致后台页面卡顿,使用者看到的数据就会不停“转圈”。

“当时试了好多办法,查阅了很多资料,发现问题出在底层数据没有做读写分离,查询日志没法准确定位,最后选择了熔断降级方式,让数据展示页面提前有个兜底策略。”杨豆成功找到了那个四两拨千斤的支点,解决了难题,当她抱着新方案冲进会议室时,窗外的钱塘江正翻涌着涨潮的浪花。

在羚客系统数据看板前,杨豆总能精准捕捉到那些"成长的信号"。某次迭代后,她发现母婴类目的直播间互动率在晚八点出现峰值,这和自家宝宝的活跃时段惊人吻合。这个发现催生了"亲子时段流量扶持计划",让无数职场妈妈主播在带娃间隙也能开播。

互联网宝宝成长记,妈妈学会了 “时间折叠术”

码农是一个男多女少的行业,在日常的工作中,女程序员的女性视角也帮了杨豆很多忙。“女性的视角更加多维度的,不管是显示页面,还是价格,系统的外观,女性都更加感性。”杨豆说,她日常还从事一些跨部门协作,女孩子沟通起来更方便。

前年,当宝宝刚出生时,杨豆发了一条朋友圈:希望我的宝宝能够健康长大,做一个善良正直对社会有用的人。宝宝六个月时,杨豆发明了独特的"时间折叠术"。早晨七点到九点是亲子时光,她会抱着孩子站在阳台,指着远处园区的大楼说:"妈妈要去那里给直播间造魔法啦。"晚上八点哄睡后,她化身"暗夜程序员",在宝宝均匀的呼吸声中敲击键盘。

由于经常晚上加班,杨豆的宝宝也熟悉了她的日常作息,成了晚睡早起的互联网宝宝。由于谦寻是弹性工作制,杨豆日常每天上午11点到公司,晚上8点左右回家,有时候忙一个项目,忙到凌晨也是家常便饭。“对我来说,宝宝和工作是秤砣的两端,看看哪个优先级更高,就优先倾注更多精力。”杨豆说,如果工作忙,家里人会帮忙照顾宝宝,如果公司事情不那么紧急,她会抽出更多时间陪宝宝,讲故事、喂奶、换尿不湿、冲澡、买衣服,每次陪伴都是她心灵的慰藉。

当宝宝第一声叫妈妈的时候,杨豆还在开工作会议,她当时激动得要哭了。

“跟代码打了这么多年交道,我觉得我是弹性伸缩,动态负载。”杨豆说,她现在学会了分片处理,生活和工作合理分配时间。

在这个算法与算力交织的时代,杨豆用代码编织着另一种温柔——它关乎成长,关乎平衡,更关乎那些在键盘敲击声与咿呀学语中绽放的生命可能。正如她常说的:"我们写的不是程序,是让世界看见妈妈们力量的接口。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