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家长在外遛娃,家长们聊到孩子身高问题:
“我家儿子才一年级,已经一米三了,医生说可能初中就能蹿到一米七。”
“我们家闺女就愁人,八岁还不到一米二,吃得也不少,就是不见长个。”
说者无意,听者心焦。
我回头看了看自家娃,确实在一圈孩子中算是偏瘦、偏矮的那一类。
回家后,我忍不住上网查资料、看案例,还专门约了带孩子去体检体检。
结果医生的一句话,让我一下子冷静下来:“孩子发育有自己的节奏,只要没错过‘猛涨期’,一切还有空间。”
这让我意识到,原来,我们对孩子身高体重的焦虑,其实更多是因为“看不清”。
儿童“标准身高体重表”来了,我们可以借此对照孩子目前的情况,看到底是“发育晚”,还是“真的落后”。
一:儿童身高体重对照表
以下是男孩身高体重对照表。我们可以找到孩子现在的年龄,然后对照他的身高体重。
比如6岁。
他如果在117.7cm左右,就属于正常中等。如果高于这个数,那就偏高了。
如果矮一点点,也没事。但如果低于114.6cm ,那就是偏矮了,我们要多注意。
如果体重在21.26kg,属于正常。大于23.26kg,或轻于19.49kg,那就是偏胖或偏瘦。
还有女孩的身高体重表,我们都可以一一对应。
如果孩子看上去比同龄人矮,但身高体重值又是正常,那我们完全不要担心,也不用焦虑。
孩子的成长,并不是匀速进行的,反而更像“台阶”,会在某些阶段突然蹿一截,而平常阶段,看起来好像“不咋动”一样。
所以,关键问题,不在于现在是不是达标,而是——你家孩子有没有错过猛涨期?
真正要紧的是:你家娃在哪个“猛涨期”?
二:4个“猛涨期”
孩子一生中,大致会经历四个关键的生长加速期:
①第一个猛涨期:0-1岁
这是出生后最快的一年。
刚出生的宝宝,一般在50厘米左右,到了1岁可能就达到75厘米,等于一年暴涨25厘米。
这个阶段身高变化惊人,体重也几乎翻三倍。
②第二个猛涨期:3岁左右
很多家长会觉得,3岁之后孩子突然胃口大了、体能强了,个头也开始蹿。
这其实是身体在为接下来的骨骼增长做准备。
虽然增长幅度不如婴儿期快,但这是长远发育的“打地基”。
③第三个猛涨期:5-7岁之间
这是上小学之前的一段“加速跑”。
孩子不仅身高拉伸明显,体型也开始从“肉嘟嘟”向“细长条”转变。
你可能会发现,有些孩子在这个阶段突然变瘦了,但同时长高了。
④第四个猛涨期:青春期临界点(女孩9-11岁,男孩11-13岁)
这是整个童年阶段最重要的“逆袭窗口”。
在青春期里,孩子每年长高8-12厘米都是常见的现象,甚至有的孩子一年暴涨15厘米。
如果说,前3个增长期是基础建设,这一波猛涨就是冲刺期,。
孩子能不能“追平”或“赶超”,往往就看这时候有没有把握住。
三:这些误区别再踩了
很多妈妈在得知孩子不达标后,第一反应就是各种补、各种急。
可事实证明,很多“用力过猛”的育儿方法,不仅没效果,反而容易适得其反。
●误区一:吃得多,一定长高?
吃多了,不等于吸收得好。
孩子的肠胃还在发育期,吃得太多、太杂、太油腻,容易造成积食、腹胀,反而营养跟不上。
尤其是偏食、光吃肉不吃菜、或者长期吃高糖高油食物,会导致营养结构不均衡,反而影响发育。
●误区二:晚上晚睡点没事,白天补觉就行?
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误区。
研究发现,孩子体内80%以上的生长激素,是在晚上10点到凌晨2点深睡期分泌的。
如果晚上拖到11点、12点才睡,即使第二天睡到中午,也无法弥补夜间激素分泌的损失。
●误区三:只补钙,不补维d、不晒太阳?
补钙只是“原料”,要想吸收,还得靠维生素d。
而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不是补剂,而是阳光照射。
此外,锌对于生长激素的分泌,也至关重要,缺锌的孩子通常个头也偏矮。
所以,不是一个多补钙就能解决问题,而是要多方面配合,才能真正长得好。
四:这3件事妈妈一定要做到
说到底,我们不能光焦虑,也不能什么都不做。真正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是科学的生活习惯和环境支持。
①第一,吃得对
营养是基础,但不是越多越好,而是结构要合理。
我们可以重点关注三大类营养:
✔优质蛋白:鸡蛋、豆腐、牛奶、鱼肉、瘦肉等;
✔钙和维生素d:每天一杯奶、户外晒太阳;
✔锌和铁:牛肉、动物肝脏、坚果、贝类;
少吃油炸、膨化、甜饮料,多吃天然的食物原型。
②第二,睡得足
不同年龄段的睡眠时长建议如下:
3-6岁:每天睡10-12小时;
7-12岁:9-11小时;
青春期:至少8.5小时。
尤其要注意尽量在晚上9点前睡觉,哪怕再忙,也要让孩子在10点前进入深睡眠。
这不仅对身高有好处,对情绪、免疫力、注意力都有极大帮助。
③第三,动得勤
跳一跳、跑一跑,骨头才能被刺激、被拉长。以下运动可以多做:
●跳绳:简单、有效、室内也能做;
●游泳:全身协调,锻炼肺活量;
●篮球、跑步、阳光下玩耍:拉伸+骨密度+户外阳光三合一。
哪怕每天只跳绳10分钟,也比整天窝在家里强得多。
孩子如果现在慢,也没关系。
只要我们能在关键期,帮他吃好、睡好、动起来,他就能在属于自己的时刻“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