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盛开的英雄花
广州新中轴线核心位置,广州“小蛮腰”南侧,生出一朵木棉花造型的建筑。而那便是两次搬迁,最后以全新面貌与群众见面的广州艺术博物馆。它被誉为湾区文化新地标,也是当下本地最火的网红打卡点。
罗奇-广州艺术博物院院长
木棉花就是广州的象征,我们馆的设计理念,它就是“水中盛开的英雄花”。
“能治颈椎病”的美术馆
有网友说,多来这里可以治疗颈椎病,因为不论你是慕名而来,还是偶然造访,只要进到“木棉花”里,都一定会抬头仰望穹顶的这朵巨星莲花。它的光影随着阳光一天中照射角度的不同而不断变化。每个时间段都会有人拿着各种摄影装备对着上空打卡留影。
唐杰-建筑设计师
它也有很多实际的功能,比如说夏天以后广州很热,我们需要做遮阳,但是我们又不想做成那种很传统那种完全封闭式,所以我们是做成了这种像鳞片一样的很漂亮的造型。
而这朵盛开的木棉花,在夜晚也同样呈现出美轮美奂的风景。
唐杰-建筑设计师
您刚才说的就是白天它是这种玻璃的,像玉石一样的材质,晚上一亮灯以后,它里面的那些红色的光渗出来了,就会是另外一种感觉。
诚意十足的开幕展
开幕特展中,还有不少从国家级美术馆借来的珍藏。这幅罗中立于1980年创作的肖像画作《父亲》,相信不少观众看到都会眼前一亮,极为写实的风格加上画中人神态表现出的朴实、善良和对生活的希望,想必会让看过这幅画的人都留下深刻的印象。
罗中立《父亲》
此外,美术馆还设立了多个特展,艺术粉们能看欣赏到来自其他美术馆的精品。其中博人眼球的《长征组雕》,则是由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携中国美术馆创作团队与一批青年艺术家完成的。
吴为山《长征组雕》
“镇馆之宝”
广州艺术博物院收藏了中国最全的岭南书画。如果你细品整个书画展,会发现被人们誉为创新求变的岭南画派精神,并不是突然间出现,而是颇有历史渊源。
位于美术馆一楼的历代书画展,展出了大批珍藏的古代名书画,大多与岭南文化相关。而这里最古老的珍藏,是距今近千年的宋代作品。
文同《墨竹图》
岭南画派奠基人居巢、居廉,善于使用“撞粉”“撞水”的绘画技法,而这种技法源自于宋代,但用于岭南风物画,就特别能展现出南方地区湿润朦胧的质感。与其他大家不同的是,居巢、居廉很喜欢画生活中的各种物件,例如这幅《瓜藕图》。
居巢《瓜藕图》
居巢《双鱼图》
居巢、居廉徒弟高剑父,便是20世纪初兴起的岭南画派的创始人之一。岭南画派因革命新思潮激荡而生,而革命思潮也因岭南画派而愈发磅礴。所以,改革创新一直被认为是岭南画派的精神基础。
高剑父《东战场的烈焰》
岭南画派还有很多大家熟悉的代表性人物,例如关山月、杨善深、赵少昂。在这里,你也有机会看到他们的真迹。
中国近代漫画起源
岭南画家的创新和改革精神在近现代新媒体---报刊出现的时候也表现得淋漓尽致。相信学过近现代史的人都会对《时事画报》和这张教科书里出现过的《时局图》有印象。
最早版本的《时局全图》刊于1898年7月的香港报纸《辅仁文社社刊》,有署名:开平谢缵泰。谢缵泰1890年与友人成立首个革命组织辅仁文社,后来还加入兴中会,参与策划广州起义。值得注意的是,戊戌变法正是1898年6月至9月,此图出版就更有意义。依时间算,它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第一幅近代报刊漫画和漫画地图。
谢缵泰《时局全图》
黎丽明-广州艺术博物院研究员
《时事画报》也是1905年创办,当时的一批广东画家,去广东漫画社投稿,很多的漫画就在这里产生。这一个画报是宣传这种革命救国这样一个主题,很有时代背景。
中轴线上的“英雄花”
对于广州艺术博物馆而言,承载这些历史时代浪潮中闪闪发光的精神,是其之使命。而博物馆在重建之初便已经规划好如何最大限度地与其他文化设施一起,依托广州中轴线,创造文化集群,努力使中华文化发光发热,提高全民素质,弘扬中华传统。
罗奇-广州艺术博物院院长
因为想打造一个文化集群。像我们隔壁那里是广州科技馆,在那边还有一个广州博物馆,它整个就形成一个文化集群,而且在过中轴线辐射到广州塔那边是省博物馆,大剧院等等一系列(文化设施)。
编导:胡可欣
编辑:文国靖(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