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这些方法培养孩子“不好惹”的能力,孩子到哪都不会被欺负

学校其实就是一个小型社会,这里的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所以,各种不同性格的孩子都可能存在,也正是因为这样才会产生校园霸凌的现象。而作为家长,自然不希望校园霸凌这种事情发生在自己的孩子身上。

不过,有时候总是事与愿违。周末本来要带孩子去游乐场的,因为这件事是孩子期盼已久的事情,现在终于腾出来时间,自然要马上满足孩子的这个小心愿。

于是,我在孩子周五放学的时候,就将这件事告诉了孩子,但是孩子却没有出现预期中的兴奋,看到孩子的情绪不太对劲,我隐隐约约感到孩子在学校可能发生了什么,于是就对孩子进行了询问。

一开始,孩子还不愿意说,在我再三追问之下,孩子才告诉我,他在学校被欺负了

有一个同学经常会故意地说他坏话,比如有时候会说孩子的衣服穿得很像“破烂”,有时候会说孩子长得很难看,有时候会说孩子抠门吝啬,有时候会说孩子很笨等等。我听得出来,这是孩子的同学故意针对孩子,故意欺负孩子。

我们家孩子一向老实巴交、没有脾气,对待任何人都是非常友善的,可就是这种善良,让孩子在幼儿园被欺负了,这让我非常的生气。

但是,总不能像南京某男子一样带着孩子上门打人家孩子吧?

于是,我就将这件事告诉了孩子的老师,并与老师进行了进一步的沟通。而老师也表示自己将会好好处理这件事,约谈对方家长,向我真诚致歉。

这件事的处理结果我还是比较满意的,毕竟对方家长也真诚地道了歉,还准备了一些牛奶等礼品准备进行赔偿,我自然是婉拒了。

其实我要的主要是一个态度,既然对方家长这么诚恳,孩子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就没有必要再要人家的东西了不是?

虽说这件事得到了“圆满”的解决,但是已经发生的事情将会永远地被孩子埋藏在心里,那些受到的伤害也成为了永不磨灭的记忆。虽说孩子以后不会再受到那个同学的欺负,但是孩子受伤的心灵却需要长时间的修复。

所以,要想让我们的孩子从本质上不受校园霸凌的影响,就需要教会孩子如何在霸凌产生之初,就终止霸凌行为的继续。

用这些方法培养孩子,让孩子变得“不好惹”,孩子到哪都不会被欺负

俗话说“柿子捡软的捏”,我们能够发现,受到校园霸凌的孩子,一般都比较“好惹”,所以才会有一些“坏孩子”去欺负孩子。

但如果孩子变得“不好惹”之后,就很少会有“坏孩子”来欺负了,毕竟“坏孩子”是坏不是傻,他们不会蠢到“鸡蛋碰石头”。

●锻炼孩子的身体,让孩子变得“看起来就不好惹”

体质较弱的孩子更容易受到欺负,这是因为孩子如果瘦弱、无力,就会给人一种非常容易拿捏的印象,从而成为“吸引霸凌体质”,遭到坏孩子的欺负。

但如果孩子经常锻炼身体,身体非常的高大强壮,那就根本不会让人产生欺负的念头,毕竟谁会自找不自在呢。

就像我们楼下邻居家的孩子,年龄不大但是看起来非常的壮实,在学校里面属于完全不会被人欺负的类型,因为这样的孩子看起来就“不好惹”。

●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让孩子“胜友如云”

俗话说“人多势众”,谁也不会去欺负一个拥有众多朋友的孩子,毕竟孩子的朋友并不是摆设。所以,家长们要注意引导孩子多交朋友,建立自己的朋友圈。

这也是我在孩子受到欺负之后对孩子进行加强培养,让孩子在幼儿园多交朋友,之后再也没有孩子愿意欺负我们家孩子了,因为朋友多了“不好惹”。

●提升孩子的反霸凌能力,关注孩子心灵成长

除了交朋友,我还非常注重提升孩子本身的抗霸凌能力,要让孩子打心底知道如何辨别霸凌、远离霸凌。

当然,空口白话地对孩子讲,孩子很可能不理解,因为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听大人的道理就像置身于“云里雾里”,很难完全的理解与体会。所以,我就采用了孩子能够理解、接受的方式,给孩子准备了一套绘本书。

这套书就是《儿童反霸凌启蒙意识绘本》,全套8本,包含了8个不同的霸凌主题,这些都是常见的霸凌现象,比如隐性霸凌、身体侵害、肢体霸凌、财物霸凌、语言霸凌等等。

每个主题都有与之相对应的生活故事,让孩子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更便于孩子的理解与掌握。

每一个主题都向孩子展示了什么是霸凌、霸凌会带来什么、如何远离和摆脱霸凌。让孩子学会拒绝、学会保护自己、学会勇敢地面对困难、学会乐观与自信的生活态度等。

孩子在看完之后,能够自然而然地将远离霸凌的方法代入到自己身上,形成较强的反霸凌意识。

比如阅读了《我不喜欢被排挤》后,孩子知道了被排挤不要自暴自弃,更不要表现出不合群的样子,而是要提高自己的能力,多交朋友,保护好自己。

一套8册适合2岁以上的孩子阅读,父母送孩子再多的礼物,都不如送孩子这套书,书中蕴含知识,能让孩子远离霸凌,健康快乐的成长。

结语

校园霸凌不可小觑,虽说有时候霸凌的程度很轻,大人可能会觉得“无关紧要”,但却会给孩子留下较深的心理阴影,长此以往将会严重破坏孩子的成长健康甚至是人身安全。

所以,家长们一定要重视孩子的反霸凌教育,让孩子从小具备反霸凌意识和能力,远离校园霸凌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