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时间,你是否能“管理”得了?

闺女上初中后,肉眼可见地忙起来了,而且能感受到她的压力:她哭过两三次了,而且主动让我给她请家教,这两天每天都催我:妈,家教什么时侯开始?

我很心疼她,小学开开心心地玩了六年,没有报过任何课外辅导班的娃,现在居然主动要求找老师了。

看着她每天忙到飞起,我也心疼,一过9点也忍不住要催她:宝贝,先睡觉,作业完不成不重要,以后我们看看怎么能把时间管理得更好。慢慢来,你能追上来的。

于是我一口气买了好几本儿童管理的书,准备好好学习一下时间管理。

晚上下班门口自然又是一堆书,我当着闺女的面拆开来看,并且随手递给闺女一本,让她也翻翻,闺女看了一眼,对我说:妈,你是觉得我管理不了时间吗?

我楞了一下,认真地说:不是的,是我自己觉得时间管理做得不够好,所以才买来看的。

晚上又跟闺女一起学习(家教开始之前,我只好先充当“家教”了),又到9点,我又催闺女去睡觉,我也跟着睡觉了。

早上4点半准时醒来,看了一本书,觉得价值不大;上班时往背包里放了另外一本《儿童时间管理训练手册》(这本书非常有名哦),上午完成了工作之后开始翻,中午吃饭回来又接着翻,午睡起来后又花了半小时翻完了,基本认定,这本书对我而言,没有价值,就不浪费我的钱和我家的书柜了。果断退货。


现在来吐个槽:

首先,我的孩子绝对不会接受我这样的“管理”。

看看这个密密麻麻的表格,这本书中这样的表格随处可见,“管理”之细,真是令我汗颜,这得是多么听话的孩子,才能做到表格里这么多的要求啊!

我都没敢让娃看,她想说什么我都能想到,我害怕她会说:你用这么多的格子来管我,你这是把我放监狱里了吗?

我家这个娃,天生主意大,谁都没办法管她,她从小到大,一直是自己管理自己。小学时坚决不上课外班,到现在急切要求请家教,全是她自己作主。


其次,很佩服这本书主创团队的“创作”能力。

看到此,读者是不是想起什么来了?

我一看到,立刻想起《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

连结尾都差不多(标红线处)。

再次,也很佩服这本书和《正面管教》里的四个R完全一致,我翻完这本书没看到有什么参考的文章和参考书,只能说主创团队太厉害了,所有知识完全是自己的原创。

昨天刚读完李笑来的《《把时间当做朋友》》顺便说一下,李笑来先生也太迂腐了,一本书,有半本书是在解释他这句话的出处的(关于时间管理,推荐看看李笑来的说法,但是李笑来的这本书,并非是关于时间管理的书哦)。

当然,坚决不否定这本书的价值,甚至我完全相信,作者是真的用这套方法把孩子“管理”出来的,有的孩子可能就是适合这套管理。


所以这本书对于有些家长和有些孩子来说,是完全适用的,但是肯定不适合我和我的孩子。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每个孩子也因为某个专家的“方法”而出生、犯错和成长。


最后,来讲一个老套但真实的故事。(读者上网可以搜到)

有一个孩子有一个很牛的妈,我们权且称为“牛妈”,“牛妈”“管理”孩子会精确到分钟:放学回家几分钟洗手、几分钟吃饭、刷牙,早上几点起床几点出门……孩子也很争气,一路考上中国最有名的高校,成为别人家的“牛娃”。

进入名校后,“牛娃”看到同宿舍同学在打游戏,天啊,世界上还有这么好玩的东西,于是“牛娃”一发而不可收拾。

全宿舍没有一个同学不打游戏,但是别的同学该打游戏就打游戏,该上课上课,该考试考试,只有“牛娃”,游戏成了他的全部。

结果可想而知,一个学期下来,“牛娃”门门挂科,惨遭劝退。

回家后有“牛娃”,又分毫不差地被“牛妈”“管理”了起来,于是二次考入名校。可是“牛娃”重蹈覆辙,再次被学校劝退。

二次回家的“牛娃”再度被“牛妈”“管理”了起来,第三次考入了名校,结果这次名校直接拒录:我们不要一个管理不了自己的人。

孩子的时间、孩子的人生,岂是你能“管理”得了的?

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专家,包括孩子,如果父母想当孩子的专家,风险比较大。

如果你在育儿方面有困惑,欢迎你给我留言或私信我,我将尽快回复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简介:王宏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焦点解决中心焦点解决高效教练、两家青少年戒除网瘾机构导师,焦点解决父母成长营创始人,《壹心理》签约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