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先生在她的文章《不为什么》中写过这样一段话:
有一次,幼小的我,忽然走到母亲面前,仰着脸问:“妈妈,你到底为什么爱我?”
母亲放下针线,用她的面颊,抵住我的前额,温柔地,不迟疑地说:“不为什么——只因你,是我的女儿!”
冰心先生说,母亲的爱就是这般刚定,没有回旋,没有任何原因和条件。只因为你是我的孩子,所以我没有任何杂念,无比单纯地爱你。
父母的爱可以包裹孩子的心灵,陪伴孩子走过漫漫四季,走过海角天涯,冰心先生甚至说“世界便是这样建造起来的!”
一座森林家庭教育的 “五感五力”理论系统提出,父母的爱是给孩子最好的“安全感”。通过“安全感”的获取和建立,可以培养孩子的“理解力”,即换位思考,理解自己、接受他人的能力。
在“理解力”的指引下,孩子可以形成开放、包容的心态,变得勇敢、坚强,避免产生抑郁与焦虑等负面情绪。
一座森林1×10森林工作法提出,在家庭教育上,使用合理的方式、积极的语言对孩子表达爱,是孩子获得安全感的重要方式。
具体而言,一座森林青少年心理专家提出,在培养孩子安全感和理解力上:
1、 用直白的语言表达对孩子的爱和鼓励
很多父母认为对孩子直白地说“爱”,有些太肉麻。鼓励和赞扬时也尽量含蓄,生怕孩子一表扬就骄傲。
在父母看来,爱是用无声的方式表达的,但在孩子那里,可能会认为父母不够爱自己,或者认为是自己不够优秀,才不配得到父母的爱。
其实爱也是需要证明的,否则家长对孩子的爱,孩子可能领会不到。
2、用亲近的行为表达对孩子的爱
父母的拥抱、晚安吻、抚摸头顶等方式,是很好的爱意传达,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和父母的亲密无间,产生幸福感与安全感。
3、 注重仪式感
孩子的生日、入学典礼、毕业典礼这些对孩子来说有重要意义的事,父母应该表现出足够的重视。比如送出孩子喜爱的礼物,给孩子写小卡片等等。父母的细心关照是给孩子最好的惊喜。
一座森林青少年心理专家表示,爱就藏在生活的点滴中。孩子对父母的忘记、失信有多伤心,对父母的重视与在意就会有多感动。
4、多陪伴
孩子的感受是很直接的,父母经常陪伴在身边,就认为父母是爱自己的。父母的话少了,陪伴自己的时间少了就会对父母的爱产生怀疑。
如何安抚孩子敏感的心?
花时间多陪伴他,哪怕只是安静地坐在一起,聊一些生活中的琐碎,孩子也能够在父母温和的眼神与轻松的语气中,感受到父母的关心与爱护。
一座森林青少年心理专家认为,接受爱与表达爱,是父母应该上给孩子的美丽的一课。
对孩子的爱需要直接、正面地表达,孩子才能体会到温暖的力量,获得信心与安全感,找到家庭的归属感,然后他将用同样的爱与温柔善待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