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凤仪说,“有很多事轮不到我们多想,就是绞尽了脑汁,也想不出个真相与所以原来,一切随缘就好。”家庭中,每个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唯一;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我们也想不出个真相与所以然。抄书打卡第27天,我们继续读到维尼老师《顺应心理,孩子更合作,和孩子一同幸福成长的心理魔法》的第五篇“心理问题早知道”。了解到家庭教育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心理问题,轻微的如害怕、多动、抽动,严重的如强迫症、抑郁症,如果能及时预防、及时识别、合理应对,会帮助我们顺利的渡过难关。
心理问题早知道
孩子有胆小、害怕等心理问题,可以运用系统脱敏的方法,把目标分成很多小步,让孩子每一小步都能轻松的完成之后,进入下一步
我的女儿开始有些胆怯,不太愿意和小朋友交往。我想了个办法,就是和她一起去和小朋友们做游戏。有一个在小朋友中间流行的游戏叫“老鼠偷油”,但谁都不愿意当猫,这个时候我就可以参与进来了,孩子们看到来了个大人,愿意当猫,自然欢迎。有我在,女儿也放心地和他们一起当老鼠玩得非常开心,哈哈大笑,我也返老还童玩了好多种孩子们的游戏,这样女儿逐渐喜欢上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体会到一起玩的乐趣,性格也比以前大方了!
有了进步之后,我又为女儿创造一些游戏之外的交往机会,比如到同学家、小伙伴们家相互串门,约小朋友们一起玩,慢慢的她逐渐学会便喜欢上这些玩法,朋友就越来越多了。
还比如孩子上体育课,对体操课中的跳马总是有莫名的害怕,很多小朋友就跑到马前就不敢跳过去了。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运用系统脱敏的方法,可以先练习跳山羊,先让跳板近一点,完全不怕之后再把跳板移远点,直到距离达到标准,这样就能轻松的应对山羊了;再练行横马,跳板的距离也是逐渐加大,直到在标准距离时也能放松跳过去;最后才练纵马,用同样的方法,最后在很远的距离上起跳,也不害怕了。
这样一步一步的往目标前进,孩子的害怕感觉就慢慢的淡化了。
孩子口吃怎么办?
有些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讲,下课追跑打闹,控制能力差,帮助孩子克服多动的问题,需要有效沟通培养规则意识
什么是多动症呢?是指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有缺陷,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短暂,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在家庭及学校均难与人相处,日常生活中常常使家长和老师感到没有办法。
实际上,很多表现为多动的孩子,也不是什么严重的症状。只是孩子不知道遵守规则,不怕老师,对学习上课没兴趣,习惯还没有培养好等。
通过老师和学生的游戏,对于预防多动有帮助,可以从三四岁就开始玩。
前段时间,五岁的女儿在上幼儿园的时候,老是在凳子上动来动去,用手一会儿摸摸挨着的同学,一会儿摸摸挨着的桌子、凳子,课上纪律也不好。
于是我就经常和孩子玩老师和学生的游戏能让孩子懂得上课的规则。具体做法是,让孩子扮演老师的角色,我和动物玩具扮演学生的角色。在课堂上,我有时摸摸左边兔子的耳朵,跟它说说悄悄话,时而拍拍右边乌龟的背。女儿一开始只是有点严厉的叫我的名字,然后就叫我起来讲故事,故事讲完后我认真的听她讲了一会儿,然后又装着坐不住的样子,女儿用严厉语气的点我的名,最后忍无可忍的抱着我说:“妈妈能不能听我说?气死我了。”
见时机已到,我说,“看同学们都在说话,不听老师讲课,老师是不是很难过?”女儿点点头。“那从今天起,我们做一个不一样的自己,相信自己好吗?”我看着女儿的眼睛说。女儿使劲地点头回应我。在之后的课堂上,我真的看到了不一样的孩子,那个上课老东摸西摸的女儿不见了。
孩子抑郁了怎么办?
面对抽动症的孩子,就是顺应孩子的心理,改变教育方式,改变孩子敏感的性格,让孩子放松快乐
抽动症状的本质是对内心紧张焦虑的一种习惯性宣泄,所以我们需要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不去压抑孩子;还需要改变孩子过于追求完美,争强好胜的性格,减少孩子自身的紧张焦虑。
人们常说妈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为了孩子可以牺牲一切,只要孩子健康快乐。可是为什么我们这样爱孩子还会得抽动症呢?现在才明白,虽然我们爱孩子,但爱的方式不对。
孩子从小胆小,脾气也不好,还大声喊着说话。有段时间父母教育孩子的意见不统一,再加上工作上的不顺和生活上的琐事,就经常把火发在孩子身上,小孩子深受折磨,她不知所措,惶恐不安,后来诊断得了抽动症。
面对这个情况,我不断反思,顶住全家的压力,按照维尼老师的方法,改变自己,用心理学的方法来帮助孩子。在学业上耐心地辅导,在生活上细心地帮助,慢慢孩子的抽动症就好了。
更好地商量完成学业
—————————————————————
秋实99,陪您一起读书。
感谢您的阅读、分享、点赞、收藏,欢迎您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喜欢的请点个关注[来看我][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