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十个孩子九个积”,为何外国孩子很少积食,医生带你了解

最近很多家长都会有疑惑,为什么自己家的孩子总是积食、脾虚,看短视频老外家的孩子就不用忌口,却也不积食生病呢?

在中国,人们称脾胃是“后天之本”,也就是孩子脾胃好了,能为孩子未来的身体打下一个好基础。而脾胃的作用也非常多,包括运化营养、精微、水谷,都需要脾胃来运化来完成。很多孩子明明吃的不孬,也出现了营养不良,这也大都跟脾胃有关。

“十个孩子九个积”,为何外国孩子很少积食

  1. 差异化的饮食结构

中国地大物博,吃法也自然是多种多样,而且为了保证口感,中国的饭菜注重调味。调味好吃了,饭菜就香甜可口,但调味重的同时也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难运化。

高温油炸、重口等饮食结构,也就造成了脾胃运化能力慢慢降低。低下的工作效率也就影响了运化和吸收,营养吸收自然受限。

而外国孩子的饮食大都非常简单,大都是水煮菜等蒸、煮、烤等烹饪方式。脾胃的工作量非常简单,轻轻松松就能解决掉食物,当然也很难发生积食脾虚。

2.心理状态

国内的教育环境大都是讲求一个“拼”字,家长可能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名词,不惜占用放学后和周六周末的时间,让孩子学习文化课或其他兴趣班。这也就直接导致孩子们得不到充足的运动量,心态上也会受到很大影响。

而国外的孩子通常有更多时间去玩耍、参加集体活动,很少会有学业上的精神压力。脾胃最能受情志的影响,而孩子的心理状态也影响了脾胃的健康与否。

3.餐具

很少有家长注意到餐具这一因素,实则也会对孩子身体产生影响。国内家庭喜爱用木质的餐快,但是如果清洁不当,很容易残余下食物,使得变质发霉。孩子的脾胃自然难承受住这些,很容易伤害到脾胃的健康。

而国外孩子更喜欢使用不锈钢的刀叉,不容易残留,也就很少发生腹泻、脾胃受损现象。

孩子积食、脾虚,怎么做才科学

很多家长“谈积色变”,认为积食反反复复,非常难治愈完全。确实,积食脾虚非常难根除,选择适合孩子的方法更合适。

缓解孩子积食脾虚,中医中常用“含中药成分的消食水”等食疗方法。

含中药成分的消食水含有十几种药食同源成分,像是猴头菇、山楂、麦芽、沙棘等成分,都是人尽皆知的助消化、消积滞、健脾胃的成分。含中药成分的消食水结合了“消食+健脾”,功效更全面,比较适合孩子。

无明显积食、脾虚的孩子,该考虑是不是缺锌

缺锌的孩子大都抵抗力很长,而且多食欲差,影响身体的发育。可以补充“益食辛”等成分。

“益食辛”是将第四代蛋白锌和健脾成分相结合,同时抓起来了补锌和健脾。因为缺锌的孩子大都脾虚,有脾虚就使得锌成分难以被吸收,两者结合则更适合孩子的体质特点。

预防大于治疗,这也是中医中提倡的“治未病”。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还是要从饮食上下手,从根部控制积食根源,并且均衡饮食,防止缺锌情况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