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
手足口病又叫发疹性口腔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发热和手、足皮肤疱疹、口腔黏膜溃疡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多数症状较轻患儿一般在一周左右自愈。
每年4-7月和9-11月是手足口病高发期,多发生于6月龄—5岁内的儿童。
手足口传播途径有哪些?
手足口病如何预防?
幼儿园预防措施
1.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部室等场所每日保持良好通风;
2.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防护)
4.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5. 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6.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7.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
8.定期对教职工进行相关疾病预防知识培训与考核。
手足口病虽然会多次复发,但普遍可自我痊愈,家长也不要太恐慌。
只要严格做到勤洗手,勤消毒,勤锻炼,少扎堆聚集,早到正规医院接种疫苗等预防工作。
如发现不适,要早确诊,早治疗,早隔离,早和幼儿园请假即可。
希望这篇手足口病预防指南能帮助家长及时了解相关知识,并引导宝宝做好预防工作。
让我们一起为宝宝撑起健康的保护伞,让宝宝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青禾朴
让每一个孩子都可以被造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