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 全媒体记者 田甜
湖南株洲的街头,一对母子的身影常引人驻足,13岁的脑瘫少年谭兆盛手握话筒,用略显颤抖却清澈的嗓音唱响《天之大》;身旁提着音响的母亲谭淑琴,既是他的“金牌经纪人”,也是他逐梦路上最坚定的陪伴者。这对母子的故事,不仅是一段与命运抗争的传奇,更是一曲关于爱与希望的赞歌。
早产脑瘫儿对音乐异常敏感,坚持练习唱歌
2012年,谭兆盛出生时仅28周便早产,体重仅1.8斤,住院3个月后因经济困难提前出院。5个月大时,他被确诊为脑瘫,伴随运动障碍、语言迟缓、内斜视和癫痫等多重疾病。面对医生的诊断,谭淑琴一度陷入绝望:“这样一个浑身是‘病’的孩子,未来该怎么办?”
为了给儿子争取康复机会,谭淑琴带着孩子辗转长沙、北京多地求医。在谭兆盛一岁半的时候,谭淑琴毅然离婚,带着儿子净身出户,开启单亲母亲的艰难旅程。
康复训练的日子里,谭淑琴发现儿子对声音异常敏感。家中播放音乐时,谭兆盛会要求反复聆听,并尝试跟唱。尽管因肌肉控制困难,儿子的声音时常颤抖,但那份执着让谭淑琴看到了希望。于是她开始利用康复训练外的碎片时间教儿子唱歌,甚至自学钢琴、口风琴和排箫,为儿子创造音乐环境。
从街头到舞台,他说“要用音乐传递希望”
2022年,谭兆盛首次登台演唱《男儿当自强》,尽管脚步踉跄,但他毫不怯场,收获全场掌声。
这次演出成为母子俩命运的转折点。
此后,谭淑琴便提着音响,陪儿子从社区广场唱到商业街区。路人或质疑或感动,但谭兆盛的歌声逐渐吸引了一批忠实听众,在社交平台的演出视频更获得了20多万的点赞,评论区满是“生命的强音”“母爱创造奇迹”的鼓励。谭淑琴将儿子的日常发布至网络后,获得了更多人的关注,甚至有音乐人主动提供专业指导。
如今,谭兆盛的音乐天赋愈发凸显。他仅需一两天便能学会一首新歌,甚至能凭记忆精准复刻钢琴旋律。
2024年,谭兆盛在株洲市关爱孤独症儿童公益活动中以一曲《天之大》感动全场,并受邀参加湖南省残联组织的赛事。
“疾病给了儿子太多阻碍,但音乐让他找到了价值。”谭淑琴表示,尽管站立唱歌时仍需不断调整姿势保持平衡,尽管学习乐理需付出常人十倍的努力,但谭兆盛始终乐观,“只要有了方向,哪怕付出很多都没关系”。
谭淑琴的坚持不仅为儿子推开了一扇窗,也为更多特殊家庭带来希望。未来,她计划带儿子参与更多公益演出,用音乐传递力量。
而谭兆盛则梦想着站上更大的舞台:“我想向大家证明,脑瘫孩子也能活出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