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婷妈
去朋友家做客,看到孩子摔了一跤,全家立刻围上去嘘寒问暖;班级竞选失败,家长转头就向老师“讨说法”。
现在的孩子,在成长路上几乎没遇过什么坎坷,一路“顺风顺水”。可仔细想想,这样的 “顺遂” 真的对孩子好吗?

教育最大的失败,或许就是让孩子从小过得“太顺”—— 那些被屏蔽掉的挫折、被替代的责任、被剥夺的独立,正在悄悄影响着孩子的未来。
1、过度顺遂,让孩子失去面对挫折的勇气
邻居家的女儿朵朵,从小到大都是家人的“掌上明珠”。
上小学时,妈妈担心她在学校受委屈,每天都要和老师沟通孩子的情况;遇到难题,爸爸立刻帮忙解答。
去年朵朵参加钢琴比赛,本以为能拿奖,结果却止步初赛。得知结果后,她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哭了一整天,之后再也不愿意碰钢琴。妈妈无奈地说:“从小没经历过什么挫折,现在一点打击都受不了。”

心理学中的“挫折承受力理论” 指出,长期处于顺遂环境的孩子,面对突发困难时,心理防线更容易崩塌。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从未经历风雨,一旦移到户外,就会迅速枯萎。
当孩子习惯了事事顺利,未来遇到真实的挑战时,反而会因缺乏应对经验而退缩,甚至陷入自我否定的困境。
2、一路坦途,导致孩子责任意识淡薄
同事家的儿子小宇,吃饭时奶奶追着喂,书包由妈妈帮忙整理,就连作业没写完,家长也会找老师求情。
去年班级组织大扫除,小宇负责擦黑板,结果只擦了一半就跑去玩耍,老师批评他,他还理直气壮地说:“在家都有人帮我做,我为什么要自己干?”
这样的场景,在被过度保护的孩子身上并不少见。当家长为孩子扫清成长路上的所有“障碍”,也一并剥夺了他们承担责任的机会。

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
孩子的责任意识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一次次解决问题、承担后果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
那些从小过得“太顺” 的孩子,习惯了被照顾、被原谅,很难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未来步入社会,也容易因缺乏担当而四处碰壁。
3、顺遂无虞,阻碍孩子独立能力的发展
表姐家的女儿乐乐,上大学后连衣服都不会洗,每周都把脏衣服寄回家让妈妈处理;遇到选课、社团活动等问题,第一反应就是打电话问父母。
表姐后悔地说:“小时候总想着帮她把一切安排好,没想到现在连基本的生活能力都没有。”
这样的“巨婴” 现象,正是过度顺遂的成长环境导致的。

独立是孩子成长的必修课,而挫折与挑战则是最好的教材。
当孩子从小在“事事有人代劳” 的环境中长大,就会逐渐丧失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真正的教育,应该适当放手,让孩子在磕绊中学会走路,在失败中积累经验。只有经历过生活的“不顺”,孩子才能长出独立的翅膀,在未来的天空自由翱翔。
写在最后
成长就像一场漫长的马拉松,那些故意为孩子铺就的“平坦大道”,或许能让他们在短期内走得轻松,却会让他们失去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
适当的挫折、适度的不顺,才是孩子成长的“营养剂”。

愿家长们都能放下过度的保护,让孩子在真实的生活中摸爬滚打,在挫折中学会坚强,在责任中懂得担当,在独立中收获成长。
因为只有经历过风雨的洗礼,孩子才能拥有面对人生的底气与智慧。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婷妈alan,国家认证育婴师、家庭教育讲师,致力于小故事中分享育儿经验,欢迎关注我,一起陪伴孩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