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多岁的70后,如果你只有一个孩子,要逼自己尽早完成3件事​

2024年11月18日22:53:06 育儿 1966

上周末,我参加了一次老同学聚会,大家坐在一起,互相问起生活和家庭。

酒过三巡,话题慢慢从工作聊到了未来的打算。

我们这一代人,70后,大多已经五十出头。虽然脸上挂着岁月的笑纹,但内心的焦虑却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未来的二三十年,我们应该怎么规划?

尤其是那些只有一个孩子的同学们,普遍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大家都在想,如何让自己不成为孩子的负担?

如何在暮年依旧保持尊严与快乐?

五十多岁的70后,如果你只有一个孩子,要逼自己尽早完成3件事​ - 天天要闻

说真的,这场聚会让我开始认真思考自己未来的生活。

朋友们的忧虑,不仅是他们的,也是我的。

说到底,我们这代人身上背负着太多期望和责任,这份责任有些来源于父母,有些来自于孩子,但更多的,是对自己的不安。

我们70后这一代,可以说经历了从物质匮乏到经济腾飞的巨大社会变迁。

从小被教育要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努力考大学,找稳定工作,娶妻生子,步入“标准的人生轨道”。

在80年代,我们赶上了独生子女政策,绝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

那时父母们的愿望简单而朴素,只希望孩子平安长大,有出息就更好了。

可是等到我们自己当了父母,才发现,独生子女这条路看起来很美好,走起来却是充满挑战。

有了孩子之后,我们的生活重心全部转移到他们身上,不知不觉中,孩子的未来也成了我们最大的期望。

而今,我们的孩子大多已经大学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或是成家立业,但我们却开始为自己的老年生活感到焦虑。

未来三十年,独生子女家庭如何应对老龄化的问题,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课题。

我想给和我一样的70后父母一些建议,尤其是那些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请逼自己尽早完成以下三件事:

1. 趁早规划个人养老,避免老年破产

老张是我多年的朋友,他和妻子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独生女儿大学毕业后在大城市工作,收入稳定。

老张总觉得自己这些年攒下的钱就是给女儿的后盾,无论是买房还是成家立业,他都毫不犹豫地把积蓄拿出来支持。

然而去年,老张因为身体健康问题不得不提前退休,失去收入来源的他开始意识到,自己似乎低估了养老的成本。

独生子女父母最大的风险之一就是“老年破产”。

年轻时把积蓄都用来支持孩子,等到自己年老时,却发现没有足够的养老金来保障生活。

尤其是在独生子女的家庭,孩子在面对父母的养老问题时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

因此,趁我们还有收入和精力,一定要为自己规划好养老的资金安排。

这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不给孩子增添额外的负担。做好财务独立,才是对子女最大的支持。

2. 尽早放下控制欲,学会和孩子保持适当的距离

很多朋友都舍不得让孩子吃苦,总觉得自己辛苦了一辈子,孩子就不应该再走自己走过的弯路。

于是,从孩子小到学习生活,大到职业选择,父母们总是试图给予最大的干涉和帮助。

曾经,我的一位同学的儿子因为高考失利,想要去学一门手艺,但这位同学硬是让他重读了一年,结果孩子压力倍增,最后依然没有考上理想的学校,甚至对学习彻底失去了兴趣。

其实,我们越是紧紧抓住不放,越容易让孩子感到窒息。

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常常承受着来自父母过多的期待与关爱,这种压力有时甚至成为他们难以自立的阻碍。

我们必须学会尽早放手,允许孩子经历失败与挫折,让他们学会独立生活。

这不仅是让他们成为一个成熟的成年人,也是为我们自己老年生活的安心埋下伏笔。孩子独立了,我们的心才能真正放下。

3. 尽早调整心态,放下对孩子的高期望

我们这代人对孩子的期望很高,总是希望他们能比自己过得好,能在社会中获得成功和地位。

然而,这种期望往往成为了孩子和我们自己的一种沉重的负担。

有位朋友的儿子毕业后进了一家普通公司做文员,他的父母却对他的工作很不满意,三天两头给他找“更好的机会”,还不停地催促他考公务员。

结果,儿子最终辞职在家,和父母的关系也变得紧张起来。

放下对孩子的高期望,学会欣赏他们的生活方式,或许才是我们最需要做的调整。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节奏和追求,我们不能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他们的幸福。

调整心态,不仅仅是为了孩子的成长,也是为了让自己能够轻装上阵,享受未来的生活。

学会放手,才能让孩子真正成长,也才能让自己在老年的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人生没有后悔药,我们能掌控的只有自己。

在未来的二三十年里,希望我们每一个70后父母都能为自己做好规划,趁早完成该完成的事情,给孩子一片自由成长的天空,也给自己一个有尊严的晚年生活。

做好当下能做的事情,其他的就随缘吧。

孩子有孩子的人生,我们也有我们的人生,学会为自己而活,才能在岁月的长河中,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和快乐。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中国的孩子最缺什么? - 天天要闻

中国的孩子最缺什么?

今天的中国孩子缺什么,答案似乎就藏在热得烫手的教育现实里:孩子们被知识和技能塞得满满当当,课表没有缝隙,大脑没有空隙。他们能把唐诗倒背如流,能把奥数题解得飞快,但当被问到“你想做什么”“你的感受怎样”时,眼中却常浮起一片茫然。
你骂孩子,他不会停止爱你,却会停止爱自己 - 天天要闻

你骂孩子,他不会停止爱你,却会停止爱自己

今天咱们聊聊这事——家长骂孩子,几乎是育儿里最扎心又最容易被忽略的一个话题。场景都太熟悉了,是不是?孩子写作业磨蹭,"慢死了!你就不能麻利点?"考试考砸了,"看看人家小红!再看看你!你长没长脑子?"不小心打碎杯子,"整天毛手毛脚的!净给人添
暑假孩子撒欢,牙齿“报警”怎么办?收好这份专业“急救包” - 天天要闻

暑假孩子撒欢,牙齿“报警”怎么办?收好这份专业“急救包”

暑假是孩子放飞自我的欢乐时光,却也暗藏牙齿“惊魂”风险!游乐场追逐、球类碰撞、摔个跟头……瞬间可能上演“飞牙惊魂”,更别提深夜娃突然疼得打滚哭闹!提前做好防护准备,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专家提供的这份“暑期护牙救命指南”请收好!惊魂时刻!牙齿遇袭怎么办?暑假=放飞季?小心牙齿上演“惊魂记”!孩子的牙齿...
孩子打鼾、口呼吸暗藏“毁容”风险!暑期成干预黄金期 - 天天要闻

孩子打鼾、口呼吸暗藏“毁容”风险!暑期成干预黄金期

“7岁男孩阳阳因长期打鼾未治疗,腺样体肥大堵塞90%气道,最终发展为极重度睡眠呼吸障碍。”珠江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副主任医师陈帅君教授近日接诊的案例引发关注。专家提醒,我国12.5%的儿童患有睡眠呼吸障碍(OSA),长期口呼吸不仅会导致“腺样体面容”等不可逆畸形,更会影响身高、智力发育。暑假来临,3-6岁儿童...
浙江发现黑熊踪迹,熊妈妈带着俩熊孩子:偷吃蜂蜜,还搭了张“席梦思”床 - 天天要闻

浙江发现黑熊踪迹,熊妈妈带着俩熊孩子:偷吃蜂蜜,还搭了张“席梦思”床

浙江又发现黑熊踪迹了!而且,这次是一只熊妈妈,带着俩熊孩子!刘芝坤,衢州江山仙霞岭自然保护区深坑口管理站站长。上周,他在梳理红外相机的拍摄影像时,发现了三段清晰的黑熊视频,视频中,黑熊一家三口在夜晚觅食,甚至还拍到了两只小熊在竹林间撒泼打滚。这是黑熊2025年在浙江的第二次现身。微博上,近年来在开化、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