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我参加了一次老同学聚会,大家坐在一起,互相问起生活和家庭。
酒过三巡,话题慢慢从工作聊到了未来的打算。
我们这一代人,70后,大多已经五十出头。虽然脸上挂着岁月的笑纹,但内心的焦虑却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未来的二三十年,我们应该怎么规划?
尤其是那些只有一个孩子的同学们,普遍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大家都在想,如何让自己不成为孩子的负担?
如何在暮年依旧保持尊严与快乐?
说真的,这场聚会让我开始认真思考自己未来的生活。
朋友们的忧虑,不仅是他们的,也是我的。
说到底,我们这代人身上背负着太多期望和责任,这份责任有些来源于父母,有些来自于孩子,但更多的,是对自己的不安。
我们70后这一代,可以说经历了从物质匮乏到经济腾飞的巨大社会变迁。
从小被教育要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努力考大学,找稳定工作,娶妻生子,步入“标准的人生轨道”。
在80年代,我们赶上了独生子女政策,绝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
那时父母们的愿望简单而朴素,只希望孩子平安长大,有出息就更好了。
可是等到我们自己当了父母,才发现,独生子女这条路看起来很美好,走起来却是充满挑战。
有了孩子之后,我们的生活重心全部转移到他们身上,不知不觉中,孩子的未来也成了我们最大的期望。
而今,我们的孩子大多已经大学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或是成家立业,但我们却开始为自己的老年生活感到焦虑。
未来三十年,独生子女家庭如何应对老龄化的问题,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课题。
我想给和我一样的70后父母一些建议,尤其是那些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请逼自己尽早完成以下三件事:
1. 趁早规划个人养老,避免老年破产
老张是我多年的朋友,他和妻子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独生女儿大学毕业后在大城市工作,收入稳定。
老张总觉得自己这些年攒下的钱就是给女儿的后盾,无论是买房还是成家立业,他都毫不犹豫地把积蓄拿出来支持。
然而去年,老张因为身体健康问题不得不提前退休,失去收入来源的他开始意识到,自己似乎低估了养老的成本。
独生子女父母最大的风险之一就是“老年破产”。
年轻时把积蓄都用来支持孩子,等到自己年老时,却发现没有足够的养老金来保障生活。
尤其是在独生子女的家庭,孩子在面对父母的养老问题时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
因此,趁我们还有收入和精力,一定要为自己规划好养老的资金安排。
这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不给孩子增添额外的负担。做好财务独立,才是对子女最大的支持。
2. 尽早放下控制欲,学会和孩子保持适当的距离
很多朋友都舍不得让孩子吃苦,总觉得自己辛苦了一辈子,孩子就不应该再走自己走过的弯路。
于是,从孩子小到学习生活,大到职业选择,父母们总是试图给予最大的干涉和帮助。
曾经,我的一位同学的儿子因为高考失利,想要去学一门手艺,但这位同学硬是让他重读了一年,结果孩子压力倍增,最后依然没有考上理想的学校,甚至对学习彻底失去了兴趣。
其实,我们越是紧紧抓住不放,越容易让孩子感到窒息。
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常常承受着来自父母过多的期待与关爱,这种压力有时甚至成为他们难以自立的阻碍。
我们必须学会尽早放手,允许孩子经历失败与挫折,让他们学会独立生活。
这不仅是让他们成为一个成熟的成年人,也是为我们自己老年生活的安心埋下伏笔。孩子独立了,我们的心才能真正放下。
3. 尽早调整心态,放下对孩子的高期望
我们这代人对孩子的期望很高,总是希望他们能比自己过得好,能在社会中获得成功和地位。
然而,这种期望往往成为了孩子和我们自己的一种沉重的负担。
有位朋友的儿子毕业后进了一家普通公司做文员,他的父母却对他的工作很不满意,三天两头给他找“更好的机会”,还不停地催促他考公务员。
结果,儿子最终辞职在家,和父母的关系也变得紧张起来。
放下对孩子的高期望,学会欣赏他们的生活方式,或许才是我们最需要做的调整。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节奏和追求,我们不能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他们的幸福。
调整心态,不仅仅是为了孩子的成长,也是为了让自己能够轻装上阵,享受未来的生活。
学会放手,才能让孩子真正成长,也才能让自己在老年的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人生没有后悔药,我们能掌控的只有自己。
在未来的二三十年里,希望我们每一个70后父母都能为自己做好规划,趁早完成该完成的事情,给孩子一片自由成长的天空,也给自己一个有尊严的晚年生活。
做好当下能做的事情,其他的就随缘吧。
孩子有孩子的人生,我们也有我们的人生,学会为自己而活,才能在岁月的长河中,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