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碌一生,而没有任何福气的人,身带这些“霉运”

2024年06月25日16:50:19 育儿 3741
劳碌一生,而没有任何福气的人,身带这些“霉运” - 天天要闻

决定人这一生命运的,是“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可以理解为时机,以及运气;地利,可以理解为所处的环境;人和,可以理解为个人的性格,以及能力。

有人和,而没有碰到天时,基本上是“英雄无用武之地”。有天时,而没有人和,哪怕机会就在眼前,我们也未必抓得住。

普通人最大的问题,就是既缺乏人和,也碰不到天时,导致苦巴巴地过一生。到头来,也不见得获得什么,终究白活一场。

正如古人所言:“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不是冯唐没本事,也不是李广没能力,只是他们运气不好,就落寞一生罢了。

劳碌一生,而没有什么福气的人,身带这些霉运。

劳碌一生,而没有任何福气的人,身带这些“霉运” - 天天要闻

一、跟关键的机遇,擦肩而过。

我们先来谈一谈《冯唐易老》这个历史典故。

冯唐,乃是汉文帝时期的大臣。到了汉景帝时期,冯唐当了楚相,但他很快被景帝罢黜了。一直到景帝驾崩,武帝继位,才有人举荐冯唐。

汉武帝刘彻时期,汉家一直向北方的匈奴用兵,冯唐熟知兵法韬略,就被无数人举荐。问题是,那时候的冯唐已经90岁了,早已无法带兵打仗了。

就这样,冯唐在病榻上,遗憾离世。有的人,要么缺乏韬略;有的人,要么缺乏施展才华的机会。而冯唐,明显属于后者。

在冯唐年轻的时候,也就是文景时期,汉朝并未对匈奴用兵,所以他有才华,也没有施展的舞台。而到了武帝时期,他也老了。这,不就是一种擦肩而过的悲哀吗?

不是每个人都像卫青、霍去病一样,在最好的年华,遇到最好的机会。无数人在最好的年华,都遇不到任何机会。

劳碌一生,而没有任何福气的人,身带这些“霉运” - 天天要闻

二、做什么事都不顺,处处踩坑。

谈完了冯唐易老,那我们就来谈谈《李广难封》的历史典故。

飞将军李广,乃是汉武帝时期的大将,多次出征匈奴。难道说,这飞将军,在最好的时期,就能抓住建功立业的机会吗?

答案是否定的,没抓住。第一次出征匈奴,李广带着小部队打探,却遇到了匈奴的主力,被匈奴大军歼灭,幸好自身武功不错,捡回一条命。

后来,汉朝跟匈奴打了一场“漠北之战”,李广率兵出击,却中途迷路,未能及时参战。愤懑之下,李广拔剑自刎,结束了倒霉而又唏嘘的一生。

纵观几千年的历史,就没有过那么倒霉的名将。一开始,带着小部队遇到敌军主力。第二次,带着精锐部队出击,却迷路了。

所谓“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运气出了问题,哪怕是飞将军这样的名将,也只能在悲愤、不甘中死去。

劳碌一生,而没有任何福气的人,身带这些“霉运” - 天天要闻

三、性格懦弱,缺乏保护自己的能力。

无数老实人的命运,都是相似的——劳碌命一辈子,拼死拼活几十年,却被人辜负、蔑视,甚至欺负,“先苦后甜”简直就是奢望。

这就是杜甫谈到的“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老实人,为什么会被人欺负?因为性格懦弱,缺乏保护自己的能力。

就像田间的老黄牛,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既没有人尊重它,也没有人看得起它,甚至小孩子都可以踢它一脚,这不就是老实人的可悲吗?

正如杨绛先生所言:“你若好到毫无保留,别人就敢坏到肆无忌惮。”

小人之所以如此猖狂,不是因为小人一开始就猖狂,而是因为老实人的懦弱、退让、不懂反抗,让小人吃到了甜头,变得愈发狂妄。

人呐,还是要活得心狠、强大一点。所谓“既有菩萨心肠,也有金刚手段”就是这个道理。菩萨心肠,是用来对待君子的。金刚手段,是用来对付小人的。

劳碌一生,而没有任何福气的人,身带这些“霉运” - 天天要闻

四、固执偏激,缺乏变通的能力。

《周易》中有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人穷,第一时间就需要学会变通。唯有学会变通,人生才能长久通达。世界一直在发展,一直在变化,我们也需要因时而变,因人而变。

就拿“线上网店”来说,不少人都反感,是线上店铺,取代了线下店铺,才导致自己的事业破产。这,就是纯纯“没有自知之明”。

在信息网络化的时代,线上网店本就是大势所趋,如果还固守线下的思维,而缺乏线上的思维,那被淘汰,又能怪谁呢?

其他的问题也是如此。有的年轻人读了土木出来,发现找不到工作,失业了,就怨天尤人。明知道大规模建设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土木早就沦为夕阳行业了,那为什么还要去读呢?

时代如何发展,我们就如何去做人,这才是所谓的“变通”。倘若永远都抱着老一套去做人,那被时代淘汰,就是大概率的事了。

文/舒山有鹿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银川女子推着10个月大的孩子失联?警方:大人小孩都好好的 - 天天要闻

银川女子推着10个月大的孩子失联?警方:大人小孩都好好的

极目新闻记者 丁伟“宁夏银川永宁县38岁女子推着10个月大孩子失联”,上述寻人启事引发网友关注。6月28日,当地警方回应极目新闻记者称,“人家和孩子都好好的。”网传视频显示,在一小区大门前,一名女子正推着一辆婴儿车前行,车内坐着一个头戴帽子的孩子。视频配文称:“寻人启事,王某某,38岁,于2024年6月26日早上9点...
取法乎上,得乎其中!24岁的启功就将梁诗正行书学到骨髓级了! - 天天要闻

取法乎上,得乎其中!24岁的启功就将梁诗正行书学到骨髓级了!

提到梁诗正,相信很多朋友都非常熟悉,他不仅清朝的“国手”,而且也在整个书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让人佩服,而启功先生作为后来人,对梁诗正有着极其的偏爱,年轻时期的启功先生,就将梁诗正作为学习的榜样,24岁时,学习梁诗正,就已经达到了骨髓级别了,诸如下面的作
不是吹!毛主席的这幅书信字迹我100%都认识,堪称视觉盛宴! - 天天要闻

不是吹!毛主席的这幅书信字迹我100%都认识,堪称视觉盛宴!

一想到毛主席的书法,那种翻江倒海,大气磅礴的境界感,就会在脑海中浮现,这也是我们对“毛体”书法的认识,对于很多朋友来说,一封书信,或者是一幅书法作品,能够认出5%的字,就已经很不错了,而这封信上的字迹,我却100%都认识,不过这封信上的字迹,堪称视觉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