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一点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自从人类从大自然里留下了火种之后,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启了长达数千年的熟食生涯。
喝汤,吃烤熟的肉,喝茶。
吃一切可以用火加热的食物——吃一切用火加热之后味道更加美味的食物。
生肉肯定不如熟肉好吃。
生水肯定没有开水好喝。
哪怕是冷饮派大力推祟的冰水,冰块,那也是用烧开的水冰冻而成的,不在生水之列。
上述理论,从人类兴起吃熟食伊始,便在普世的价值观里全须全尾地留存了下来。
直到某一天,村姑陈听到一个言论。
某茶友称,开水根本泡不出白牡丹的鲜爽感来,开水泡白牡丹一点都不鲜。
那阁下认为泡白牡丹要用什么温度的水?
某茶友曰,温水。
温水煮青蛙的,温水。
村姑陈乐了,温水连青蛙都煮不熟,泡白牡丹能泡出鲜爽感?能让茶氨酸乖乖地从细胞里跑出来?
想得美。


《2》
在讨论白牡丹该用多少温度的水来冲泡才能泡出鲜爽感之前,让我们先来讨论一下炒菜。
毕竟,茶叶的冲泡是知识界的小类,而炒菜,烹饪,它的规则是人所共知的,是知识界的大类。
讨论炒菜,提出的观点很容易被认同、被理解。
通常,炒过菜,或者看过别人炒菜,吃过食堂炒菜与家常炒菜的人,都会知道一个道理,那就是,大火炒出来的菜,更好吃。
上大学之后对食堂的菜便是深恶痛绝。
盖因食堂的菜不如家里炒的菜好吃。
这其中,原因很多,然,最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食堂的锅太大,菜太多,明明烧得很热的锅,菜一下去,立马冷掉,锅里温度迅速降低。
且,很难迅速升温,需要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才能把温度升上去,把锅炒热,把菜炒熟。
在这个过程中,菜里的鲜味,早已经挥发了大半。
长时间中温炒出来的菜,跟中温的水一样,温温吞吞的,说难吃不至于,说好吃,那真心是美丽的谎言。
所以,中火是炒不出好吃的菜的。
猛火爆炒才可以。


《3》
福州人喜欢喝汤。
一顿饭,三碗汤。
温泉地脉, 地气热,容易上火,喝汤喝茶,便成了平日里频繁的必修课。
于是,煮汤成为了每个家庭主妇的必备技能。
尤其是夏天,菜市场里那些数量庞大类目繁杂的贝壳类,随便买十块钱,就是一锅鲜美的汤。
青蛾冬瓜汤、丝瓜花蛤汤、海蛎豆腐汤、肉片滑蛏汤.....
买回家盐水养两小时,洗刷干净外壳,冷水下锅,一路烧开,葱姜放进去,料酒滴几滴,那叫一个鲜美。
但是如果这锅汤,水没烧开,水一直保持在80度或是90度,那就会成为一锅烧不开的汤。
在这锅汤里,贝壳打不开,瓜也煮不熟。
打不开的贝壳不会释放出鲜味,煮不熟的瓜,同样也没有鲜味,且,还有一股生臭味。
所以,温水是煮不出鲜美的汤的。
必须是开水。


《4》
写到这里,终于要写泡茶了。
泡白牡丹,需要什么水温呢。
当然是沸水。
跟炒菜一样,跟煮汤一样,水一定要沸,温度一定要高,高温与沸水,才会激发出植物与动物当中的那些优秀的物质。
比如呈鲜味的物质。
文章的开头,那位茶友便界定了,他想要的,是白牡丹当中的鲜爽感。
鲜爽感,是由产生鲜味的物质释放出来的。
这些物质存在于植物和动物的身体细胞里,平时是潜藏得极好的。
但当细胞壁受到破坏,这些物质便会慢慢渗透出来,或者是大量倾泄出来。
比如我们掐植物的嫩茎,茎部的细胞壁受到破坏,汁液流出,这些流出的汁液里,就有鲜爽味的物质。
或是我们用沸水煮植物和动物,像海鲜类贝壳类螺类,像荠菜芥菜上海青,水沸后,细胞壁大量破裂,鲜味物质大量涌出,一锅汤,都是鲜美无匹的。
但是如果我们泡茶,比如泡龙井,泡生普,或者是泡其它的植物的花——比如泡菊花、泡玫瑰花、泡茉莉花、泡桂花,大家就会发现,用沸水泡出来的水,更香一些,香气更浓郁一些。
而同样的茶,同样的花,用温水来泡,香气就没那般浓郁,汤水中的滋味感,也不够强劲。
唯沸水能瞬间迅速打开植物的细胞壁,并且是打开较大的缺口,让细胞中的鲜味物质,香气物质,滋味物质,蛋白质,维生素等等,大量地释放到沸水当中。
成为一杯香气扑鼻,又鲜又爽又嫩滑的茶汤。


《5》
沸水是有力量的。
温水亦有力量,只是欠缺了沸水的这份霸道。
于是,沸水能瞬间大量打开细胞壁,让鲜爽物质倾巢而出;但温水却不行,它只能温和地给细胞壁施压,让细胞壁打开较小的口子,让鲜爽物质缓慢地,像冰水融化那样渗透出来。
于白牡丹而言,发酵程度属轻微发酵的白牡丹,它细胞内保留下来的鲜爽物质——茶氨酸,是很多的。
这些茶氨酸,要想让它大量地释放出来,而不是被闷泡的水温给强制挥发到空气中去,只有一个办法能做到,那就是,沸水冲泡。
利用沸水的强势作用,让茶氨酸在前三冲大量释放到汤中,让我们喝到。
这才是对一款高山白牡丹最好的致敬。
喜欢一款茶,就用沸水冲泡它。
真金不怕火炼。
好茶不怕沸水烫。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