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雕侠侣》的主角是杨过与小龙女,但在“十六年后”的剧情部分,对剧情影响最大的角色其实是郭二小姐郭襄,甚至可以说他就是这阶段故事的主角,而且你若是读过原著的话,就一定会有一种错觉,即“郭襄会成为下一部作品的主角”。
之所以读者会有这样的感觉,是因为金庸安排郭襄与少年张三丰有了诸多互动,并且在《倚天屠龙记》开篇之时,他又让郭襄与张三丰重逢,甚至二人还一同在觉远临终前修炼了一部分九阳神功,眼看着两位后起之秀冉冉升起,然而《倚天屠龙记》正篇故事发生的时代,却只剩张三丰一人,郭襄则早已不在人世。
后来的郭襄经历了什么?她这一代宗师,为何会突然暴毙?
一、中年早逝的郭襄
在金庸的武侠世界观里,内力深厚的人通常都会比较长寿,比如《天龙八部》中的无崖子早已落得残疾,却凭借一身内力强行续命,直至传功虚竹才气绝身亡。

(郭襄剧照)
又如那少林扫地僧,他甚至能做到将内力外放,形成无形的气墙阻挡敌人的进攻,因此他一副风烛残年的模样却还能吊打天龙四绝。
其实《倚天屠龙记》中的张三丰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正篇故事发生的时代,他已经是超过百岁高龄的老者,却依旧被视为武林至尊,正邪两道的高手都不敢挑战这位老者。
但正如前文所言,那峨眉派的祖师婆婆郭襄也是与张三丰同期出道的高手,甚至可以说她的武功底子以及习武的条件都是优于张三丰的,可她却早已不在人世。

(张三丰剧照)
书中只借俞莲舟之口提到了郭襄的经历:“郭女侠心中念念不忘于一个人,那便是在襄阳城外飞石击死蒙古大汗的神雕大侠杨过。郭女侠走遍天下,没再能跟杨大侠相会,在四十岁那年忽然大彻大悟,便出家为尼,后来开创了峨嵋一派。”
且不知郭襄后来到底经历了什么,只知道内力深厚的她最终是怎么死的都没交代清楚。
二、看破红尘的宗师
关于郭襄之死,最为主流的说法就是她痴恋杨过,却求而不得,最后郁郁而终。
但这种说法明显是站不住脚的,比如俞莲舟说的那样,她是在四十岁那年大彻大悟,这才创立了峨眉派,当然,笔者并不认为郭襄真的做到大彻大悟了,因为后来她的徒儿就叫风陵师太,这“风陵”二字所指即是她当年与杨过初遇的风陵渡口,很明显,郭襄心中始终还有杨过。
但很明显,郭襄也仅仅只是记挂着杨过,他愿意做出出家之举,就是主动与这俗世划清界限了,她也无心再找杨过。
那么郭襄是因为父母战死才大受打击吗?
似乎也不是。

(郭襄、杨过剧照)
关于郭靖夫妇之死,书中是在原著第三十八回中一笔带过:“襄阳城破之日,郭大侠夫妇与郭公破虏同时殉难,屠龙刀不知下落。郭祖师当时身在西川,待赶去想要相救父母亲人,却已为时不及。”
等于说这段剧情是发生在《神雕侠侣》结束后不久,此时的郭襄还是那个少女,最多不过二十多岁,等于在接受了父母战死于襄阳的事实之后还在武林中晃荡了十几二十年,对于她而言,父母战死,固然伤心,却不及杨过在她心中的地位重要。
如此看来,无论是父母战死还是找不到杨过,都不足以让她伤心至死,后来的她一定还经历了什么变故。
但你如果结合灭绝师太的遗言来看,郭襄之死就变得合情合理了。
三、灭绝师太的遗言
在笔者看来,郭襄之所以会突然暴毙,多半是因为她修炼了一门邪功,笔者所指即是那《九阴真经》。
当然,《九阴真经》中的武功并不全是邪功,其中有一部分武功是黄裳自创的,而另一部分武功则是源自黄裳的敌人,诸如白蟒鞭法和九阴白骨爪之类的武功就属于那些邪功。

(灭绝师太剧照)
张无忌后来得到《九阴真经》,作为一位武功绝顶的高手,他自然也有心窥探那秘籍中的精妙武学,而他简单翻阅之后就得出了结论。
原著道:“张无忌随手翻阅《九阴真经》,读了几页,只觉文义深奥,一时难解,然决非阴毒邪辟的武学,说道:‘这经上所载武功,其实极是精深,依法修炼,一二十年之后,相信成就非同小可,若是只求速成,学得一些皮毛,那就害人害己了。’”
从这里不难看出,修炼《九阴真经》是有一定风险的,当年的五绝高手们之所以能驾驭《九阴真经》中的武功,是因为他们早已有了一身神功,并且他们大多都没学全,也不求速成。
而后来的郭襄则有可能是为了给父母报仇而急于求成,于是修炼了其中那些较为阴毒的武功,你且看灭绝十天临终时对周芷若说的这番话就懂了。
书中是借周芷若的视角来提及的这段回忆:“我拿回定海总门,静静批阅,依照师傅的遵命,学练九阴真经中速成可以致用的功夫。九阴白骨爪和白蟒鞭两项武功,果然轻捷易练,只几个月时间,这两套武功便打得丐帮与武当派望风披靡。”

(九阴真经剧照)
灭绝师太如何会知晓《九阴真经》中的那些武功是可以速成的?自然是历代掌门代代传承下来的秘密,郭襄知道这秘密,多半是因为她当年就修炼过其中的武功,只是她不知道,在急于求成的过程中,她已接近走火入魔,终有一日,她突然暴毙,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就是金庸故事的精彩之处,哪怕他未将一些情节完全写明,读者也可以通过书中的蛛丝马迹找到合理的解释,所谓严谨,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