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哭,大人就很烦躁,甚至是忍不住吼孩子:“哭什么哭?不准哭!”很多孩子都会被这一嗓子吓住,再也不敢放声大哭。
但不哭,不代表孩子的坏情绪没有了,而是被你的这一嗓子给压抑住了。就像心理学家约翰·鲍尔比“情感需求理论”中说的那样,若幼儿的情感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将带来负面影响,如情绪不稳定、困惑以及难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作为父母的我们,为什么会对孩子的哭声这么愤怒呢?
一、孩子一哭,父母为什么会愤怒
1.因为我们从小就不被允许哭
大家可以回忆下自己小时候,是不是都是不被允许哭的。
有位妈妈就说,自己小时候就是不被允许哭的,每次一哭,就会被父母责骂:“光知道哭,哭有什么用?不许哭!”
于是,她就慢慢形成了哭是没有用的这种观点,等她自己当了妈妈,孩子一哭,她就会不自觉的把这种观点传递给孩子,不许孩子哭。
2.孩子哭,就意味着我不是“好妈妈”
“孩子哭,肯定是你没有照顾好他。”这是很多父母被长辈或者他人指责的原因,慢慢地,家长也会形成这样的心态,觉得孩子哭就是自己无能的象征,甚至开始自我PUS“我不是一个好妈妈”,于是,孩子一哭就特别烦躁,或者想强制压制让孩子不哭,或者是赶紧妥协,只要他不哭,想要什么都可以。
3. 孩子哭就是不乖
这是很多家长在孩子哭泣时的第一心理反应,当父母的,都希望孩子听话懂事乖巧,这样能省很多力气,只要孩子一哭,就是不乖,不懂事,胡闹。孩子不乖,做父母的肯定会烦躁,就想凭借父母的权威让孩子听话。
所以,当孩子哭的时候,父母应该先反观自己的情绪,调整自己的心态,然后再来处理孩子哭泣这件事情。
二、不让孩子哭泣,对孩子其实是一种伤害
许多父母在孩子哭泣时的第一反应是制止他们,甚至可能威胁说“再哭,我就不要你了!”他们似乎是出于教育孩子控制情绪的目的,但实际上可能会给孩子带来更大的伤害。
这种反应在孩子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即只有当我不哭泣时,父母才会关心和爱我。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开始抑制自己的情绪。即使他们受伤了,甚至被同伴欺负了,他们也只是让眼泪在眼眶中打转,快要流出时,又硬生生地憋回去。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表达对个人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当孩子被禁止哭泣时,他们内心的情感需要得到理解和接纳。缺乏有效的情绪宣泄和释放机制,孩子可能会出现情绪压抑、焦虑和社交障碍等问题。
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曾说:“表达真实的自我是人类精神最高的成就。”
只有通过自由地表达情感,我们才能真正接纳和了解自己,建立更真实、更健康的内外在联系。
因此,不让孩子哭泣,实际上是对他们情感发展和心理健康造成伤害的行为。
我们要做的,是理解孩子哭泣背后的原因。
三、孩子为什么爱哭
阿尔伯特·史密斯曾说过:“眼泪是心灵的安全阀,当压力过大时,它会释放出来。”
想像一下,几位父母在一边聊天很和谐,几个孩子正在玩游戏,玩得很开心。突然,其中一个孩子摔倒了,并伤心地大哭起来。当你看到孩子只是擦破点皮,作为父母的你可能会说:“行了,这点小伤,没什么大不了的,快起来。”
可是,你有没认真想过,孩子为什么哭?孩子摔倒后内心的感受是怎样的吗?这一过程所引发的一连串的情绪,首先是害怕。前一分钟还和同伴玩得很开心,下一秒就重重摔在地上,紧接着是尴尬的感觉。
所以,孩子哭泣的背后,可能隐藏着一系列情绪和需求。他们可能感到恐惧,因为他们担心自己会再次摔倒或受伤。他们可能感到困惑,因为他们对摔倒的原因和如何避免再次摔倒感到困惑。他们可能感到失望,因为他们原本期望能够顺利地进行活动,但却面临了挫折。
此外,孩子哭泣也可能是一种寻求安慰和支持的方式。他们希望得到父母的关注和关怀,以帮助他们缓解情绪上的不适和安抚内心的焦虑。
另外,孩子哭泣是成长的一种表现,它反映了他们正在经历的情感和经历。人类作为情感动物,哭泣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情感表达方式,通常意味着悲伤、痛苦或内心的压抑。每一滴眼泪都是由1%的水和99%的情感构成,它们承载着孩子内心的真实感受。
例如,当孩子刚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时,他们通常会哇哇大哭。这是因为他们经历了从母体到外界环境的巨大转变,面对新的刺激和不适应,哭泣成为他们表达不适的方式。
同样地,在婴儿时期,当孩子感到饥饿、尿布湿了或需要排便时,他们会通过大声哭泣来吸引父母的注意。这是他们唯一的有效沟通方式,帮助他们满足基本的生理需求。
随着孩子的成长,当他们离开父母去外地求学或工作时,他们可能会哭泣。这是因为离别和适应新环境带来的不安和情感压力。孩子可能会感到孤独、恐惧和失落,哭泣成为他们释放情感、缓解内心压力的一种方式。
三、当孩子哭泣时,你可以这样做
正如台湾作家吴念真曾对他太太说的:“如果有一天,孩子失恋了会回家向我们哭泣,那我们就成功了。”
因为这意味着,孩子跟父母间的关系是亲密的,父母是值得孩子依靠的,孩子受伤的时候,也有一个抚慰伤口的地方。
就像心理学家约翰·鲍尔比说的,父母的情感回应对孩子建立安全的情感依恋关系至关重要。当父母能够敏锐地察觉到孩子的情绪,并以温暖和理解的方式回应时,孩子会感到被接纳和安慰,从而培养出积极的情绪调节能力。
因为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情感回应不当或缺乏理解,可能会对孩子的情绪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在《女心理师》电视剧中,小莫小时候在学校受到同学欺负,回家跟父母哭诉。可是忙于工作的妈妈不仅没有安慰他,反而责怪他:“如果不是你先招惹他们,他们怎么会欺负你呢?”
正是因为父母对他的不关心,还总让他从自己身上找问题,这导致了长大的他,变成“讨好型人格”。
因此,当孩子哭泣时,父母的支持和情感回应能够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情绪调节能力,促进自我认知和情感连结。
例如,当孩子因为失去心爱的宠物而哭泣时,父母的理解和共情可以帮助孩子表达悲伤和痛苦。父母可以倾听孩子的感受,与他们一起分享回忆和情感,从而促进孩子对失去的接受和疗愈的过程。
此外,父母可以鼓励孩子表达情感,例如通过写下对宠物的回忆或制作一个纪念品,帮助孩子更好地用书面形式表达思绪和情感。这样的支持和引导将有助于孩子在情感成长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
有句话说得好:"哭泣是人类情感的发泡器。”
只有拥有哭的底气,孩子才能迈出坚定的步伐,勇敢地走向成长的道路。
因此,请给你哭泣的孩子以足够的爱和支持。父母的温暖和包容将为他们提供安全的环境,让他们敢于表达情感,释放内心的压力。通过理解和关怀,父母能够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情感连接,并培养他们面对挑战时的勇气和自信。
更多推荐:
我能为孩子不要命,但有时也想弄死他!哪个当妈的,没被娃逼疯过
“13岁以内儿童不得入内”!厌童情绪的背后,人们到底厌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