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农村,父亲是一位农村教师,妈妈是一位农村妇女,按道理说父亲是一位知识分子,思想觉悟应该高点,不会有重男轻女的思想才对,但结果刚刚相反,妈妈反而做得一视同仁,爸爸却重男轻女的的思想严重。
记得小时候,我三岁多就要帮忙家里做农活,拿着小凳子去田里帮忙叠秧,后来慢慢长大,也不见弟弟来帮忙去干一下农活。
到了读书年龄,我就在我们村附近的小学读书,而弟弟一开始读书,我爸就带着他去镇上的小学读书了,以前还不知道这些表现就是重男轻女的思想,我还以为留下我就是为了陪伴妈妈。
读小学的时候妈妈身体不好,一切上山打柴割草放鹅的工作都落在我身上,一个小小的身板扛起一切,那时候为了照顾妈妈,读到五年级的时候,上学都经常请假,成绩一落千丈。后来为了方便照顾,父亲将妈妈带到镇上,那个时候刚普及六年级,我连六年级都没读,父亲就直接安排我读初一了。
父亲一直给我灌输的思想就是要好好报答父母,这是他唯一毫不吝啬留给我的优良品质,自小我就很懂孝顺,孝顺父母,孝顺爷爷奶奶,很少去计较那么多。读完中师出来工作的三年,工资一直都是我父亲领,那个时候他说的最多就是,供我读完书的钱要还给他。我也觉得应该是他领,那个时候没想那么多。
因为父亲是个教师,自小就比较崇拜他,觉得他知识渊博,受人尊重,在我心中一直都是很正面的形象。后来慢慢我慢慢长大、成熟了,有辨别是非能力的时候,才发觉父亲一直重男轻女思想严重。
弟弟让他带在身边读书,弟弟是个好聪明的孩子,小学已经考上重点中学,但是后来并没有读成书,读到高中就没读了,父亲教学也很有成绩,受到师生家长的一致认可,他会教别人不会教自己的儿子。
弟弟出来工作后,开始是也经常犯错,后来就慢慢改正了,现在能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生活也过得很好,也成为了我父亲到处炫耀的资本。
弟媳二胎,父母都去了照顾儿媳,这是应该的,半年后我也二胎,产假后就上班,孩子八个月大,上班没人带(家婆特别原因带不了),想着那个时候弟媳的孩子已经一岁多,弟媳也没工作在家带孩子,不用父母两个人一起帮忙,让妈妈回来帮一下我带孩子,度过艰难时期,谁知道父亲以怕弟媳有意见为由拒绝了。没办法只能自己想办法,请了宿舍阿姨帮忙带,那个时候真的比较生父亲的气。
凡是有啥节日,我父亲都会第一时间提醒我,也经常拿我妈妈做借口说妈妈想吃啥,是的,他提出来的我都满足他,可能就是因为我太会做,反而不得到他的重视,以为那么多年过去了他思想会有所改变,谁知道我想多了,妈妈昨天还唠叨,一听儿媳孙子回来,买各种各样美食,女儿回来从不加菜,儿子一家一年到头也不回来看一下,也从来不会请父母在外面吃个饭啥的,都是没啥良心。
我对妈妈说,算了,那么多年都是这样过来的,他的为人我们都清楚,别跟他计较太多。是的,一直知道父亲重男思想,思想根深蒂固,不会因为老了就有所改变,作为女儿,只希望父母健康长寿就好,其他都不是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