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先爬后走”和“不爬就走”,长大后有3点差别,爸妈要注意

2022年07月15日13:01:27 育儿 1019

hello,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豆芽妈妈一位职场二胎宝妈,知名院校在读MBA,心理咨询师,专注儿童心理与成长。

右上角点关注,持续为您分享有趣有料的育儿和家庭教育类干货知识。育儿路上,一起携手进步。

宝宝“先爬后走”和“不爬就走”,长大后有3点差别,爸妈要注意 - 天天要闻

美国有部家庭轻喜剧《小鬼当街》讲述的是一个9个月大的小鬼头把三个绑架犯耍得团团转的故事。

影片中主人公“小比克”的爬行轨迹非常有趣,他先是爬进电梯、下了楼,根据妈妈之前给他讲过的绘本故事中的汽车形象,上了巴士汽车、钻进胖妇女的兜里被带下车,然后去了商场、游乐场,爬行穿过了马路,还进了公园,最近还闯进建筑工地……

宝宝“先爬后走”和“不爬就走”,长大后有3点差别,爸妈要注意 - 天天要闻

很多新手爸妈都会清晰地记得,宝宝刚学会爬行的时候,在屋子里爬来爬去的样子非常有趣。宝宝爬行在成长中是件非常自然的现象,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宝宝直接跳过了这个过程,开始了“直立行走”。其实这对宝宝今后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01为什么有些宝宝会“不爬就走”

宝宝“先爬后走”和“不爬就走”,长大后有3点差别,爸妈要注意 - 天天要闻

宝宝从最开始的趴着不会抬头,到小脑袋能够“直愣愣”的竖起来、视线更宽阔,到可以匍匐前进、手脚并用,快速的爬行,这些都是宝宝成长发育中必经的过程。

那为什么有些宝宝不会爬行、直接走路呢?甚至有些老人还引以为豪,认为自己的孙子比别人聪明,直接就会走路。

其实,宝宝“不爬就走”大概主要有以下原因造成的:

宝宝“先爬后走”和“不爬就走”,长大后有3点差别,爸妈要注意 - 天天要闻

①看护人懒得省事。昨天晚上我带着妞妞下楼溜圈,看到一个宝宝快一岁了,还在学步车里“滑行”,奶奶就在一边招呼着。我好心规劝她:“现在不能让孩子坐学步车了,要引导孩子走路。”奶奶丢过来一句大实话:一直弯腰,多累啊。

之前家里孩子多,妈妈在家除了照顾一家子衣食住行,在宝宝学走路的阶段,基本上都把孩子扔到学步车里,让他们“滑来滑去”的玩,可以给自己省很多时间。

学步车用多了,宝宝的腿容易成“罗圈腿”,走路也容易成“内八字”,对宝宝腿型和健康都不利。

②家长错误的引导方式。去年妞妞九个多月的时候,被奶奶带回老家一段时间,回去看望她们的时候,奶奶一直“显摆”,说妞妞会扶着沙发站了,还会沿着走。

宝宝“先爬后走”和“不爬就走”,长大后有3点差别,爸妈要注意 - 天天要闻

我给她说,孩子现在腿部肌肉还没发育完成,不用过早站立。你让孩子扶着沙发站,她就本能地想往前“蹭”,其实对以后的走路非常不利。

所好,婆婆也开明,能听得进劝,她把大的爬爬垫铺在地上,把地板都擦拭干净,让妞妞在地方趴着玩。孩子都有“捞摸”,她觉得站立危险,就会自动附下身,蹭蹭蹭地往前爬了。也能满足她日常探索的需求。

③妈妈过分讲究卫生。有的妈妈有洁癖,看不得孩子趴在地上,觉得不卫生。孩子一爬,就赶紧抱起来。有的孩子在玩,妈妈也是跟在宝宝后面,一会喂口水,一会拿出湿巾擦拭。

其实,这十分打扰宝宝的专注力和探索欲。如果家长总是在宝宝探索的时候,强行阻止,那宝宝就不愿意再进行该项活动了。

02“先爬后走”的宝宝比“不爬就走”的宝宝,长大后有哪些显著区别?

芭学园的创立者李跃儿老师在她的《关键期关键帮助》一书中提到:宝宝在每个阶段都有其特殊发展,我们称之为敏感期。可以说,宝宝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发展任务。一旦错过,有些是无法弥补的,有些只能通过后天很大程度的努力去弥补。

古话说得好:“三翻六坐七八爬。”在宝宝爬行的时候,如果没有经历过这个阶段,一旦他学会走路,就很难让他再去学习爬行的本领。

那么,“先爬后走”的宝宝和“不爬就走”的宝宝,长大后有什么不同呢?一般来说,有以下三点显著的差别。

①身体协调性更好。研究和实践表明,“先爬后走”的宝宝比直接走路、跳过爬行阶段的宝宝,身体协调能力更强。

宝宝“先爬后走”和“不爬就走”,长大后有3点差别,爸妈要注意 - 天天要闻

宝宝爬行锻炼了上下肢肌肉,提高宝宝肢体协调能力。宝宝在爬行过程中,需要手脚并用,要集中手部、胳膊、肘部、膝盖以及腿部等多方面力量进行配合,做到腿部和手臂肌肉一起发力才能前进,并且还要用上肚肚上的小肌肉。

宝宝爬行锻炼前庭系统,发展宝宝的平衡能力我们的耳蜗中有个器官名叫“前庭”,它决定着我们的空间感知能力,帮助大脑判断距离和方向,控制着人体的平衡能力。

“先爬后走”的宝宝通过大量爬行训练,前庭系统得到充分发展,平衡能力更强。而没有经过爬行阶段直接走路的宝宝,缺少了这些大量锻炼机会,身体协调性和平衡感都会差很多。长大后很容易出现感统失调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做事不能集中注意力,或者肢体不协调。

②大脑和心理发育更好。“先爬后走”的宝宝可以得到更多的刺激,对大脑神经的连结和心理发育都有良好的效果。

宝宝在爬行过程中,是手脚并用,身体在和地面的接触过程中,感官得到有效刺激,并且在爬行的过程中宝宝在开动小脑瓜识别障碍物,判断周围是否安全,促进大脑发育。

而且宝宝在快速移动的过程中,心理得到极大的满足,对自身的认知能力和社会心理的发展都有帮助。

宝宝“先爬后走”和“不爬就走”,长大后有3点差别,爸妈要注意 - 天天要闻

③探索能力更强。“先爬后走”的宝宝,因为在爬行的过程中,可以更自由地探索世界,接触更多的新事物,所以更具探索精神和“冒险欲”,对以后积极进取性格的培养大有裨益。

宝宝扭动着小屁股满屋子爬行的模样,非常可爱,个性得到自由发展。而且宝宝爬行后,活动半径会更宽广,可以更距离地观察身边的事物,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培养宝宝的感官意识。

而没有爬行的宝宝,在探索的过程中会更“拘束”一些,不能“随心所欲”得到自己想要到达的地方,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对世界的感知和认知也要相对弱一些。

03给新手爸妈的建议

一般而言,宝宝在七八个月的时候,从腹部受力匍匐前进的“毛毛虫”一下子成为可爱的“四脚兽”,这是宝宝成长的表现。很多宝妈都惊喜地分享,宝宝会爬的那一刻。

对于不爱爬、不会爬的宝宝,新手爸妈也要在宝宝会坐之后,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宝宝进行爬行。

宝宝“先爬后走”和“不爬就走”,长大后有3点差别,爸妈要注意 - 天天要闻

首先给宝宝准备一个干净、卫生的爬行环境,有意识地多加引导。

其次,拿着颜色鲜艳的玩具,吸引宝宝注意力,“诱哄”他往前爬行,还要多给宝宝加油鼓劲呦。

最后,平日要多留意宝宝的爬行姿势,不要忘记及时纠正宝宝不当的爬姿。

今日话题:你家宝宝是“先爬后走”,还是“不爬就走”了?欢迎评论留言讨论。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父母牺牲自我,孩子承受重压:爱的误区 - 天天要闻

父母牺牲自我,孩子承受重压:爱的误区

#头条创作挑战赛#在互联网的浪潮中,一位平凡奶奶的日常生活片段意外掀起波澜。镜头下,她满怀爱意地记录着为孙子准备餐食的日常,却在对话间触及了一个深刻的社会议题。“我忍着酷暑,不开冷气,只为将饭菜备好。”奶奶的话语中带着几分期待,试图以此勾勒
人口出生率今年或迎“小阳春” 专家:需多方面提振生育信心 - 天天要闻

人口出生率今年或迎“小阳春” 专家:需多方面提振生育信心

近日一则“2024年我国出生人口或迎小幅反弹”的消息,让人口问题再次成为热点话题。据多位专家预测,今年出生人口数应该会有一些向上的波动。不少网友表示,高昂的生活成本、女性职业发展压力、教育资源紧张等深层次社会经济因素影响生育率持续走低。对此,有专家指出,需从多方面着手提振生育信心,生育政策除了要解决“不...
洞察福气密码:三处细节揭秘幸福秘诀 - 天天要闻

洞察福气密码:三处细节揭秘幸福秘诀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思考何为福气,又为何有些人总是洋溢着幸福的气息。其实,福气并非遥不可及,它往往隐藏在生活的点滴之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从三个细节出发,探寻福气的真正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