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沉迷手机,这位妈妈定的15条使用家规,值得所有家长老师借鉴

2022年06月30日10:58:10 育儿 1901

01

有人说,在现代家庭里,主角有三个:家长、孩子、还有手机。

大家有没发现,自从有了手机之后,原本朝气满满的少年,竟一言不语,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顾刷手机。

其实也不能全怪孩子,成人尚且对手机没有抵抗力,更何况心智不成熟的孩子。

有些孩子沉迷于手机,源头还在父母那里。许多家长现在回到家,在孩子面前不停地玩手机,无形之中给孩子树立了不好的榜样。

还有一方面原因,许多家长用手机来取悦孩子,孩子皮闹了,就扔给他一部手机,瞬间世界安静了。

时间久了,孩子沉迷于其中,为玩手机游戏说谎欺骗父母老师的大有人在,这时候父母也才开始意识到手机的危害。

很多父母为此使出浑身解数,甚至是没收手机,都没多大作用。孩子沉迷于手机,成为了众多家长的一大难题。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位美国妈妈解决手机难题的心得。

这位母亲给儿子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定下了15条使用手机的规定,值得所有家长思考!

这15条家规,不仅仅适用于孩子使用手机,其中反映出来的一些教育理念,更值得我们学习。

孩子沉迷手机,这位妈妈定的15条使用家规,值得所有家长老师借鉴 - 天天要闻

02

亲爱的儿子:

你是一个优秀、有责任心的13岁男孩,理应得到这份礼物。不过在接受这份礼物的同时,你还得遵守一些规章制度。

请把下面的使用合约从头至尾读一遍。我希望你能明白,我的职责是把你培养成一个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对社会有益的年轻人,从而能够适应新技术且不被其左右。

如果你没能遵守下列约定,我将终止你对这部手机的所有权。

第一条:这是我的手机,我花钱买的。但我愿意借给你使用,你是不是应该对我心怀感激?

解读:这是财产权问题。

父母给孩子买东西,所有权仍然属于父母,孩子应该感恩。

而我们传统的家庭观认为:父母、子女是一体的。久而久之,中国子女就会有这样一个思维定性:父母的财产都是我的。

曾经在知乎上看到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人把父母的财产理所当然的视为自己所有?

下面的回答形形色色,有人说这是父母自己说的,还有人说不给我的话我是不会养他们的之类。

所以长久以来,我们的孩子,认为父母满足自己的要求理所应当,很多孩子都缺乏感恩心理。

第二条:我要知道手机密码。

解读:这是知情权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类信息泥沙俱下,小孩子缺乏辨别能力,稍有不慎就容易受不良信息影响。

所以父母一定要知道孩子的手机密码,能随时了解孩子的动向,防患于未然。

可能有人会说,这样会侵犯孩子的隐私权。没错,但孩子在未成年阶段,隐私权要小于知情权。


第三条:如果电话响了,就接。它只是一个电话,学会用正确的态度讲电话。如果屏幕上显示“妈妈”和“爸爸”的来电,永远不能忽视不接,并且要记得爸爸妈妈的手机号码。

解读:这是礼貌与安全问题。

手机不仅是一个通讯工具,其中涉及了很多社交礼仪。别人打电话一定要接(即使当时有事没法接,事后也要给对方回电话),这是一种素养。

对于父母的电话,孩子们更不能不接。有时候父母担心孩子在外的安全,会打电话询问,此时孩子不能故意不接电话。


第四条:每天晚上7:30(周末9:00)准时把手机交给父母。它会在晚上被关闭,并在早上7:30再次开启。当你想打别人的住宅电话,又不希望对方的家长接听,那么也不要用手机打或者发短信去。仔细聆听并尊重其他家庭,因为我们也希望能得到同样的尊重。

解读:要尊重别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别人的休息时间,尽量不打扰对方,这是做人最基本的素养。

第五条:手机不能带去学校。和你那些手机短信里的朋友好好当面交谈吧。这是一种基本的生活技能。学校早放,郊游和课外活动的情况,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解读:不能让手机影响学习。

小孩子自制力较差,大多数孩子拿到手机就属于完全沦陷型。

对手机中的各种各样信息又都缺乏准确的甄别能力,可能会影响身心健康的发展!

而且在学校有同学,和同学们在一起玩耍总比一个人抱着手机好。

如果有事要和同学商量,与其发信息还不如当面交流,语言比文字的沟通效果更好。

第六条:如果它落入马桶,摔破在地上,或消失在稀薄的空气中,你将负责更换或修理。请通过修剪草坪,帮人看娃,私存一些生日收到的钱来解决维修费用。手机总会有要修理的一天,你应该有所准备。

解读:这涉及到责任意识、劳动获取报酬的问题。

我们从小就知道损坏公物要赔偿,其实,损坏家里的东西也要赔偿。孩子造成了财务损失,要通过自己劳动挣钱补偿。

第七条:不要使用手机来欺骗或愚弄别人。不涉及伤害他人交谈。不熟悉的人可以先做朋友,不要轻易的掏心掏肺。

解读:做人要诚实善良。

如果孩子从小就喜欢给别人发这样的信息,时间长了,对孩子人格养成都会有影响。


第八条:如果你不愿意当面说的话,同样不要通过短消息、电子邮件或者打电话说。

解读:直接沟通是最好的解决问题方式,要勇敢面对,不要回避。

博士个人也认为,能当面沟通最好当面沟通,毕竟有时候文字不能正确反映当事人的情绪以及面部表情等,容易造成误会。

而且直接沟通有利于培养孩子敢于直面问题的意识。

第九条:在公众场合:关机,至少静音。特别是在餐厅、电影院,或与人讲话时。你是不是一个粗鲁的人,不能让手机改变这一点。

解读:这是公众场合的礼仪问题。

在公众场所不能影响别人,这是基本的礼仪和修养,手机的使用只是一个侧面。

想想,当你想安安静静看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的时候,当你在图书馆正在思考一道问题刚刚找到头绪的时候,如果别人的手机铃声旁若无人地响起,你的心情又是怎样呢?

在需要的时候,把手机调成静音吧。你手指的一小步,可能就是人际关系的一大步。

第十条:不要发送或接收你的私处或其他任何人的隐私部位的照片。别笑,尽管你觉得自己够聪明,但总有一天,你会受到诱惑。这是危险的,可能会毁了你十几岁、大学和成年以后的生活。这始终是一个坏主意。无边无际的网络空间比你更强大。所以,覆水难收,包括一个坏名声。

解读:告诉孩子黄毒的危害。

第十一条:不要拍摄数不胜数的照片和录像,你没有必要用手机记录一切。全身心的去感受生活,这些影像将被储存在你永恒的记忆里。

解读:不要成为手机的奴隶。

我们总以为拍下来的风景就是拥有,总以为收藏了文章就等于自己阅读,其实不然。

用心去感受比随手一拍的印象更深刻。

第十二条:偶尔把手机留在家里,然后放心的出门去。它不是活的也不是你的延伸,没有手机你也会过的很好。

解读:不要被手机绑架。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不可或缺的一种工具,倘若出门遗忘手机,会感觉到严重的“不安全感”。

现在流行一句话“出门什么都可以忘记带,但是千万不能不带手机。”很多人出门发现没带手机就会焦虑,甚至没法好好工作等等。

最近,美国密苏里大学的学者进行了一番研究,发现如果人们和iPhone分离,将带来严重的精神焦虑,影响心跳等生理指标,并影响自己的认知能力。

什么时候开始,手机对我们的影响这么大。

第十三条:用手机时不时玩点文字游戏、拼图或脑筋急转弯游戏。

解读:寓教于乐。

娱乐是人的天性,手机具有娱乐功能,在娱乐的同时,能够对智力有帮助,可以两全其美。

这样的理念,同样可以用到其他方面。

第十四条:用你的双眼看世界。观察你周围的世界所发生的事情:瞭望窗外的景色、倾听鸟儿的叫声、散散步、跟人聊聊天、发发呆,而不用上谷歌搜索(国内就是百度了)。

解读:不要当低头族。

除了手机充耳不闻,眼睛无视,这真是病。

上天给了我们一双眼睛,是用它来发现生活的美好,当你抬起头,看看天空时,你会发现原来生活这么美。

第十五条:你一定也会有不能善用手机的时侯。我会把手机收回。然后,让我们坐下来谈一谈我们遇到的问题。让我们一起重新开始,我将永远站在你这边,一同从经验中学习、改进。我们是一条船上的人。

解读:契约意识和家庭意识。

有人说,西方人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契约意识。同时,西方人同样注重家庭,一家人在一起,我们共同成长,中外皆同。

这封信不仅仅是一个母亲约束孩子使用手机的宝典,更反映出了一位母亲完整的教育理念。

孩子沉迷手机,这位妈妈定的15条使用家规,值得所有家长老师借鉴 - 天天要闻


03

其实别说孩子了,就说我们大人,现在大部分人都把时间花在了用手机聊微信、刷朋友圈、刷微博、打游戏等上面。

我们总是过度的关注他人的生活状态和外面的资讯,却没有留意到自己的身边正在悄悄失去更多宝贵的东西。

当我们低头玩手机的时候,你是否发现今天自己的另一半心情不好,你们有多久没坐下来好好聊聊天了。

每天临睡前,各自抱着手机聊天,虽同床,彼此却越来越无话可聊,夜晚只剩一室安静。

当我们玩手机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今天孩子回来不高兴?或者知不知道孩子有多希望父母能陪在自己身边,可是有时候我们却忽略了孩子。有没有发现,孩子正在和我们疏远。

最后想和大家说句心里话:

放下手机,多陪陪自己的亲人和孩子,切莫让我们成为手机的奴隶,让手机绑架我们的生活!

转自捡书博士,有删减

孩子沉迷手机,这位妈妈定的15条使用家规,值得所有家长老师借鉴 - 天天要闻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文字图片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删除处理,我们只做分享之用,不用于商业。】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首儿所蒲公英科普】经常用开塞露来帮助宝宝排便好吗? - 天天要闻

【首儿所蒲公英科普】经常用开塞露来帮助宝宝排便好吗?

点击上方“蓝字微信名”可以订阅哦!何晓金药学部主管药师1岁的小宝经常便秘,长期使用开塞露。后来有了依赖性,不用开塞露就不能正常排便。家长前来咨询,长期使用开塞露帮助宝宝排便好吗?其实,使用开塞露帮助排便是紧急手段,不能长期使用。它的主要成分是甘油或山梨醇,通便原理是利用高渗作用,让更多的水分渗入肠道...
怎样做个“好爸爸”?禅城区这场教育论坛助力亲子相处成长 - 天天要闻

怎样做个“好爸爸”?禅城区这场教育论坛助力亲子相处成长

“你们总是这么忙,我只是想让你们多陪陪我!” 稚嫩的童声在佛山市图书馆的报告厅内回荡,穿透了每一位在场家长的心……5月18日上午,由佛山市禅城区教育局、佛山市图书馆联合主办,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幼儿园承办的“幼小衔接 家园共育”系列亲子论坛活动举行,一系列节目、分享和沙龙让爸爸学会更好地与孩子相处。禅城区中...
评论丨“北大要破格录取郭有才”,畸形流量追逐下的畸形样本 - 天天要闻

评论丨“北大要破格录取郭有才”,畸形流量追逐下的畸形样本

整个传言的制造链上所有的人都奔着流量而去,制造戏剧化、迎合想象,情绪太多,事实太少;对流量的欲望太多,对真相的坚守太少泼天的流量终于来到了山东菏泽。沉寂多时的菏泽南站,俨然成了赛博世界的风暴眼。用灰黄色药片膜制造“物理滤镜效果”的郭有才,成为当下的“顶流”,有传言称其一次直播有上百万元收益。小小的菏...
咯吱咯吱~孩子磨牙莫要慌,中医方法来帮忙! - 天天要闻

咯吱咯吱~孩子磨牙莫要慌,中医方法来帮忙!

#株洲头条##湖南省直中医医院#咯吱~咯吱~宝宝晚上睡觉总是磨牙,这可愁坏了6岁朵朵妈妈...是因为缺钙吗?是因为肚子里有蛔虫,该打虫了?相信这也是很多宝妈宝爸的困惑,今天湖南省直中医医院就来和我们聊聊“咯吱咯吱”——磨牙症。什么原因引起磨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