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学了”实际上,让学习变得痛苦的,是大人的做法

2022年06月30日09:50:02 育儿 1816


“上学有什么好!太痛苦了,我不想学了。”秋季马上要上四年的毛毛突然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那毛毛,你觉得上学的时候,是有哪些事情让你不开心的?”

“从小到大,我妈总拿我跟隔壁家的乐乐比,出生比他晚一个小时,个子不如他高,性格没有他好,成绩也不如他,”

你看实际上,学习并不痛苦。

“我不想学了”实际上,让学习变得痛苦的,是大人的做法 - 天天要闻

让学习变得痛苦的,是大人的做法。

还记得孩子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吗?

两三岁的时候,总是追着你问“这是什么””为什么“,活脱脱的一个好奇宝宝,脑子里总有“十万个为什么”。每个孩子天性都对世界充满好奇,可是学习新知识带来的乐趣,逐渐被繁重的功课所挤压。

原本内心那股“我想知道”、“我感兴趣”的自发动力,开始被父母或学校以各种考试成绩、英语等级、奥数竞赛名次所替代。

当外部评价被当做为什么学习的参考坐标,“为自己而学”变成了“为成绩而学”,内心的期待也随之降低。

时常跟孩子讲条件的父母,就像故事中的老人,而承诺给孩子的“金钱奖励”就像我们应允给孩子的精神or物质奖惩。

被外部奖励所操纵的孩子,很难有内在驱动力。

一旦奖励消失,动力也就消失了。

著名的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曾经做过一个实验。随机抽调一批学生,去单独解有趣的智力难题——

第一阶段:

所有大学生在解题时没有奖励;

第二阶段:

把大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大学生做对一道题,给1美元奖励,另一组大学生仍然像原来那样做题,没有奖励;

第三阶段:

研究者让大家先自由休息,再观察在自由休息的时间里,哪组大学生会继续做题,以此作为判断学生对解题兴趣的指标。

结果:只有刚才没有奖励的那组大学生才会在休息时间去解题。

“我不想学了”实际上,让学习变得痛苦的,是大人的做法 - 天天要闻

这就是著名的“德西效应”:

当一个人进行愉快的活动时,给他提供外在奖励,结果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他的吸引力。

作业写得快,奖励一块巧克力;考试进步10分,奖励100块;奥数比赛得奖了,奖励一次旅游……

生活中,很多家长在以这样的方式来赞赏孩子。

不可否认,物质奖励带来的激励,会让孩子短期内改变,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时间一长,奖励就失去了它原有的吸引力。

就像一顿期盼已久的大餐,心心念念了许久,终于吃上了。

第一次吃,大快朵颐,欢喜万分。如果天天吃,就会生腻,久而久之,会嫌弃。

家长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用心良苦,非但没有给孩子带来正向的引导,反而消减掉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萌态百出!熊猫宝宝圆润如煤气罐,网友:这谁能顶得住啊! - 天天要闻

萌态百出!熊猫宝宝圆润如煤气罐,网友:这谁能顶得住啊!

在翠绿茂密的竹林中,藏匿着一群令人忍俊不禁的可爱使者——熊猫宝宝。它们宛如一颗颗精致雕刻的玉球,圆润得如同家中的“煤气罐罐”,让人一见便心生欢喜,爱意满满。作为中国的国宝,熊猫宝宝不仅因其黑白分明的独特毛色和憨态可掬的模样在全球圈粉无数,更
妙笔天成,弘扬国粹——张德聪 - 天天要闻

妙笔天成,弘扬国粹——张德聪

篆书,作为中国古老书法之一,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一直为人们所称道。在篆书书法中,其字形匀称、线条优美,给人以古朴、端庄的美感。张德聪先生的篆书,每个字的线条都呈现出一种流畅、圆润的美感,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享受。特别是在书写长篇作品时,篆书的线条之美更加凸
熊孩子在情感表达上有哪些特殊方式 - 天天要闻

熊孩子在情感表达上有哪些特殊方式

熊孩子在情感表达上确实有一些特殊的方式,这些方式可能与其他年龄段的孩子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特殊方式:直接而强烈的表达:熊孩子可能会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不经过太多的修饰或考虑。例如,他们可能会直接告诉父母他们想要什么玩具或食物,或
这一生,为何而忙? - 天天要闻

这一生,为何而忙?

人的一生,短暂且无常,灾难痛苦,生老病死,我们都要面对。这一生,有顺境也有逆境,坎坷波折,风雨同行,我们都需承受。这一生,身不由己,责任重重,压力在肩,我们都必须应对。人生,无法重来,生命短暂且多变,我们都需接纳。一生之中,或苦或甜,或顺或逆,或富或穷,尽在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