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微课堂】孩子喜欢背后说别人坏话,这毛病怎么纠正?

2021年09月15日23:39:03 育儿 1271

【家教微课堂】孩子喜欢背后说别人坏话,这毛病怎么纠正? - 天天要闻

第249期《家教微课堂》

【家教微课堂】孩子喜欢背后说别人坏话,这毛病怎么纠正? - 天天要闻

孩子喜欢背后说别人坏话,这毛病怎么纠正?

8岁的女儿开朗活泼,但有个坏毛病,喜欢说别人的坏话,讥笑老师矮胖、同学不讲卫生、成绩差,她还爱给别人起绰号。多次引导她要关注别人优点,不要背后议论别人,但她不以为然。这毛病怎么扳正过来呢?

专家解答:

阿达丽

资深心理咨询师

相对于把“问题”扳正过来,不如去追本溯源,因为“问题”绝不是单纯的“问题”本身,背后必然存在着诸多原因。家长可以借助“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思路。

首先,不要去想孩子说的坏话内容是什么,因为关注内容会容易引起家长的联想,给自己带来极大的情绪波动。也不要因为自己的情绪去给孩子讲一堆道理,期待能把孩子的毛病改过来。

孩子为什么会说别人的坏话?在心理学的解释中,“说别人的不好”本质是攻击,家长要看到孩子在表达攻击性。而攻击本身,是由一些不良的情绪和体验带来的,比如愤怒、委屈、不满等。

在平时的生活中,家长是否过于苛求,对孩子的很多行为是否过于约束?“讲卫生”“成绩差”“矮胖”是否和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有关?

如果在这些信息中能找到一些关联因素,那么孩子就是在通过攻击他人宣泄自己的愤怒,因为讲别人的坏话和直接对父母表达不满,前者对她而言相对安全。

其次,家长要反思自己在家里时的聊天状态,是否也在背后评价他人。更要去观察孩子身边交往的朋友或小团体是什么样的,孩子是否因为想融入小团体而不得已进行模仿。

无论是哪一种,有一个原则家长要明确,孩子这么做,有一半的动机是在试探大人的反应:父母会允许我表达嫉妒和不满吗?会接纳和包容我的攻击性吗?无论我怎样,他们都会爱我吗?

父母若一时找不到原因无计可施,倒不如坦然地接纳孩子的攻击性。允许她宣泄情绪,尝试着在家中或在外让孩子获得价值感(认可她)、掌控感(允许自主)和归属感(表达接纳和爱)。

当孩子的这些需求能得到满足时,“说别人坏话”带来的“功能”就会被大大降低。

女儿上幼儿园后变自私了,我应该怎么办?

上幼儿园之前,女儿很愿意分享自己的玩具、零食。上幼儿园后,她却突然变得很“自私”,不愿跟其他小朋友分享自己的玩具和书,明明可以放在学校的东西,她说担心别人偷偷玩儿,所以每次都非要带回来。老师多次反映说她不爱分享,为什么一上幼儿园就这样了呢?

专家解答:

阿达丽

资深心理咨询师

从幼儿心理发展的正常规律来说,孩子心理发展的顺序“颠倒”了。发展正常的孩子,在入园前是“独占”阶段,入园后开始学习“分享”。但妈妈不用焦虑,因为孩子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来建立自己缺失的部分。

先说一下孩子对物的“占有权”阶段的重要性。幼儿在两岁左右,开始对与自我相关的“物品”宣告“自主权”即“物品权”。

很多家长会觉得这是“自私”,其实这一行为真正的目的是孩子在尝试建立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物品之间的边界与互属关系。

家长要做到尊重孩子的意愿,不强迫孩子分享,这样会有助于孩子建立与他人、与物品之间健康的关系。

回到这个问题中,首先对老师的话不必太过于当真。不妨去肯定老师的判断,然后向老师提出多引导孩子的愿望。幼儿园之外,父母要做的是接纳孩子的这一行为。

心理学中有种奇怪的心理效应:如果父母认定孩子是“不爱分享”,父母就会更多地看到孩子行为中的这类问题,而孩子被“固化”在这样的心理感受之中,反倒很难再改变。

如果父母希望纠正孩子的行为,最好的办法就是强化正向行为。当孩子不那么“自私”时给予及时表扬,不愿分享时就当没看见,也不用提醒。慢慢地,孩子就会表现出父母所期待的行为。

当孩子在不被干扰、不被评判的情况下,满足了对物品“所有权”的需要之后,内心就会获得充裕的安全感,对周边环境充满信任。到那时,积极地向外去分享就会变成孩子内心合理、正当又快乐的需求。

来源:《婚姻与家庭》杂志

【家教微课堂】孩子喜欢背后说别人坏话,这毛病怎么纠正? - 天天要闻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钱最爱这3种人,因它有灵性 - 天天要闻

钱最爱这3种人,因它有灵性

在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一点人尽皆知;钱,是每个人都渴望拥有的,无人不爱钱!有了钱,父母能过上更好的生活,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会更有底气;有了钱,孩子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也能没有后顾之忧。
《缱绻成烟,藏于模糊记忆间》 - 天天要闻

《缱绻成烟,藏于模糊记忆间》

流年似箭,弹指间,岁月的车轮已匆匆驶过。那些曾在生命中出现的人,那些刻骨铭心的事,都在时光的打磨下,于记忆里渐渐模糊,如同褪色的老照片,只留下斑驳的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