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既是爱的港湾,也是心理问题的温床。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说:“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幸福的家庭能让孩子的生命潜能最大化,并以此获得更多的成功、快乐与幸福。
但是,不完美的家庭是多种多样的,现在有很多这样的父母,教育孩子,既没有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遵循传统的家规家训;又没有掌握现代文明应有的家庭教育模式,在教育孩子时,颐指气使、发泄情绪,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掺杂了很多负面的东西,使孩子的心理蒙上阴影。
出生于什么样的家庭,是由不得自己选择的,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早年经历会影响或决定一个人的人生状态。”
每个人都受过伤,如何走出原生家庭的阴影,拯救自己、重新塑造自己的人生?
1.了解原生家庭:
一个人出生的方式、喂养的方式、抚养人的特点、原生家庭成员状况、父母的关系与婚姻状态、原生家庭文化与信念等因素,对一个人的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学会分析父母性格、行为形成的原因,可以让自己规避之。
父母可以是榜样,也可能是反面教材。
2.理解原生家庭:
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父母,难免会有不对的地方,包括以后我们为人父母了,也不可能是完美的父母。
不幸家庭的父母有可能来自不幸的原生家庭,他们受自己的原生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不知不觉中表现出和自己父母相同的行为、动作、语言、态度等,传承了伤害孩子的原生家庭模式。 原生家庭最可怕的地方,就在于这种强大的延续性。
但无论如何,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并把我们养大。
3.谅解原生家庭:
在了解和理解原生家庭的基础上,不再纠结于原生家庭的不完美,怀着敬意与尊重、无奈和释然,放下过往的执念,让自己轻松下来。要知道,很多事情,无论你多么不情愿,都是无法改变的,或者说是很难改变的,只能接受它。当你愿意接受它的时候,就是你有勇气改变自己的时候,也说明你已经有了“和自己和解的智慧”。
有谅解的能力也是一种成长。治愈自己,谅解父母,这次的主动权已经在我们自己手里了。
理解父母的苦衷、宽恕他们的过失,这才是一个人真正成熟起来的标志。改变父母是不可能的事,最好的办法是改变自己。 相信自己会超越原生家庭,成为一个人格完善的人,拥有爱、具备爱、值得被爱的人。
原生家庭的不健全,也同样会造成我们不健全的人格:依赖型人格、回避型人格、讨好型人格等。其实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性格的缺陷,完美无缺的父母大概是没有的。只有靠我们自己一点点尝试疗愈。从这一点来说,责怪父母毫无意义,责怪原生家庭也不是目的,人生有那么长的旅途,不管和解的过程有多么痛苦,最终我们一定能脱胎换骨成为更好的自己,
不论过去如何。将来决定我们人生方向的,不是原生家庭,而是我们自己,以及我们的成长速度。对于原生家庭对人造成的困扰,如果你觉得应该父母负责,那只能是怨恨,如果你觉得应该自己来负责,那就是成长。
让自己的再生家庭摆脱原生家庭的阴影,打破这种不良循环,建立自己内心深处向往的幸福家庭。就是重塑了自己的人生。
注: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参考文献:沈家宏《原生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