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风光,童年记忆,柿子记号引人猜想

回首过去,重新踏上泥土路,走过熟悉的田野,我与大哥分享着儿时的记忆。随着时间的流转,农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那份亲切感却从未褪色。让我们一起穿越时光,探寻田园间的故事和自然的美丽。

今天的天气真好,我与大哥漫步在田野间,欣赏着自然的美景。如今,田地进行了流转,集中经营成为主流。回想起以前那些只有一尺宽的田埂,种满泥黄豆的景象已经消失不见。虽然现在的土路高低不平,黄土沾满鞋子,但是它却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每一段田地都是我曾经劳作、经历有趣故事的地方,仿佛将我带回到年轻的岁月。走着走着,我感受到家乡山峦的美丽,甚至泥土都散发出一种清香。

我向大哥回忆道:“还记得我们放牛时,在这片水田的泥巴里泡青柿子吗?还在上面插着只有我们自己才知道的记号。”大哥回答说:“这件事我记得清楚得像是昨天发生的事情。有一次我们把记号弄错了,在几个田角里寻找,太可惜了,我们错过了美味。有一天下午,我们看到柿子树上有两个稍微红一点的柿子长在树梢上,我们争着爬树,看谁能抢到柿子。可惜木质太脆,我们还没摘到柿子,树干就断了,我们都摔倒在稻田里,全身沾满泥巴。幸好我们没有受伤,我们把衣服洗净,晾在太阳下,天色已经暗了,才回家。”

我继续给大哥讲述:“现在看不到光秃秃的山了,植被茂盛,树木的生长速度似乎也比过去快了很多。”大哥回忆道:“过去烧饭和取暖完全依赖柴火,植被的生长速度远远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无论是树木还是草都供不应求。如今生活条件改善了,大多数人选择使用液化气、煤球和电。柴火已经不再是主角,就连农村的炊烟也越来越少见。无论是农村人还是城市居民,都知道柴火烧出来的饭菜好吃,但是砍柴费时费力,也不卫生,因此树木得以保留下来。农村的生态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过去望向山上,可以看到透明的景象,而如今我们所见到的是茂密的森林。过去有很多人上山砍柴、采猪草、挖野菜和采药材,他们踩出了一条道路。而现在,已经没有人上山了,道路也渐渐消失了。”

我继续与大哥交流:“记得小时候放学回家,下午要背满一篓柴火,可是山上几乎见不到树木,我们该怎么办呢?实在没有办法,只能在篓子上垫几根树枝,然后在篓子的围边放些树叶和杂草。看起来很满,但实际上却只有半篓,有些孩子为此挨了不少打。”大哥回忆道:“过去盖房子需要大量的木材,为了盖房子,我们需要提前几年做各种准备工作,有时还要到几十公里外买木头,全靠步行运回来。现在谁还用木头盖房子呢?我家门前曾经种了几棵构叶树,树叶很适合喂猪,但是在树叶成熟之前,构叶树只剩下树枝了。我每天下午的主要工作就是打猪草,但周边已经没有猪草可采,我们只能到五公里外的山上寻找。如今,到处都是可以供猪吃的草,不再需要打猪草,养猪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我指着远处的山说:“你有没有注意到?山上的树叶已经变色了,再过半个月就是欣赏红叶的最佳时节了。山依旧是那座山,但如今的山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去也有红叶,但数量很少,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当时,由于生活压力,没有人有时间和心情去欣赏自然风光。如今,城市居民不远千里,开车到山里欣赏满山红叶。”大哥附和着说:“你的分析很有道理,这让我想起了山上的龙须草。我们这里以前几乎看不到,但是龙须草在当时是很宝贵的,我们编草鞋、编蓑衣都需要它,但是还没等它们成熟就被采走了。如今,龙须草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再也不是农民心中的宝贝了。”

“过去农村的房前屋后都种着农作物,我们关注的重点是吃饭问题。而如今,大多数人种植的是花草、果树和盆景。这说明农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质的变化,他们不再为吃饭而发愁,而是追求生活质量的提升。过去,我们种地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每个农民都在自留地上种植各种作物,不种就没有吃的。而如今,我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去购买所需的食物。过去种地是一项任务,也是生活的必需品。而如今,种地成为了锻炼身体、享受田园生活的好机会。城市居民也纷纷到乡下领养几分地,偶尔体验一下田园生活。一些退休的老人时不时回到老家住上几天,种种地、种种花,打发时光。”

回首这段与大哥的对话,我深深感受到了时间的流转和生活的变迁。如今的农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那份对故土的眷恋和对自然的热爱却从未改变。我们应该珍惜这片田园,保护好我们的自然环境,让更多人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岁月流转,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变化,但田园生活的美好与追求始终存在。让我们一起思考,如今的城市生活是否还需要一些田园的静谧?请留下您宝贵的评论,分享您的观点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