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善良就会被是非招惹,太感性就容易被情所伤

人无完人,生于俗世,总要为了活下去而付出代价。


每个人的缺点,就是这个代价出现的条件,比如有的人很软弱,那么遇到一些需要站出来表达自己,强调自己利益的问题时,就会往往吃大亏,吃哑巴亏,他们恨自己软弱,可人生没有后悔药的道理,


他们清楚,但也仅仅是清楚而已。


很多人在经历过一些事情之后,他们会懂得很多的道理,会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但是他们身上的缺点,让他们即使明白自己该做什么,却始终做不到,而他们不该做的东西,一旦时机“成熟”(比如情绪上的刺激,亦或是某种因素的刺激)时,


他们就会义无反顾的去做,后悔也会做。


这就是人无完人的代价:


我们曾经以为,只有坏人才会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但当我们看到那些善良的脸上挂着泪光,看到那些赤城的心脏渐渐不再跳动时,我们才会意识到,


原来,付出代价这件事,从来不分“好坏”。



善良是美德,美德可以被歌颂,但同时,也有一些人,利用这样的美德谋私。


很多人在初入社会,经历过摸爬滚打吃过亏上过当之后,第一个改变的点,就是变得不那么善良,


这不是说他们变坏了,而是他们不再用善良的态度,善良的眼光去看待所有的人和事。


因为他们发现,一旦他们表现出善良的形象,就会被那些利用。


你善良,有人就利用你的善良,让你多做事,做更多的事情,你的辛苦和疲惫,只会得到他们表面上的安慰,


你善良,就会有人利用你的善良,从你的身上牟利,他们管你索求,不断的索求,试图榨干你所有的利用价值之后,再用那些“所谓是非之道”告诉你,你还不懂,你还不行。


善良被不断的利用,无底线的压榨时,天蒙公道,地蔑是非,没有人会站出来帮助那些善良的人,帮他们讨回,给他们帮助,


有人吗?没有人。


当善良的人发现,身边的人只会用冷漠的眼神去看着他们眼睁睁的失去善良的本心,失去继续善良的动力,那些大言不惭之说,此刻便姗姗来迟:


“这就是社会,好人吃亏很正常的。”


“你自己傻,怨不得别人!”


“你根本不懂,你就是活该被骗被欺负。”


舆论和现实的双重打击,让善良的人开始怀疑自己的善良到底为了什么,自己的善良为自己究竟带来了什么,于是乎,质疑成了怀疑,怀疑,最终演变成一种彻底的否定:


我们不作恶,但是那种纯粹的善良?


谁愿意做,谁做。



太感性,就会被情所伤,这是因为如今的感情,并不以感性的认可为核心条件。


一个人喜欢另一个人,眼缘是情感认知的判断,能不能走下去,


则是诸多复杂因素的博弈。


这就导致了很多感情会出现这样的表现:起初轰轰烈烈,倦怠期彼此刺探(我本想用试探,但想了想,刺探也许更合适)挣扎期来临,一个人一厢情愿的相信,一个人不管不顾的隐瞒,


一个人太坦诚,一个人太套路,


一个人坚持的不管不顾,一个人离开的“匪夷所思”。


太感性的人,并不是不知道理性的判断有多重要,有些人误以为感性的人很傻,其实他们的聪明之处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他们也会独自分析感情的未来是否可靠,也会去了解彼此之间在一起这么久,究竟还能够走多远,他们很清楚自己面临的困境是什么,也多多少少意识到他们会遇到什么样的挫折,未来,


他们也许会拥有的记忆之中,有多少无怨无悔,有多少悔之晚矣。


但是,他们愿意相信,这里面没有什么太多复杂的理由,


愿意,就是愿意。


所以太感性的人,在关键的坚持上往往格外固执,这种固执是一种只有他们自己才会明白的坚持,哪怕伤痕累累,哪怕不被人理解,他们也会去坚持,


直到有什么东西彻底碎了,碎成了粉末,他们想抓也抓不住的时候,


放手,起初是不甘心,到最后方才发现,


不是不放手,而是“无从下手”。


--


这个社会容不下那些有着明显弱点的人,哪怕这些弱点是道德和素质的体现。


只要有,便会被利用,一旦被利用,就会被羞辱,被践踏。


这并非是什么危言耸听的说法,而是真真切切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实:


容得下狂妄的世界,容不下善良,


容得下装模作样的嚣张,却不容下真诚相待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