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刘国栋
每当我路过你的大门前,总有一股无以名状的情感涌上心头。是久别重逢的激动,是感恩的思念,还是你的荣耀与辉煌引起的自豪?是,也不完全是。总觉得有一种情愫,一种对母亲怀抱依恋的情愫在血液中流淌。
一九六六年夏,小学毕业的我报考了淮阴中学,在家期盼着入学录取通知书的到来,可我的期盼化为泡影。当年只有十三岁的一代少年便成为无处上学的游子。寂寥无奈渴望走进课堂的我,鬼使神差般的来到淮中,企图打探开学上课的时间。校园里空荡荡的,到处杂草丛生。池塘水面落满了一层枯黄的树叶,周边的芦苇在秋风中瑟瑟颤抖,发出呜咽般沙沙声响。没有老师学生们欢乐的身影,更没有郎朗的读书声,只有秋虫不时发出唧唧吱吱的哀鸣。
后来得知,老校长成可容被打倒了,许多优秀的教师被送去劳动改造。“六六八八”红卫兵组织把控着学校,校园成了他们大批判、大字报的阵地。一九六八年夏,复课了,遍体鳞伤的淮阴中学,未等抚平自己的创伤,以羸弱的身躯,履行其崇高的使命,坚韧的担当起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像母亲一样敞开博爱的胸怀拥抱着我和我们。我们如同嗷嗷待哺的羔羊在你的怀抱里吮吸着知识的甘泉,感受着你的爱抚。
二连三排是我们的班级名称,也是哪个时代留下的印记。当时形势严酷,人人自危,老师们平日里谨言慎行。可当他们走进教室面对我们时总是满面春风,似乎忘却了心中的抑郁,站在讲台上自信而声情并茂地传授着他们渊博的知识。
忘不了班主任王聿章老师那副严肃而又慈祥的面孔。面对我们这群深受读书“无用论”影响而不经心学习的学生,他脸色严峻地训斥一通后,便语重心长的教导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他说:有了知识你们才能更好的报效祖国,有了知识就能改变人生的命运。这些不合时宜的话语却深深扎进了我们的心里,对我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那一年夏季,王老师带领我们去郊区收麦子,不慎镰刀割破了我的脚趾。回来的路上,王老师见我一瘸一拐的样子,便蹲下身子让我伏在他的背上,硬生生地把我背回了家。一生中除了幼小时候母亲背过我,再就是王老师背过我。他那坚实的后背,充满力量的步伐永久地留在我的记忆里。多年前他因病离开了人世,每当我想起他鼻子就会一阵阵发酸,止不住泪湿眼底。
还有高高鼻梁的姚老师,他为我讲解枯燥的数学题是总是用许多形象的比喻,生动而幽默,让我们在笑声中愉快地学会了解题的方法。他总是笑呵呵的样子,让我感受到人还可以这样乐观的活着。还有端庄优雅教俄语的曹老师,她清澈甜美的语言,婉转明快的节奏,听她的课就是一种美的享受。
还有,还有许多可敬可爱的老师,他们教导象雨露滋润着我们成长,他们的师德像阳光照亮了我们的心灵。
两年后,我依依不舍的离开了淮中,走向了社会,走向了坎坷曲折的人生之路。几十年来,无论是风风雨雨,还是顺风顺水,你给予的知识,给予的真诚品德,给予的昂扬精神,永远是我人生航程中的定海神针,在时代的潮流中充满自信,积极进取。
如果问我还想说些什么才能尽兴,唯有心中真诚祝愿:淮中,我亲爱的母校,愿你永远年青,再创辉煌!
作者简介
刘国栋(1954—),男,江苏淮安人。大学文化。原清江浦区浦楼街道党委书记。
往期作品荐读:
上下滑动可读更多文章
运河文韵
采春的希望
撷秋的欢喜
捡运河文字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扩大本公号所发文章的影响,即日起本公号入驻360个人图书馆,所有作品皆自动同步到360个人图书馆终身收藏。不同意者请勿投稿,投稿视作默认此项决定。
本公号唯一投稿邮箱
haqjprj@163.com
【不接受个人微信投稿】
友情提示:
1.散文、微小说1200字以上;诗歌成组,建议每组三到五首,总行数控制在100行以内;格律诗不少于十首。
2.投稿时请附个人百字以内简介和照片1张。(简介字数太多请自行删减)
3.投稿请自己校对好,不要有错别字,小编不负责校对;
投稿务必4. 原创且且未在其他公号发表过,二者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