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渭南 史仙亚”原创//史仙亚抗疫随笔连载:二十


流浪的核酸


前言


抗疫随笔,已经好久没有续章,也许是习惯了在灾难之下的平淡和适应,也许觉得以笔抗疫,只是文人的狂妄,无论你的文章多么尖锐,你的文字多么自信、高昂,总归是遏止不住肆意的病毒。

也许是真的累了,厌倦了,懒了。

可最近正常的全民核酸,总会有一部分人被村、单位或社区、小区标签化、歧视化、全面核酸确成了一部分人无点可做的忧虑,闲了的笔、疲倦的笔、歇息的文字、如同流浪的核酸、懒散的流浪、再续抗疫随笔之二十:


疫情一地连着一地,

一城串着一城。

普天盖地的烦恼。

城乡老少的疲惫,

战战兢兢求生的叹息。

张大的喉咙,

额头的人民,

找不到面签的方向。

长长的排队,

良民的忠诚,

抵不过商业的铜臭。

辜负了三更五更的疲惫,

风雨无阻的等候。

可惜了十月的中华盛世,

爆屏的三纲五常,

权利的无所不能。

再丰盛的宴席,

滋润不到底层的喉咙,

张大的嘴巴,

在全民核酸的人民中流浪。

祈祷!

一样的咽喉,

品尝同样的烟火。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照片




作者简介

史仙亚,渭南市临渭区阳郭镇坡史村人,陕西省大秦岭文化艺术联合会文学创作专业委员会委员,渭南市红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陕西红色文化研究所渭南工作站站长,渭南市诗词学会会员,渭南市作家协会会员,渭南南氏文化研究第一人 ,曾经荣获“渭南市集体标杆”荣誉称号,编著有《渭南南氏八百年》、《渭南往事》,著有《渭南南氏八百年通略》、主编渭南首部抗疫专著《渭南战疫2020》、发起组织编纂渭南首部文史长卷《中国明史之渭南文史长卷》、带领团队考研、挖掘、编篆渭南首部红色文化长卷《红色交通线文史档案》、创作歌曲《我的东塬你的西塬》、在《中国好诗》、《传世经典诗词》、《陕西广播电视报》、《华山文学》、《三贤文苑》及各电子平台、报刊、杂志、发表作品几百余篇。其作品被国家图书馆及全国各地六十多家图书馆收藏,笔耕不辍,淡泊名利。文字俗中见雅,接地气接生活,喜笑怒骂也成诗。作品主要以挖掘和弘扬渭南地域文化为主要体裁。《渭南文坛》特约作者,《汗滴化雨伴笔耕》特约作者。